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展壯大的眉山

作者:快樂眉山

作為四川最年輕的地級市,建區設市以來,眉山始終堅持“融入成都”不動搖,從“錯位發展”到“一體發展”,再到“同城發展”,實作了成眉合作起步早、發展快、成效好的态勢。

而對不少眉山人來說,成眉同城,不是大而懸的概念,而是身邊可觀可感的現實,是獲得感與幸福感的展現。公交同城、産業同鍊、生活同質……市第四次黨代會以來,越來越多的“圈”中人在成眉同城化發展過程中享受到發展的紅利,他們随着城市融合的脈動,将理想照進了現實。

發展壯大的眉山

環天府新區快速通道(左)與劍南大道(右)相接,構成眉山一橫一縱連接配接成都的快速通道。

距離更近

成眉建構“半小時交通圈”

11月3日,S101路公共汽車駕駛員劉軍在交班時忍不住感慨地對同僚說:“現在的路是越來越好開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是越來越近了。”

今年1月10日,彭山北站到黃龍溪客運站的公交S101路開通後,劉軍擔任了該線路的駕駛員。一趟24公裡的路程、60分鐘的時間,劉軍平均每天要跑9趟左右,日均載客量達2600多人次。“大多是異地上學上班的,大家都在感歎現在的交通越來越便利,乘坐公共汽車也越來越友善,2塊錢就可以到成都了。”劉軍說。

彭山人梁放是公交S101路的常客,工作在成都、生活在彭山的他常常周一清晨從彭山出發,有時也會選擇乘坐高鐵。“成眉之間往返很友善,有急事的話,當天來回不成問題。”梁放說。

2019年12月,岷東大道彭山段全線完成交工驗收,道路北接劍南大道,南連青神樂山,周邊串起黃龍溪、彭祖山、江口古鎮等景點,成為成眉兩地客貨運輸的核心交通幹線。

“彭山經開區的半導體濕電子化學品、謝家的猕猴桃、觀音的葡萄、黃豐的柑橘主要從這條道路運往成都,來往于黃龍溪景區、彭祖山景區的旅客,也更加感受到了交通運輸發展帶來的便捷和舒适。”彭山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岷東大道彭山段分眉彭段、九龍山隧道、成彭段,路線全長25.26公裡,按一級公路标準建設,雙向六車道或四車道。路線終點位于彭山區—雙流區界,原本是一條成眉斷頭路,經兩地共同努力貫通後與劍南大道順連,實作了成眉兩地無縫對接,對彭山更好地融入成都、發揮成眉同城發展“橋頭堡”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目前,樂山市也啟動了劍南岷東大道向樂山市延伸規劃設計工作。屆時,劍南岷東大道将成為成都、眉山、樂山三市的重要交通紐帶,将對成眉樂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成眉同城,交通先行。資料顯示,在1小時通勤範圍的眉山與成都之間,人口通勤數在工作日約為12.3萬,周末達到了19.7萬。這也表明,工作或居住在成眉兩地的“候鳥族”越來越多。他們最期待的,便是成德眉資之間可以快線直達。

成德眉資同城化中,高效聯通的現代交通圈讓“候鳥們”的心願照進現實。

市第四次黨代會以來,眉山全力推進交通基礎同城發展,全面融入成都軌道網、城市幹道網、公鐵空樞紐網。資料顯示,近年來,成眉兩地交通發生了巨變,高速路網密度已是全省的3.3倍,已經邁入“雙高雙港”時代;成眉間開行的動車已增加至83列,跨市域公交線路也已開通4條。兩地已形成“5高3軌12快”20條同城大通道。

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于打造成都都市圈交通次樞紐奮力建設交通強市的實施意見》,對眉山交通強市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和安排,提出要加快實施“155”工程,實作全域布局航空、軌道、高快速路等多方式、多通道、高等級的交通網絡,形成3個“半小時”交通圈(成眉半小時通勤圈、市際半小時通達圈、市域半小時通行圈)。

發展壯大的眉山

首家入駐“西部藥谷”的國為制藥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發展更優

産業聚合協同分工

近日早上9點,四川國為制藥有限公司(簡稱“國為制藥”)總經理張煜輝準時在位于眉山經濟開發區的公司會議室主持會議。國為制藥總部和研發基地在成都、生産基地在眉山,對張煜輝來說,成都、眉山“兩頭跑”是家常便飯。“從成都總部到眉山基地,也就1小時左右,很友善!”張煜輝說。

張煜輝還記得,剛來眉山時的場景。在考察成都周邊地區後,國為制藥決定:成為眉山經開區“西部藥谷”的第一家入駐企業,投資眉山。

選擇眉山的理由,張煜輝總結為五個:區位、政策、服務、積聚、人才。

一是離成都總部近,交通便利。二是有配套政策支援,企業成本低支出少。三是園區有專業團隊服務,企業可以安心搞研發生産。四是醫藥産業積聚,不僅有完善的産業鍊,還有相關配套。五是高端人才相對好找。

“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很正确。”張煜輝說,2019年,用地僅60畝的國為制藥上半年實作産值5.88億元,上繳稅金6049.64萬元,成為眉山首家畝均稅收貢獻“破百萬”的企業。

張煜輝也明顯感到,入駐西部藥谷的醫藥企業不斷增多。

2019年,西部藥谷引進了魯徽制藥,投資方是來自成都的四川諾唯德制藥有限公司,企業在眉山投資6億元,建設惡性良性腫瘤新藥及仿制藥生産基地。

2021年,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也在眉山投建了兩期生産基地。

10年間,眉山的醫藥産業體系及空間布局已基本形成,産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醫藥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産品種類逐漸豐富,産品創新體系也基本完善。

基于眉山西部藥谷的産業基礎,以及成眉兩地在醫藥健康領域合作的沉澱,2020年12月29日,成都市武侯區與眉山市東坡區正式締結為友好區,雙方提出在行政審批、商務博覽、大健康産業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進一步深化成眉同城化發展。

從産業生态圈建構的角度來看,“友好區”締結得十分精準。位于成都市武侯區的華西大健康産業功能區擁有生物醫藥方面的科研、金融、人才等優勢,東坡區則正在形成生物醫藥研發、生産、物流及配套等全過程服務。

“我們正在與武侯區試點‘總部+基地’招商合作,希望形成‘研發在成都、生産在眉山’的分工格局。”東坡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次考察、協商,今年5月,武侯區與東坡區就“飛地園區”合作協定初步達成一緻,共同打造“成眉同城大健康産業先行示範園”。

企業“兩地栖息”,便是地區之間産業叢集走向協同分工的最好佐證。據市經濟和資訊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眉山積極推進産業同城,堅持鍊條共強、叢集共育、體系共建。

通威太陽能電池項目便是其中的典型。39年前,通威集團從東坡區永壽鎮出發,走向全球。2019年,通威集團帶着通威太陽能電池項目落戶眉山甘眉工業園區,回歸故裡。整個項目從雙方開始接治到敲定投資僅36天、正式簽約僅50天、正式開工僅110天,創造了項目投資新的“通威速度”“甘眉速度”。

如今,該項目一期、二期15GW生産線已經投産,标志着四川省“成眉樂光伏産業經濟帶”發展格局已基本成型。未來,眉山将成為全球光伏産業高端制造的新高地,将在全球光伏行業發展史上镌刻下清晰的“眉山坐标”。

發展壯大的眉山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專家為市民開展手術。

生活更美

同城發展回應民生

“同樣的專家,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預約要好幾天,還不一定有号,而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約到。”不久前,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眉山市婦女兒童醫院,市民劉麗拿着檢驗報告等候在華西專家特需診療區。

在家門口挂一個華西專家号,正是成德眉資醫療同城化發展的成果之一。

2019年12月,搭乘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快車”,我市與成都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服務共享,引進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正式領辦眉山市婦女兒童醫院,将優質醫療資源帶到了眉山。

“每周一至周六,華西專家都會在醫院常态化坐診,專家類别涵蓋了婦科、産科、産前診斷、遺傳咨詢、生殖内分泌科、兒科、兒保科、新生兒科等專業。”川大華西二院眉山婦女兒童醫院從業人員劉思文介紹,“此外,華西專家還将常态化到眉山查房、手術、指導學科建設,讓眉山人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華西服務’。”

一個月之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又正式領辦眉山市人民醫院,華西專家徐明清被任命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眉山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宋錦平、馬宇被任命為副院長。同時,川大華西醫院派出9位專家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眉山醫院,規劃引領相應學科發展。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眉山醫院借鑒華西先進的營運管理、醫療和績效管理等模式,不僅在資訊化建設方面向華西醫院靠近,更借鑒華西醫院大部制管理模式,整合優化了科室職能。”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川大華西醫院領辦一年半時間來,其科室專家、學科主任已多次在眉山授課、開展學術講座、教育訓練醫護人員以及門診坐診,華西專家團隊還完成高品質手術近百台次……真正讓眉山患者在家門口享受華西專家的優質醫療服務。

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之下,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逐漸增多。今年3月31日,全新的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眉山市婦女兒童醫院門診正式開診。5月8日,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眉山醫院授牌開診……不僅惠及眉山市民,同時輻射周邊的雅安、樂山、内江、資陽等市州。

以民生為導向,眉山加速在公共服務方面率先突破。

與成德資聯合印發《政務服務同城化無差别受理工作方案》,全面梳理政務服務“跨市通辦”事項,100個政務事項“同城化無差别”受理。

截至目前,我市眉山中學、仁壽一中南校區、彭山一中分别與成都名校石室中學(成都四中)、成都七中和成都樹德中學(成都九中)達成了合作協定,全市實作了成眉戶籍遷移業務一站式辦理,推進了成眉醫保、養老保險等同城結算,讓成眉兩地居民能共享均等的公共服務。

“我一直想在成都給父母買一套房,但我的公積金是在眉山繳存的,以前不能異地使用,還貸壓力很大。相關政策出來後,我在眉山繳存的公積金能償還成都的房貸了,這給了我很大的便利。”付女士是我市某事業機關普通員工,購房的事一直讓她很糾結,“現在,房子的事解決了,我也能更安心地在眉山上班了。”

自2019年7月中旬開始,我市公積金繳存職工在成都平原經濟區内(成都、德陽、綿陽、遂甯、樂山、雅安、資陽七個城市)申請了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的,可以申請提取公積金償還住房貸款。類似這樣的舉措,讓像付女士一樣的眉山人,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與幸福

來源:眉山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