天天看點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作者:霍小姐談古論今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1259年的釣魚城保衛戰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元憲宗蒙哥大汗畫像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釣魚城要塞

13世紀中葉,在所向披靡,無人能敵,猶如狂風般席卷歐亞大陸,以至于被西方基督教世界心驚膽寒冠之以“上帝之鞭”的蒙古騎兵的鐵蹄下,一座毫不起眼的、位于中國四川東部的小城要塞——“釣魚城”卻傲然屹立36年,成為讓基輔、莫斯科、巴格達、大馬士革這些世界名城有幾分慚愧的、居然成為征服地圖上沒有被蒙古大潮湮沒的僅有亮點。

更讓人倍感蕩氣回腸、唏噓感慨的是,這座堪稱無名之輩的内陸小城,卻意外刹住了一路兇猛狂奔的蒙古戰車,在760年前爆發出無與倫比的超巨能量,甚至撬動了地球另一端,改寫了十三世紀亞洲、歐洲、非洲的曆史和格局。

那麼,在重慶嘉陵江畔的這座海拔高度不足400米、方圓僅兩平方公裡的小小古城要塞釣魚城,是如何創造了人類戰争史上絕無僅有的、頑強抵禦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蒙(元)精銳之師,守城36年而不敗的輝煌戰績呢?

蒙哥大汗為何禦駕親征“釣魚城”?

在成吉思汗的孫輩之中,拔都、蒙哥、旭烈兀、忽必烈都是勇武過人、能力出衆的佼佼者。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後,派遣三弟旭烈兀率兵開始第三次西征,派遣二弟忽必烈率軍征伐雲南大理,自己則留守蒙古帝國(13世紀的)首都哈拉和林。

但是戰局的飛快進展,令蒙哥汗處于一度尴尬境地。

作為靠征戰中取得赫赫戰功來提升樹立自己威望;靠南征北戰中掠奪巨大财富凝聚部衆的草原遊牧民族。自己的兩個兄弟在征戰中連連告捷,聲威如日中天,讓人坐立不安。

三弟旭烈兀的西征大軍先後攻克《一千零一夜》中的名城巴格達,滅掉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緊接着攻陷叙利亞,取得了傲人戰績。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巴格達

另一路自己二弟忽必烈的南征大軍,不僅治理漢地取得成功,而且攻伐雲南大理凱旋而歸,聲望日隆,威名遠播。

對比之下,留守蒙古本土的蒙哥汗自己寸功未立,聲望眼見着就要被自己的兩個弟弟超越、比下去。

當時旭烈兀遠離蒙古本土,自己一心想籌建“伊爾汗國”,雖然聲望日增,但不會對蒙哥汗味構成威脅。

可是智勇雙全、善于籠絡人心的二弟忽必烈則不然,他居于漠南,臨近蒙古本土,文治武功,備閱聽人人贊譽,如果任由其實力發展下去,自己的權威不堪設想。

當然,蒙哥能即汗位,也不是吃素白給的。想當年蒙哥親率雄兵與拔都進行第二次西征,一路敗欽察、破斡羅恩、攻克烏拉基米爾城,也是蒙古人眼裡的一位“天神般”的大英雄。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壓倒二弟的名聲,蒙哥汗決定親率大軍征讨南宋,借以彰顯自己的赫赫戰功和傑出才能。

于是,公元1256年,蒙哥決定禦駕親征南宋,自己親率4萬大軍,号稱十萬,一路浩浩蕩蕩,大舉進攻四川。

呵呵,你看這位偏心眼的蒙哥大汗先後給衆人分派了任務,卻唯獨沒有給二弟忽必烈安排差事,理由是令人調笑皆非的(忽必烈)“患有腳疾,需要關照”。

蒙哥汗的滅宋大戰略為:屠蜀滅宋。即從哈拉和林兵分兩路向中原腹地進軍,東路軍在淮水漢水一帶作戰,重點是奪取襄陽後南下鄂州,西路軍則有自己帶兵進攻四川,打通夔門,沿江東去,與東路軍在鄂州會師,直搗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蒙古大軍橫掃歐洲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元世祖忽必烈畫像

一座孤零零的釣魚城何以抗拒蒙軍36年?

之一,精心選址的城池位置,讓善于攻城拔寨、銳不可當的蒙古大軍第一次感到束手無策。

釣魚山城雄踞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彙之處,依山臨江而建,嘉陵江水洶湧澎湃,自北直奔釣魚山而來,繞山屈曲環西折南而流,形成釣魚山三面環江的險峻形勢。

釣魚山上建有高大險峻的外城、内城和八座堡壘式的城門,“炮石不可及”,“梯沖不可接”(《合州志》)。

城南城北各築一道直達江邊的一字城牆,既有利于城内外溝通,又能與外城形成互相支援之勢。可以說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屏壁重慶,保衛巴蜀,固若金湯,易守難攻之要塞關隘。

十三世紀的蒙古大軍,之是以能所向無敵,一是靠蒙古鐵騎披堅執銳,二是靠出大炮戰車的無堅不摧。

當時的蒙古大軍手中還握有宋朝剛剛發明的高科技武器——投石機和火炮,軍中還特别設定了“炮石軍匠”這一專業攻城部隊編制。

然而,這些大型笨重、威力巨大的“大家夥”、攻城利器适合在寬闊大平原城市作戰,在地域狹小、山多水稠的小小釣魚城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叫人一籌莫展。

釣魚城修築在險山峻嶺之上,倚絕壁而成,平時用木棧道交通。開戰時抽去棧道木闆,使城牆前很長一段距離成為絕壁,這種地形使蒙軍無法在城頭火力控制範圍内修築前線工事。

而沖車、鵝車之類的大型攻城器械更是無法将其推進支城下作戰,隻能選擇火炮和投石車。然而釣魚城在修建之時經過了充分的考慮和論證,火炮和投石車在城外很難找到合适的機位。蒙軍曾在城下進行過建構火力陣地的嘗試,但是一仰頭便發現其陣地的空間都暴露城投火炮的攻擊之下,根本無法立足。倘若将火力陣地後撤,又等于退出了最佳射擊範圍。

無奈之下,蒙軍隻好采用最原始的步兵攀爬雲梯、像螞蟻一樣附在上面的“人海戰術”攻城方式,是以傷亡極大,久攻不下。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釣魚城地形圖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南宋四川城防

之二,南宋王朝三任守将曆經20餘年精心營造的“金湯要塞”,堪稱古代山城防禦體系的傑作。

公元1240年,四川安撫制置副使彭大雅兼知重慶府時,為了抗擊蒙古軍,就開始以三面據江的釣魚山為據點,修築了釣魚山寨。

公元1242年,新上任的四川安撫制置使餘玠,指令冉進、冉璞二兄弟主持修築釣魚城,并将合州治所遷到這裡,駐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沖。

他還虛心采納川中才子“二冉”的建議,以江為線,以山為點,在四川全境構築其獨特的山城防禦體系。沿北方入境的嘉陵江、沱江及支流,構築營造一道道堅固的要塞,回避與戰力超群的蒙古軍野戰,阻截沿江南下的蒙古大軍出川攻宋。

公元1254年,王堅任宋軍合州守将,為了防禦蒙古來攻,大規模修城設防,陝南、川北人民紛紛遷徙而來,釣魚城由此發展成為有十多萬人的、宋蒙(元)戰争時期四川戰區最大軍事重鎮。

經過三任官員的長期不懈努力,到蒙哥大舉攻城之時,擺在他面前的釣魚城已是一座堅不可摧、中流砥柱一般的蜀中軍事要塞。

經專家論證,釣魚城的修築突破了古代築城防禦的傳統營造法式,堪稱是南宋抗蒙山城防禦體系的偉大傑作。其城池選址,功能布局,城防體系建構等都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準,無愧為中國古代戰區築城防禦建築體系的光輝典範。

宋軍精心選址的釣魚城從長期抗戰的需要出發,采取了内城與外城結合、江防要塞與山城結合;墾田積粟與長期戰守結合、補給通道與藏兵運兵暗道結合的科學構築方法。

城上攻防設施兼備,生産、生活與軍事區域分區井然,給養、給排水設施自成系統。

釣魚城除了大天池外,尚有小天池13處,水井92眼,山上有耕地2000餘畝。可以解決水源、糧食之需。蒙軍圍幾年,宋軍守幾年,蒙軍一旦退兵,軍民便下山種糧,帶來食鹽等生活必需品。

明代的《合州志》稱:“西門之内,因溝為池,周回五百餘步,名日“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魚鼈,可棹舟舉網。又開小池十有三所,井九十二眼,泉水春夏秋冬足備不幹。城中之民,春則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則收糧運薪,以戰以守。”

譬如整個城池要塞有多道城牆,内外城牆之間的區域又是相對隔絕的,這意味着敵軍攻占任何一個區域,都不能占領整個外城。

内外城牆大都建在懸崖絕壁之上,敵人即便攻占了外城,仍就面對着居高臨下、高聳在絕壁上内城的宋軍打擊優勢,卻被動挨打,毫無計可施。

内城裡有宋軍大營,有四通八達的馬道通向外城城牆,城頭告急,援軍可以順着馬道迅速調動馳援,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城牆内側地面與城頭齊平,意味着在任何地方軍隊和守城物資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調上城頭作戰。

又如宋軍的指揮中心——合州衙署“司令部”所在地,根本不在釣魚山最高處的三頂之上,而是巧妙隐蔽在主峰之下山坳中的一個二級台地上,攻城的蒙軍從山下仰視基本難以看到發現,更處于炮火和弓箭射擊的死角,展現了古人的高超智慧。

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表明,内城和外城之間,還有極其隐蔽的地下通道,友善物資人員進出,并可以随時在夜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襲擾敵軍。

之三,釣魚城宋軍守将王堅,智勇雙全,善于團結群衆,兵民一家,同仇敵忾。

兵民乃是勝利之本,“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說的就是這個颠撲不破的道理。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釣魚城城防圖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釣魚城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釣魚城保衛戰的功臣王堅塑像

“釣魚城保衛戰”幾個難忘的精彩細節?

01 人心

有道是“三十六計攻心為上”,在釣魚城攻堅戰中,雙方将帥把“心理戰術”運用得可謂淋漓盡緻。

片段一:宋軍守将王堅毅然斬殺勸降使者。

公元1259年3月,王堅聽說蒙哥親自帶大軍來攻,便率領軍隊舉行大誓師,将土無不感奮,決心誓死保衛山城。蒙哥進駐釣魚山城東的石子山,切斷釣魚城的外援,然後派遣降臣晉國寶到鈎魚城勸降。王堅誓死守城,絕不投降,他深知蒙古帝國的規矩是隻給人一次投降的機會,一旦沒有及時投降,便面臨着破城之後全城17萬軍民,盡數被屠殺的命運。為了誓死捍衛釣魚城,凝聚民心,他把晉國寶押到閱武場(練兵場)斬首示衆。廣大軍民見之無不鼓舞,軍聲大振。

片段二:蒙哥汗親自慰問大将病情。

由于南征的蒙古大軍人數衆多,又必須橫渡江水湍急的天險(嘉陵江和白水交彙處),如果用船隻一艘艘地渡河,将會花費大量時間,贻誤戰機。

蒙軍征蜀先鋒汪德臣建議,将船隻連接配接起來作為橋梁,果然在一夜之間就搭成了浮橋,大軍得以不費吹灰之力順利渡江。蒙哥汗大喜,下令賞賜給汪德臣白銀30斤。在攻城戰役中,汪德臣打仗非常勇猛,經常身先士卒,沖鋒在戰鬥第一線。在後方督戰的蒙哥汗也被他的精深所感動。當時汪德臣偶染小病,蒙哥汗親自來到病榻前慰勞道:“你的病是為我家而得的。”不但賜給汪德臣葡萄美酒,還将自己身上的玉帶解下來賜給汪德臣,鼓勵道:“喝了我的酒,佩戴了我的玉帶,病很快就會好的。”此舉令汪德臣這枚流血沙場勇的猛悍将感激得涕淚并流。

02鬥智

釣魚城久攻不下,時間很快來到了炎熱酷暑的盛夏,有長江三大火爐之稱的重慶盆地迎來的“三溫暖天”,令這些習慣于涼爽草原的蒙古勇士鬥志銳減,叫苦不堪。

為了摧垮蒙軍戰鬥意志,使其按照傳統習慣撤軍北返避暑,王堅叫守城宋兵先後從高大城牆上扔下兩條30斤重的大鮮魚、百來斤上好的面餅(讓攻城蒙軍明白城内的糧食物資非常充裕),并附書信一封,邀請城下的蒙軍一起來共享,并号稱釣魚城固若金湯,再攻打10年也休想攻下。

但是蒙哥汗不能停止攻擊,衆目睽睽之下他沒有退路,隻能進行一場結局難料的豪賭。

03鬥勇

場景一:王堅實施“斬首行動”,偷襲蒙哥汗大營。

公元1259年5月10日淩晨,宋軍主将王堅親率50名敢死隊員,從秘密地洞——皇洞出發,悄悄潛入蒙軍石子山大營。

王堅算計好蒙軍陣營的漏洞,率勇士們向蒙哥汗的營帳挺進,在蒙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居然深入到了蒙哥汗的核心營帳。王堅一聲令下,宋軍頓時暴起沖鋒,直撲蒙哥汗禦帳。侍衛雖然奮死抵抗,怎奈力有不支,眼見死神已将勾命繩索套上了蒙哥汗的脖子。

千鈞一發之際,意外情況出現了,隻見援軍——蒙軍勇将“趙阿哥潘”及時趕到,此人彪悍無敵,史載他一人便“手殺數十人”。王堅見蒙古援軍持續趕到,遂放棄斬首行動,退回了釣魚城。

場景二:汪德臣單騎勸降。

蒙哥在宋軍援兵不到的形勢下,又派汪德臣用雲梯猛攻釣魚山城。汪德臣不顧城上矢石亂飛,冒死單騎來到城下,大聲喊話:“王堅,我此來是為了挽救你們一城的軍民,趕緊趁早投降吧!”

王堅雖然知道援兵被斷,仍然憑險堅守,誓與釣魚山城共存亡。

他聽到汪德臣喊話,毫不理會,指令士兵發炮石猛轟作為回答。

當時忽然天降暴雨,登城的士兵在雲梯上睜不開眼睛,面城上的宋軍低頭防禦,卻看得真真切切,滾木礌石攜雨而下,一時間雲梯折斷,蒙古兵土紛紛從雲梯上跌落下來,傷亡慘重,汪德臣被飛石所中,連驚帶吓,病重而死,年僅三十六歲。

蒙哥連攻五個多月,仍然不能入城,心中焦急。如今又傷亡了一員大将,氣得發瘋,他将自己的大帳移至釣魚城下,親自指揮攻城,揚言不破此城,誓不收兵。

蒙哥大汗的十萬蒙古騎兵(蜀中蒙古軍、不斷趕來的援軍),被衆志成城的南宋軍民阻止在釣魚山下,戰争進入了進退不得、極為尴尬的膠着狀态。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釣魚城城牆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釣魚城俯瞰圖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蒙軍大将汪德臣雕像

蒙哥大汗釣魚城死因之謎?

自己的心腹愛将、征蜀先鋒汪德臣之死,令蒙哥漢暴跳如雷,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在夏季徹底拿下釣魚城。

七月,蒙哥汗将前敵指揮所的禦帳移至内城對面的馬鞍山高地,親自到一線擂鼓助陣。

蒙哥汗嫌馬鞍山高度不夠,無法觀察到城内動向,于是令人連夜搭建起一座高塔,大廈上豎立起一座桅杆,命人爬上桅杆觀察。

這天,蒙哥汗自己爬上馬鞍山,親自擂鼓助陣,史書稱“聲聞數十裡”。蒙軍士氣大振,人人奮勇個個争先,冒着炮石箭雨,直撲釣魚城頭。

王堅聽到了戰鼓聲聲,也看到了那座紮眼的高塔,忙調來大炮,瞄準射擊。隻聽炮聲雷鳴,炮彈擊中了木塔,上面連人帶桅杆被轟出去百步之外。

也就是此刻,方才咚咚起勁的鼓聲戛然而止,蒙哥汗在木塔下擂鼓助陣,受到意外打擊, “炮風緻疾”而死。

也就是說,這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蒙哥大汗被擊斃在釣魚城下。

關于蒙哥大汗的具體死因,各種史籍記載不同,可謂衆說紛纭。有人說“為宋人炮石擊中而死”,有人說“染上瘟疫而亡”,至今尚無定論。

之是以造成衆多死因的說法,主要是蒙軍諱言最高統治者被宋軍所擊斃造成的。

據學者分析,蒙哥大汗的死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瘟疫說。巴蜀的農曆五月,氣候已經相當炎熱,由于水土不服,蒙古軍中疾疫流行。據《史集》記載:“由于那個地區的氣候(惡劣),他(蒙哥汗)得起赤痢來了,在蒙古軍中也出現了霍亂。他們中間死了很多人。世界的君主用酒來對付霍亂,并堅持飲酒。但突然,他的健康狀況惡化,病已到了危急之時。”癸亥,帝崩于釣魚山,壽五十有二,在位九年”《元史》)。

二是為宋軍炮石所傷,并染上瘟疫而死。蒙哥汗在督促士兵攻城時,為宋軍炮石所傷,接着,又染上了流行疾病,加之心情不好,雖百般調治,均不見效,不久就猝死軍中。

三是蒙哥汗在激戰裡中箭身亡。印證這種死因的最早史料是公元1264年出版的《世界史節本》(舒利亞史學家阿部耳法剌底著),該書認為蒙哥汗在指揮攻打釣魚城的激戰中,被宋軍流矢射中而亡。

意大利人馬克·波羅在《馬克·波羅遊記》中稱他來元朝遊曆時,從元朝朝野上下聽聞元憲宗(蒙哥汗)是在攻打釣魚城時被宋軍擊斃的。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釣魚城關樓

“釣魚城保衛戰”之作用早已超越中國範圍,深遠地影響到世界格局。

36年間,一座打不垮、攻不陷的川東小城傲然挺立,以超出世人想象的強硬姿态阻擊了如狂風卷落葉般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

36年間,盡管蒙古從被征服之地搜刮資源,如絞肉機一般無休止地投入到圍攻這座古城的戰役中,結果上至蒙哥大汗、下至将軍、元帥、丞相接連殒身城下,卻始終無法得手,不得不折戟铩羽而歸。

偉大的“釣魚城保衛戰”,不僅使如日中天、氣勢正盛、先後征服了大宋、大遼、印度、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羅馬等偉大帝國的、面積達3千萬平方公裡的大蒙古帝國國内為争奪汗位,産生了嚴重的内亂和分裂,中斷并延緩了宋蒙(元)戰争的整個曆史程序,改寫了亞歐大陸的曆史版圖。

曆史學家考證,正是由于蒙哥大汗突然死在釣魚城這座不起眼之川東小城的征戰中,蒙古彎刀意外失手,産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 “蝴蝶效應”(蒙古諸王為争奪汗位陷入内鬥,導緻戰線全面收縮),征西大軍匆忙從歐亞各地撤軍,直接影響到了在地球的另一端的西歐戰場,西歐人在瑟瑟發抖的絕望渺茫中,突然獲救了:隻見如狂風潮水般卷來的蒙古鐵騎,居然在一夜之間,毫無征兆、沒有任何理由地突然抽身而去,不見影蹤,歐洲各國和阿拉伯世界才得以躲過一場覆滅危機。

多少年之後,西方人才了解到,正是萬裡之遙的中國合州釣魚城的頑強抵抗、折斷了恐怖的“上帝之鞭”,意外改變了世界格局,拯救了西歐。

當得知原委,西方人感激涕零、不吝溢美之詞,充滿敬意地将釣魚城稱作“上帝折鞭處”,“東方的麥加城”!

為了彰顯紀念舉世矚目、震古爍今的“釣魚城保衛戰”在古代戰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古代戰争館特意制作了釣魚城古代戰場的沙盤模型。好讓後世的人們永遠銘記這一段輝映史冊、蕩氣回腸的輝煌篇章。

偉哉!釣魚城!

壯哉!守城36年而不敗、傲然屹立在13世紀亞洲東方的——中國釣魚城!

參考書目:《元史》、《合州志》、《十三世紀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釣魚城》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南宋因釣魚城之戰延續20年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阿拉伯的教堂建築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馬可波羅遊記插圖

上帝之鞭被折斷、蒙古戰車踩急刹,歐洲卻是以獲救——釣魚城之戰1234 5

震古爍今,蕩氣回腸的釣魚城保衛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