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泉:優秀編輯

作者:廢紙幫

編者按:範泉是誰?一個看起來很奇怪的名字。恐怕現在很少有人知道現代文學編輯。讓我們通過韓世山、秦紅、王耀華、陳堯的文章稍作了解。

範泉:優秀編輯

範泉是一位傑出的編輯

韓石山

範泉先生很幸運。受了那麼多苦,晚年他回到上海,找了個好老的同伴,陪着他度過了餘生。後來,出于對他的欽佩,一位中年學者幫助他做了他一生中的許多事情,在他去世後,他編輯出版了《範泉編輯手冊》、《範泉紀念集》和《範泉晚年書信》。這個人就是秦紅先生,現居南通的現代文學專家。他生于1916年,2002年去世,晚年在妻子的照顧下,和弟子一起為他的工作服務,範先生可以說,他死得很無悔。這真的是一種恥辱嗎?不敢。看看他的早年。

1933年,當他還是上海光華中學的學生時,他十七歲時開始了他的編輯生涯,擔任半月刊《光華附件》的助理編輯。1937年考入複旦大學新聞系,任校刊《複旦》編輯。畢業後,他編輯了各種報紙。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史春秋》,第一期月刊,1944年10月至1949年4月底,前後出版44期,"是40年代上海乃至整個國統區持續時間最長的,基本按月出版,其中絕大多數重要作家在當時的國家統一區, 進步的趨勢非常明顯,文學和藝術出版物。(秦紅《範權編家養》後記)

解放後,範泉先生在上海從事出版業,但在1950年代中期,由于一句很平常的話,他被塑造成右翼,被配置設定到青海勞動改革。随後的經曆,在他1996年1月6日寫給我的一封信中,簡要地描述了:"我四十二歲時戴上了右翼的帽子,被驅逐出青海二十年,沒有經曆過強勢歲月中最富有成效的時期,而到了相反的時候, 我老了。這就像一場噩夢,我被迫浪費了二十年。當青海師範大學的車把我從雍和宮帶到青海省省會西甯時,我從噩夢中醒來,看到了很多新事物,促使我盡管年事已高,但又奮鬥了十年。1986年,我被調回上海原來的出版系統。我帶了兩批研究所學生到青海,編輯了一本中文出版物。回到上海,主編主要編了一套2000萬字、30卷的《中國現代文學系》,用科林編輯了一套"文史探索書系"。不是全部,但還加上了他的主編著名的《中國現代文學社體裁詞典》。

就是為了買這本書,我寫給他———上海書店的出版社,我不得不聯系範泉先生。我一取得聯系,就發現這是一個有着古老熱腸的老人。當時,這本書在市場上已經不見了,在什麼文化機構裡,卻有不少留了下來。似乎有一項規定,參與其中的人有權享受60%的折扣。範先生在給我的信中說,他曾打電話給文化機構,說韓士山是這本書的未署名編輯,寫了好幾篇,并告訴我在彙款時一定要說明這一點,這樣我才能享受到折扣。然後我确實用這種方法非常便宜地買了這本書。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書。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幅大師版圖。

早在我寫李建武傳記的時候,我就認識了範全琦。記得說,臨近解放,上海文化圈經常聚在一起,分析形勢,讨論對策,上海兩大文學刊物總會參加,《文藝複興》一方是李建武或鄭振軒,"文藝春秋"一方是範權先生。這次買的中國現代文學界體裁詞典,就是寫《徐志摩傳記》。

大概在他的信中,我說了用自己的書,從此,在來信中,他多次給我提供許志摩的資訊線索。它和他們自己的侄子一樣微妙。并轉錄幾個段落。

提供一些關于徐志摩的資訊,或許對你寫《徐志摩傳記》這本書有用。

(1)許志摩的兒子徐繼禹(華裔美國人)将徐志摩在家鄉浙江省石幹河街道的故居(643.53平方米)捐贈給國家建設徐志摩紀念館。(見南湖晚報,1997年1月1日)

(2)今年1月14日,海甯市舉辦"詩人徐志摩誕辰100周年",會上印發了海甯市政協編的《紀念冊》和海甯市名人研究會編纂的《徐志摩研究》兩本書。

(3) (略微)

(4)1943年8月8日,《中央日報》刊登:"新月派詩人徐志敏悲死後,遺體被安葬在他的家鄉紫石。去春啟佑楊杏佛到墓裡,詩經挂:"先鋒疲憊塔保護東山,浪漫詩人去不歸。中年人早早死亡容易尋死,人很少再得到棺材感冒!雲中有什麼蹤迹,以後不要覺得更糟。今天的孤行十分艱難,或許還能繼續保持手臂快樂。很快,楊的被刺傷了,這首詩原來是一首詩。(緻韓石山,1997年1月24日)

《台灣海甯鄉通訊》(第36期)介紹張邦梅(張玉一的侄女)的作品:"小腳西裝:張有義和徐志摩的家變",據秀洲書局通訊第65期報道。未知看到沒有?(緻韓石山,1997年9月15日)

今天整理舊報紙時,你會發現去年出版的《作家日報》(山東濟南)上轉載了徐志摩。文章對徐的寬容、不小、不勢利、有正義感、幫助他人、熱情坦率等優秀品格,介紹得非常透徹,截斷供大家參考。如果您已經收集了這些材料,請将其扔掉。(緻韓石山,1997年9月19日)

文章"徐志摩的筆"被發現,現在被複制并附在上面,可用于前文本插圖。

《徐志摩和沈從文》一文,我讀過,很重要,一定要參考。當時我以為你會看到它,是以我沒有剪掉它。現在讀這封信要知道你沒有看到,請盡快回信,告訴我文章來自哪裡,因為我忘記了報紙看到了什麼。當我收到這封信時,我會知道的。我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的電話号碼是...它可以随時發出信号。(緻韓士山,1999年5月5日)

好吧,不能複制,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最後一封信寫于1999年5月,據樊泉晚年《書信》的編輯陳宏先生說,範先生的去世是在2000年,但前一年的冬天已經不可能了。

是以,厚厚的《範泉晚年信集》,并沒有寫在2000年的信件中。也就是說,當他給我寫最後一封信時,他正遭受着癌症的痛苦。

那兩年,是我寫《徐志摩傳記》收集資料的時期。範先生提供的資訊非常重要和及時。海甯市政協編纂的《紀念冊》、海甯市名人研究會編纂的《徐志摩研究》和張邦梅撰寫的《小腳西裝:張有義與徐志摩的家變》的中文譯本都已找到。沒有這些重要資訊,并不意味着我不能寫徐川,至少不會那麼快進入寫作階段。最重要的是,他來自老人的熱情指導,增加了我寫《徐志摩傳記》的信心。

我不知道範泉先生去世的确切時間,但我記得不久後,秦紅先生寫信要編纂一本範泉先生紀念文集,我記得我寫了一篇短文,要求我把電子文本寄到過去。我發來,秦紅先生說太短了,問是否可以延長,我剛接過山西文,忙着編輯,不在乎,禮貌地拒絕了。好消息是,兩三年後,依然是為範先生口碑老案。

像範先生這樣的人,早年曾參與進步文化事業,解放後被無緣無故欺負,最受重視的是暮年。範權先生的遭遇,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受到了徐先生的嚴厲批評。被魯迅太太的批評,雖然沒有魯迅對同一罪行的批評那麼模糊,但也足以隐藏起來。

因為在普通人眼裡,徐廣平也像是一個政治符号,沒有錯。這樣,被許光平批評,從解放到文革後卷土重來,都成了一些人對範權先生的附則的批評,也就成了範權先生死不了的一個結。

我們簡單談談最初的情況。

1943年春,上海仍處于日本統治之下,出于對魯迅的欽佩,範權打算翻譯日本學者小田月福寫的《魯迅傳記》。為此,特意拜訪了徐廣平先生,得到表揚,在翻譯過程中,随時給予建議。他還為範氏買了雞蛋來滋養他的身體。範泉一邊翻稿、一邊修改,一邊上了《文學春秋》系列。1946年9月,該書由開明書店出版。一個月後,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上海查爾頓劇院召開了"魯迅逝世十周年大會",每位參會人員都收到了大會贈送的《魯迅傳記》譯本。與會的各界名人包括周恩來、郭莫羅、毛敦、葉勝濤、胡峰、賈志芳、任敏、徐光等。

然而,一年後,事情突然發生了變化。

1947年9月,徐光平在王世軒的《魯迅傳記》序言中诋毀了範泉的譯本———魯迅傳記的日文譯本沒有出版,确實有幸有正手,并借用了魯迅的幾部作品,代他查閱了魯迅的一些作品。但不知何故,在《文藝春秋》的介紹中,後記很難說是"徐廣平學派"。處理它:這不是"修訂",因為我沒有上過日語和翻譯學校,并要求下一次更正。到第二期《文史春秋》手裡,翻開合集後看一看,那就更好了,大意是:《魯迅傳記》徐光平不是從日本學派來的,而是她修改的。

這是什麼,他們不懂日語,卻不怕出汗來裝扮成什麼大名流挂空名而自豪?那是一個日本統治的世界,我沒有地方可以糾正。它被容忍,直到開明的書店出版了一本書,并且仍然被宣傳為修訂版。但是我不能為這件小事做一個特别的表述,多虧了這本《魯迅傳》說了幾句話,是以我想,順便說一句,從我自己的雙手洗去良心的偷來的名聲幾年的不安。

這一系列也發表在1947年10月17日出版的《時間與文本》第六期第二卷中。

範泉辭職,同月31日發表在《時間與文本》第八期上,發表了一篇反駁文章《關于魯迅傳記的一點事實陳述》。說:"譯者不敢無知,不敢良心,歪曲事實。随後,在同年11月14日出版的《時代與文本》第十期中,許光平發表了《關于魯迅傳記有幾句話要說》,依然堅持原有的态度,語氣沒有絲毫改變。因為一個派對是徐光平,是以在當時是一個備受矚目的文學事件。

清醒的人一眼就能看清,在這場官司中,改版與否,真的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徐某的一些陳述并不都是事實,比如徐某說"直到開明書店出版了一本書,還廣告上還說我改了"。事實是,《魯迅傳》開悟版的封面和該書的版權頁都沒有徐光平字樣修改。在翻譯過程中,如何得到許光平的支援和幫助,後來在其他地方,範泉對此事的叙述更加詳細。說徐光平出獄後,他去探望,事情發生了,納山先生也來看徐先生,說翻譯了《魯迅傳》,尼山先生要求他以後能翻譯翻譯給徐先生看。徐非常高興。從那以後,不顧痛苦,花了很多時間,閱讀了譯文,同時借給範權很多參考資料。有時從醫院打針回家的路上,還給範家(怕範家經常去,引起日本僞特工的注意),講了很多與翻譯魯迅先生有關的轶事,原作與事實不符的地方,用便條,寫意見,夾在翻譯的不同地方, 容易扇動一個校正。由于徐的教導和幫助,翻譯減去了很多錯誤。任何人都必須相信這是真的。顯然許光平的頭發這麼火,罵範泉,一定還有另外一種隐秘的感情。這一點,範泉也很清楚,但說起來并不友善。也就是說,在1947年秋天,有一股邪教風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稱他為"南京間諜",即文化特工。

在當時的上海文化圈,徐廣平的身份非常特殊。可以說,她的一舉一動,支援什麼,反對什麼,不是她自己的感受可以确定的。這與魯迅去世前幾年的情況非常相似。比如魯迅反對的那些人,比如胡石、梁士秋等老搭檔,心裡清澈,和葉淩峰、石石軒、張克彪一樣,态度怎樣,怕不是他老百姓能做到的。該怎麼判斷,隻能是他在"組織"中的人。此時的許光平,就是這樣的處境,如何對待範泉,也隻是聽從"組織"的人民的訓示。隻要"組織"的人暗示範是"南京間諜",徐自然懂得如何正直。這時,讓範泉舉一個例子,都是白領帶。

五十多年過去了。直到去世,範泉先生在文章中多次提到過,但在"趙雪"的意義上,還是一個迷茫的叙述。

秦宏先生意識到老師的心髒病,在範泉先生去世兩年後,寫了《徐光平和範泉關于魯迅傳記的争論》,發表在2002年5月10日的《文彙閱讀周刊》上。起初,我沒有注意到一位名叫葛忠義的學者寫了一篇文章,寄給了山西文學,引起了我的注意。雖然葛先生的文章是對陳洪先生的指責,但我還是把它發表出來了。我相信,總是說的詞越多,論點總是越清晰。

果然,很快就接到了李丹先生的反駁,"重溫徐光平和範權之間的戰鬥",記得好像秦宏先生調換了。我自然很快就走了出來。後來,他出現在朱金順先生的《想停止翻譯魯迅傳記的争議》中。我相信,在這個謎團中,有這些文章,世界上的大白。

範泉先生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編輯,更是一位優秀的作家。20世紀40年代,他發表了《河水》、《北方綠》等多部散文,以及《創作理論》、《語言與文本》等多部文學作品。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台灣紀念———範泉散文集》在台灣出版。有學者認為,範權先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編輯和作家,這确實是有原因的。我最大的歎息之一就是,那一代人做大事,成名,真是太年輕了!

最後,據說他的妻子吳薇女士也是一位作家,她的作品早在解放前就已經出版了。範權先生去世後,我在山西文學上發表了吳先生的小說。寫作細膩而溫暖,非常個人化。四十年代,她仰慕範泉先生,直到範先生從青海苦役歸來,年近70歲,兩人結婚,這在世上是個好詞。

我為範全先生分了五本書

秦紅

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我與現代文學編輯範泉先生有過多次接觸。特别是他調回上海後,我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是以我們熟悉了。在他的長期交往中,我了解到他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傑出貢獻。他在20世紀40年代編輯的《文學春秋》是上海——乃至整個國統區持續時間最長的,基本上按月出版,其中絕大多數重要作家在當時國家統一區,進步傾向非常明顯,是一份文學刊物,當時在文學界産生了廣泛的影響, 而且在中國近代文學史和現代出版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新中國成立後,他卻因為胡峰在《30萬字書》中誣告他是"南京間諜",遭到了22年的貶損和流放。文革後從青海回到上海時,已經70歲了,但他仍然無私地投入到《中國現代文學系》的編輯工作中,最後,這部集30卷、2000萬字的《中國現代文學系》,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局頒發的國家圖書獎榮譽獎, 再次展現了範權作為大家的非凡作風和輝煌成就的編輯。我知道範權如此努力地工作,是他無端壓制了太久的強烈工作熱情的釋放,他想彌補幾十年的損失,在他的一生中盡可能地為社會,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他确實利用了等待了幾十年才得到的大好時機,除了《中國現代文學大部》外,還編輯了《文化老人的一生》、《中國現代文學學會辭典》、《文學史探索系》(與固化合作)、《朱聖浩》等。 所有這些都在填補學術空白或儲存文學史材料方面都有功。

但上帝的時間太有限了,癌症殘忍地剝奪了他的生命,就像他充滿野心,準備大放異彩一樣。其實他有很多雄心勃勃的寫作計劃,他想寫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他在青海流亡生活的主題,他想記錄自己幾十年來與許多文化名人的編輯工作,他也想組織自己多年來出版和出版的書籍,等等。然而,他晚年最大的精力和寶貴的時間都投入到國家文化事業的重大工程上,以至于他自己的寫作意圖大多是永久的遺憾。

作為晚年比較健忘的歲月,作為被他愛戴、支援的年輕一代,我對他的遺憾深感遺憾,是以想到了應該為他做些什麼。但他的一些計劃隻能靠自己完成,有的不能多于替代,我能做到,隻有資訊整理。是以,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為他編纂了五本書:《範泉紀念集》、《範泉編輯手冊》、《範泉文學随筆》、《賢者難忘》(《範泉散文選集》)和《範泉年度圖書》。

一、範泉紀念收藏

2000年1月範泉去世後,朋友們都很傷心。大家都認為範權是一個資本人,一個永遠被銘記的人,是以從當年9月開始,潘松德和我合編了這本《範權紀念合集》。我們的訂婚信一發出,就得到了廣泛而熱烈的回應。不少新老朋友都來寫自己與範泉的互動與友誼,或錄下範權的高調節、不朽的表演和對自身的無私幫助,或傾訴範權的無限懷舊。特别是一些老筆者,如洋基、賈志芳、丁京堂等,克服了各種困難,得以完成2001年1月3日的野性信;錫金心髒病發作嚴重,盡管有醫囑和家人勸阻,每天躺在桌子上辛苦寫字,雖然最後的失敗沒有完成,但他老朋友的感情,還是感動的。周福是光華大學範泉的資深人士,兩人多年來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誼,他以獨特的文筆銘文為幾十年的老朋友深思。還有台灣的陳英珍、香港的王毅濤、上海的羅紅、徐凱巴、宋媛、北京的袁英、範宇等衆多作家,以及範權的妻子和孩子、親戚和學生,都給予了大力支援。筆者從各自的角度記錄了範泉的性格、精神、經曆和表演,在大家的腦海中描述範權,每一段文字都是一首真情歌,友誼之歌,暖心,感人至深。

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很多年,仍然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為此,潘松德和我在範泉的遺孀吳偉的支援下對此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年内将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再版。

二、《範泉編輯之手》

作為一位著名而傑出的編輯,範泉的一生與文學編輯息息相關。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明顯的成就,為中國現代文學編輯出版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了充分反映範權的編輯生涯,以及他整個編輯生涯中的編輯精神、編輯風格和編輯藝術,我盡可能多地收集整理了他幾十年編輯工作中寫的相關著作,并編纂了一本《範權編輯手冊》。

本書分為五個系列。一是編輯自己的賬目,記錄範泉在擔任新聞主編時的自傳或情感文字,寫一本他晚年編輯生涯的回憶錄。第二,編輯附件,包括編輯的想法,編輯的文字,編輯的筆記,編輯的新聞,公告,郵資等。第三,廣告資訊,包括宣傳文字中寫的相關書籍以及有關作者近期情況,文學趨勢,出版新聞等。第四,日記信。這是範泉僅存的一生的日記。它記錄了他中國現代文學系主編的十年生活。他對事業的執着追求,孜孜不倦、敬業奉獻、自我放縱,他與衆多文學老師和朋友的親密友誼,甚至他晚年個人甜蜜幸福的家庭生活,都在這裡進行了簡短而清晰的反思,是了解和學習這位著名文學編輯的寶貴而重要的資訊。在信件方面,選擇了幾封信來談論編輯相對集中的收藏。五、主要報紙系列圖書目錄。除了《學生生活》等幾個找不到的,範泉主編(獨立或聯合主編)的報紙、系列、圖書目錄。特别是範泉在編輯《中國現代文學系》和《文化老人的一生》時,還編排了油畫簡報,創造了集思廣益的有效方式,統一了大型圖書編纂的步伐。兩份簡報會的目錄也包括在内。

陳堯為書撰寫時說:"這是第一次編輯著名的'編輯之手',也具有開拓性、開拓性的價值。就實用性而言,已經是編輯或有志于選擇編輯作為職業的年輕人,很好地學習了這本"編輯手冊",并盡了最大努力,也可以成為一名優秀而稱職的編輯。是以,這本書是送給當代編輯和後代的慷慨禮物。"

三、《範泉文藝論文》

範泉以傑出的現代文學編輯著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文學理論研究和文學批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了展示範泉在這方面的成就,讓文學界和廣大讀者對他有全面的了解,我為他準備了一份《範泉文藝手稿》。

範泉不是一個專業的理論工作者,他隻是在從事進步文學事業的工作,結合自己管理的編輯、創作和翻譯業務,對一些問題做了一些理論思考和文學研究。然而,正是因為他密切關注社會現實,與進步的文學運動緊密結合,處于大時代的潮流中,是以他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不僅具有鮮明的傾向和強烈的戰鬥力,而且呈現出非常豐富多彩的形式,并有自己獨特的貢獻。當然,這裡不乏筆換紙的射擊,直接捅敵的關鍵《周佐人的新理論》、《反建構與文學傾向》等文章,也有不少堅持文藝觀、現實中文藝運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在台灣文學勝利剛結束的抗日戰争中,是中國文學界最早将台灣文學納入中國現代文學範疇來讨論的文章,它奠定了台灣現代文學研究的基石,其意義和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至于他對20世紀40年代南韓、印度、日本、越南、泰國、蒙古等諸多域外國家文藝史和現狀的研究和評論,更是引人注目,不禁讓人驚歎于他廣袤的視野和辛勤付出的辛勤勞動。範泉之是以能夠在編輯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果,究其原因就是成為廣大作者和讀者歡迎的編輯,閱讀這些理論文本,人們将不難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思異難忘》

2004年6月前後,第三輯《開書系列》願意給範泉一個位置,我聽到的時候很開心,于是我為他編了一篇作文,名叫《Syuan難忘》。

範泉一生中還寫了大量的散文,散落在很多報刊雜志上,隻出版了散文集,20世紀40年代有《綠北國》、《緬懷台灣的怒火》、《創世紀》、《翻身》四種,并在1990年代出版了《文海煙》和《思考台灣》兩本書。但這部《寂寞的詩篇》并不是上述散文集的選集,它所收錄的作品大多是散文,如《夜戰垃圾坑——青海30年人生片段IV》、《深深向潘宇和老師緻敬》等文章從未發表過。本書分為三個系列。第一屆系列文學老師朋友。收入27篇作文,用毛敦、愛武、葉勝濤、陸燕、夏延尊、易峰、陸思英、朱子清、葉俊健等人寫,有的《文海煙》沒有寫,有的有新的内容。特别是《探望石石軒》和《拜訪巴金》兩篇文章,取自作者的日記,也是非常真實的感受,有價值的作品。第二輯《人生人生》文章,從作者文學生活的不同角度和側面出發。該系列的第三篇散文集,收入作者為自己和朋友的着作作前言和閱讀16篇。一般來說,這本書是一輩子閱讀,寫作,編輯心形旁注。

五、《範權晚年簡史》

範泉在日記中寫道:"許多作家的手稿與他們自己的許多信件交換。"這是揭示他的主編的出版物将得到作家朋友廣泛支援的奧秘的好方法。是以,對于範泉來說,他寫的大量信件無疑是他文學編輯活動的一面。為此,在廣泛收藏的基礎上,我編纂了這本《範泉的老書》。

這本書總共收到了282封信。除了寫給他老朋友孔祥熙的另一封信外,這些信主要是在他去世20年後寫的。獲獎者包括他的同僚,學生,親戚以及各級,各個級别的新老朋友。其内容極其廣泛和豐富,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關于他的文學編輯作品寫信,這說明他作為老編輯具有熱情、認真、細緻、嚴謹等諸多優秀品質,展現出優秀編輯的個性和學術魅力。第二個是關于他的文學寫作的一些内容。比如一些寫給朱尚剛的信,講到朱尚剛聯系父親朱勝浩在舊報上發表的《小話》中查找和發表有關事項,以及他自己寫的朱升浩回憶的文章,以及此時他自己癌症複發生死、患病的場合。第三,回顧他的生平和編輯工作,如胡峰的《南京秘密探查》,講到他的煩惱和掙紮,回顧他春秋時期主編的社論風格,等等。第四,朋友的熱情呵護和幫助。總之,這本書清楚地反映了一個畢生緻力于文學出版的老知識分子是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工作,毫無保留地為社會和人民奉獻自己的一切努力甚至一生。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書不僅能給文學研究者,還能給廣大年輕讀者帶來廣泛的教育和啟蒙。

這些年來,我花了很多精力和精力為範泉寫了一本書,對此我仍然感到高興。因為我認為,像這樣一位畢生緻力于文學和出版的編輯,不應該被遺忘。正如賈志芳先生在《範權晚年書》序言中所指出的:"他留下了我國編輯出版史、文學史和翻譯史上的光輝成就,留下了他勤勤、勤奮、細緻的敬業精神、生命、拼搏,值得我們永遠的紀念、傳承和發展!"

發表于《世博集團叢書》2009年第8期

範泉和所涉及的人和事

王耀華

最近,讀《範泉紀念集》(Chin Hong, Pan Songde,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52萬字,636頁,前後讀了幾遍,總想梳理出範泉先生的人生經曆,究竟是成功還是挫折。這本書的大部分内容是2000年由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的,我以前讀過。

範泉是徐偉的筆名,因為筆名比原名大,是以範先生的真名鮮為人知。範先生生于1916年,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于2000年1月去世。曾編纂《文學春秋》等雜志,曾任甬鄉出版社編輯部部長。

餘子林先生回憶說,1980年代初的一天,他看到一個老人來讀書學校找魯祖堯、林國華等以前的學生。他認出他是範泉(五十年代在印刷工會認識的),為了舊日,他同意晚上去他的臨時招待所看望他:

在二路科技出版社招待所二樓的房間,我跪着跟他聊了一個多小時,基本上是聽他說話。......我對他說:你想争取回到上海。這是你的家,你的事業。為什麼出版局把你送出去,卻不把你帶回來?

這當然不是那麼簡單。過去各種政治運動中,上海派了很多人出國,很少有人能回來。接下來的兩三年,我經常和他接觸,知道他正試圖找到回上海的路。直到1985年7月3日,他在一封信中告訴我:"我調南到上海,(上海)市委組織部已經寫信,期間青海組織部的兩位部長都簽了協定。據估計,它可以在年内進行調整。又過了一年,1986年8月11日,他被正式調到上海一家書店。

事後我才知道,他是在1950年代上海市工會的同僚金國正的幫助下回到上海的,金國正現在是上海市老幹部局局長。去上海出版局報到時,區委書記宋元芳對他說:"可以去上海古書出版社,上海書店現在還不是出版社。範泉選擇了上海書店。我認為這是關于他的友誼,他對我的信任和支援,以及為什麼他認為他有一席之地。

于是,由于于子林先生的鋪路,在金國正主任的協助和宋源書記的實施下,範先生開始了上海出版生活的"第二春",主持了一套12集30冊、2000多萬字的《中國現代文學系》編輯出版工作。

劉進先生寫道:1955年初,有人(名字不詳)。于是人們自己後來也遭受了不公正)在《30萬字》中透露:範泉和另一位文化人士是"南京的秘密探索"。範泉在随後的反特朗普運動中因審查而被停職。在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因為社論的"堡壘","毫不掩飾地與敵人假白刃戰",得罪了敵人,得罪了三團,進而被暗殺了;幸運的是,經過兩年多的審查,沒有發現任何證據,審查被終止,工作恢複了。然後是"大爆炸",幫助黨清理風。

範泉"唱"了一聲呐喊:"反特朗普運動在審查之前應該進行調查,在調查之前不應該被審查。正是這句話,在随後的"反右"鬥争中,他被認為是"反反運動",被打成"右翼分子",被免職流放到青海。

範先生被流放到青海嗎?這一年的表述是上海出版業支援青海出版業建設。範先生是1958年上海出版系統(包括範氏上海印刷學校)的12個機關之一,"12月10日左右有100多名幹部前往青海支援大西北地區建設"。

因為"反反運動應該在審查之前進行調查,在調查之前不應該檢查"這句話在右邊被劃掉了?似乎需要曆史資料、檔案支援,我覺得這句話隻是範先生"出手"的一個原因。

範先生怎麼會被稱為"南京間諜"?胡峰先生,1954年,完成于1954年7月,1955年春由《文學雜志》發表關于解放以來文藝實踐的報告(即著名的《30萬字》一書)指責範權:"南京暗中探訪《文史春秋》主編範泉,'做......羅丹說"為了引誘群衆,皺着眉頭,假裝"文學和藝術事業。

結果,範先生經曆了很多鬥争和審查,1955年2月,上海市輕工業總工會發表了《徐偉終報》,結論是"沒有發現與詹先生有政治組織聯系"。"

那麼,範先生和詹文輝先生之間有什麼關系呢?1945年勝利後不久,範先生與國民黨駐上海中宣部特工詹文軒共事。詹先生曾任《中美關系》雜志主編。上海"孤島"時期的日報,範泉在他手下編輯了增刊《堡壘》。詹特先生抵達上海後,範先生應邀到辦公室協助,提供有關堕落地區文化圈的基本資訊,翻譯收到的日本書籍的标題和内容摘要等。

1988年6月,"胡風反革命團"的錯誤案件被徹底推翻,當年11月,《新文學史》重新發表《胡峰關于解放以來的文藝實踐》一文、所謂《南京暗探範泉》主編《文春秋》等指控仍在眼前。範權寫信給《新文學史》編輯部抗議,"請問:這種不作任何聲明'對曆史負責'的做法嗎?像我這樣的冤案什麼時候才能被徹底诽謗?面對範先生的抗議,胡峰的妻子梅志寫信給《新文學史》編輯部,承認胡先生的"30萬字""指的是'南京監視範泉',據傳聞,沒有确切的材料",為此"向範泉道歉"。

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南京黑暗偵探》的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吹來的?風源在哪裡?然而,詹文軒和胡峰似乎是決定範先生1949年後生活經曆的兩個人物。

晚年,吳女士與範先生有過一段戀情,她在《與範泉的日子》中講述了她與範先生的婚姻故事。1947年,她到範先生家捐款,1948年,當她的兒子滿月時,她邀請範先生等一杯。"解放後範權去哪兒了?"我沒有機會再見到他了。"1982年,相隔三十五年,範泉請朋友陳宏去吳家做客。為了感謝範泉對我的關心,我開始和他溝通。"1986年,在蘭州旅行時,她獨自一人去西甯見範先生,"聽了範泉的叙述,那天晚上,我在一個小房間裡的床上睡了很久。年底,範先生搬回了上海。

"1993年初,他寫信給我,透露了他内心的痛苦。他說他和妻子性格不合群,經常吵架。已經分離了十多年。他堅持要離婚,案子已經持續了三年。範泉1993年9月離婚,11月與吳薇結婚,住于吳宇茅台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本文摘自《閱讀紀事報》

死後還活着"文化人——《範泉集》讀

陳廖

法國偉大作家巴比瑟(Barbisser,1873-1935)說得好,對于文化人來說,"死後生活很重要"。範泉,著名編輯、作家、文學理論家、翻譯家,是"死後繼續活下去"的文化名人。讀完《範泉的藏書》(Chin Hong,2015年3月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我腦海中閃過的是巴比斯的這句話。

範泉(1916-2000)早年曾編輯過多本雜志和報紙增刊,但他在編輯界享有盛譽,因為他自1944年10月起擔任文學春秋系列的主編,使長期處于黑暗和堕落地區的知識青年令人耳目一新,鼓舞人心,啟迪,展望未來。抗日戰争勝利後,《文學春秋叢書》改為《文學春秋月刊》的定期出版。郭莫羅、毛敦、巴進、葉聖濤、王宇钊等一大批進步作家為《文學春秋系列》和《文學春秋》寫作。誰想學習1944年10月至1949年4月的落區文學藝術和國家統一區的文藝,就要參考春秋系列和文藝春秋。這是範泉編輯生涯的光輝歲月。新中國成立後,範泉投身于建設事業。然而,在1955年,範泉被懷疑是"南京間諜"(國民黨特工),并受到兩年半的集中審查。雖然審查結果,否認了"南京間諜"這種"不必要"的罪行,但在1957年,範泉在推特上隻說了"反反運動前不該審查調查"這樣的句子,并被戴上了"右"的帽子,流放到青海勞動轉型22年,遭受痛苦,多次從死亡的邊緣逃脫陽。直到1979年,他才62歲,才被證明是正義的。1986年調回上海。在隻有一個年輕助手的艱苦條件下,他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成功編纂了2000萬字,十二本專集,三十卷《中國現代文學大部》。該書于1996年8月出版。它與出版的《新中國文學系》相銜接,"是迄今為止唯一權威的現代文學巨著系列叢書",榮獲國家圖書獎榮譽獎。"該書的成功編纂,成為範權繼《文學春秋》之後編輯生涯的又一紀念碑。作為編輯,範泉"死後還活着"。

範泉并不是一般的獻身于編輯工作,而是有一種編者作品"九死不悔"的獻身精神。臨終前,他忍受了癌症,編纂了《思考台灣》,為了紀念他帶來的年輕作家,他"用左手食指推筆,寫下了人生的最後一篇文章"(範權寫給陳英的真信,《想台灣》第7頁)。1999年11月17日,範泉給陳英珍寫了第三封信,"我已經做了87次X光檢查,耳朵聽不清,割了三分之一的舌頭,說不清。"我累了,不能再寫了。在看到《思考台灣》問世之前,範泉就和我們道别了。

範泉不僅是著名的編輯,也是著名的小說家和散文家。在1940年代,他出版了八本書,包括"綠色北地","創世紀"和"哈巴州"。有反映反日題材的小說和散文,也有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真正專政的童話故事。其中,《綠北國》散文集在1940年代重印了三次,在1980年代作為一系列現代文學創作在台灣重印。其中,《綠色北國》和《篝火》入選《新中國文學系(1937-1949)》第11集《散文二》,《篝火》也入選《20世紀散文集》。範泉的懷舊散文,如寫魯迅、郭沫若、毛敦、葉勝濤、巴金等,是真誠的,真誠的,感人的,寫得很大氣,靈氣。幾幅素描,三五句話的描寫,人物跳到了紙上。範泉的小說,有傾向,有故事,有人物,思想是現代的,藝術表達是國有化的,為人民群衆所欲。《五月》從國小生餘曉峰的視角,展現了老百姓艱辛的生活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神之光》是範泉的兒童文學集。範泉借鑒台灣高山民族的傳說,符合兒童心理的藝術方法,表達兒童的思想境界,無意中傳達了台灣文學與大陸文學的聯系,出版後,被譽為《東方伊索寓言》。《哈巴》《歡樂島》是一部童話故事,充滿現實意義,發人深省。範泉的散文、小說和童話故事不僅展現了他的創作能力,更彰顯了他對人民的愛國愛心、對光明的追求,堅持理想人格魅力。是以,作為一名作家,他"死後仍然活着"。

比形象思維更長的範泉,也擅長邏輯思維,也是個性獨特的文學理論家。範泉《詩集》第三卷中的六部文學理論著作,充分揭示了範泉作為文學理論家的特征。

範泉的文藝理論既不是教條的,也不是外來的,他從文藝的現實中總結了理論,也與文藝的現實息息相關,解決了文藝領域的實際問題,寫得非常逼真。例如,《創作理論》(寫于1942年夏至1943年春)就是從小說的實際創作出發的,即"小說的真正價值是生活的真實表達,或者根據生活的現實,與理想部分相融合"。在這種小說創作理論的指導下,範泉分析了小說創作的方方面面,如"短篇小說的四個原型"、"作家與創作方式"、"作為創作者的幾種條件"、"對題材的探索與把握"、"小說的各種結構形式"、"主角、觀點、情境創作"、"人物描寫"、"對話、情感等"等。 并寫了《創造論》作為小說創作的導論。範泉對兒童文學的評論和研究,以及他對"戰争與文學"的探索和評論,也貫穿了理論與實踐的紅線。範泉收藏的許多文學藝術作品都是60年前寫的,但直到今天,它們仍然具有理論生命力,根源在于此。作為一名文學理論家,他"死後仍然活着"。

範泉不僅在文藝理論研究上與實踐息息相關,而且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展現了他的創新精神。台灣文學已有1100多年的曆史。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台灣有了新的文學。但到1946年,中國大陸中沒有人出版過任何關於台灣文學的著作。這種局面終于被範泉1946年1月在《新文學》創刊号上發表的長文《論台灣文學》所改變,他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研究台灣文學的人。範泉的文章《論台灣文學》傳到台灣,對台灣文學界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從1947年11月到1949年3月,台灣文學引發了一年零四個月的辯論。他對古埃及文學、巴比倫和叙利亞文學、波斯文學、早期阿拉伯文學、韓劇、南韓作家、黑人文學、印度戲劇、安南(越南)、暹羅(泰國)舞劇和蒙古小說的研究也是開創性的。範泉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也表明了他鮮明而強烈的愛國主義立場。它的現實,批判的,好鬥的,在當時可以稱為一流的。1940年,他寫了《汪精衛的清算》、《陳功伯的年代論》、《江玉虎關于日本為亞洲領袖的提議》和《餘敏義沒讀過王外長的論文嗎?張志平還摻水魚"等文章,揭露和攻擊王經偉、陳公波、于敏義、蔣啟虎、張志平的醜臉和小偷的本性為中國通奸之父。

價值不高,範泉也是一位罕見的著名翻譯家。在他的翻譯工作中,他遵循了"信"(忠于原文)、"da"(友善讀者接受)、"Ya"(翻譯成中文,力求加強文本的藝術性)的原則,是以他的譯本得以出版,是以受到讀者的歡迎。他翻譯的《魯迅傳》(日本作家織田幸雄的原著)是魯迅死後出版的第一本傳記。"南韓風景",翻譯自北韓作家張萊的《構圖集》,是"我的潛台詞"。該書于 1946 年 7 月在上海出版後,到 1950 年 5 月出版了四版。1982年8月,台灣重印了這本書。本文翻譯自日本作家江城川國的文學散文集。《黑與白》是根據張赫勒的日文文本改編的,《伏寶與諾羅波》譯成書,1946年4月,上海第一版;《系列的殘餘》的一些譯本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大部分是從日文翻譯過來的,這表明範泉精通日文和英文。範權在《範泉合集》第10卷中的譯本,并不是範權譯本的全部。例如,範泉翻譯的殘卷,複旦出版社于1943年出版,該書尚未找到。但即便是現有的五個譯本,也足以讓譯者範權死後活下去。在文化名人中,任職四屆(編輯、作家、文學理論家、翻譯家)的人并不多,"死後生活"的文化名人就更少了。範泉正是"死後繼續活着"的編輯、作家、文學理論家和翻譯家。《範泉藏品》的出版是對範泉最好的紀念。我們希望在《範泉集》出版後,更多的學者能夠研究範泉,發揚範權,讓範泉"死後活着"到永遠,永遠!

範泉:優秀編輯

—完—

如需捐款或業務合作,請發送電子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廢紙幫

關注最美的書商

微信号:飛日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