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為什麼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作者:蒙恩的葡萄樹

孫權,字仲謀,仲是排名第二的意思。他的哥哥孫策平定各郡的時候,孫權年十五歲,被任命為陽羨縣長。他被郡首舉薦為孝廉,被州牧舉薦為秀才,擔任奉義校尉。朝廷認為孫權駐地偏遠,卻能按時納貢,便派使者劉琬去加封錫命,認可他的職位。劉琬告訴别人說:“我看孫家兄弟們雖然個個才華橫溢,明智通達,可是官運都不長,隻有當中那位當選孝廉的弟弟,容貌奇偉,資質不凡,有大貴的面相,而且最為長壽,你們試着記住我的話吧。”據《三國演義》記載,孫權生的身材奇偉,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就是他長的身材魁偉,紅色的頭發和胡須,綠眼睛,非常精神,方面大口,張飛稱他為“碧眼兒”。

曹操為什麼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建安四年,孫權跟随孫策讨伐廬江太守劉勳。打敗劉勳之後,孫策去世,将國家大事傳遞給孫權,囑咐他外事不明問周瑜,内事不明問張昭。孫權則痛哭不停。孫策的長史張昭對孫權說:“孝廉,這難道是哭的時候嗎?從前周公立法規定國家有喪不動兵,伯禽母親去世時正值徐戎作難,伯禽停止哭泣帶兵出征,這并非有意違背父旨,而是時事使然,不得不如此啊!何況現在天下大亂,到處都有豺狼虎豹,壞人當道,如果仍執守禮儀,一味哀悼親人,那等于開了門,請盜賊進來,這種行為不能稱之為仁”于是孫權換掉喪服,扶鞍上馬,出去巡邏軍隊。當時,孫權的領地隻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和廬陵幾個郡,而且一些險要地區還沒有完全歸服,天下的英雄豪傑多散布在各個州郡,這批士人隻根據自身的安危決定去留,與孫權之間沒有建立牢固的君臣關系。張昭和周瑜等人覺得孫權是可以共大事的人,是以誠心誠意地輔佐他。曹操推舉孫權為讨虜将軍擔任會稽太守,屯兵在吳地。孫權派遣郡丞到會稽代理文書事物,以師傅之禮對待張昭,任周瑜、程普、呂範等人為将帥,又廣布告示,招納才俊,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人都成了他的賓客。

荊州刺史劉表去世,魯肅請求前去吊慰劉表的兩個兒子,并借機觀察事态的動向。結果,魯肅還沒到荊州,曹操的八十萬軍隊已經開到荊州城下,劉表的兒子劉琮立刻率領部衆投降了。曹操寫信給孫權說:“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軍旗指向南方。劉琮降服,如今,我統領八十萬人馬,将要與将軍在吳地打獵。孫權将曹操的信給部屬們看,他們無不驚慌失措。張昭等人說:“曹操是豺狼虎豹,挾天子以征讨四方,動不動就以朝廷的名義發号施令。今天,我們如果進行抗拒,則名不正言不順,雙方的衆寡又不能相提并論,依我們的愚見,最好迎接曹操,歸順朝廷。隻有魯肅一言不發。

當時,周瑜奉命到鄱陽,魯肅勸孫權把周瑜召回來。周瑜來到後對孫權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将軍以英明神武的謀略,又憑借父、兄的基業,割據江東,統治幾千裡地,精兵足夠用,英雄也樂于效力,應當橫行天下,為漢室清除逆賊。

孫權說:“曹操早就想廢掉漢朝皇帝,謀逆篡位了,隻是顧忌袁術、袁紹、呂布、劉表和我,現在那幾個英雄已被消滅,隻剩下我還存在,我與老賊勢不兩立,就勢拔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說:“将領官吏們,有膽敢再說應當投降的,猶如此案。

劉備打算往南渡過長江,魯肅前去叫他,陳述了孫權一方的看法,并分析了目前局勢,以及各方成敗的關鍵。劉備駐軍夏口,派諸葛亮去遊說孫權,孫權大為所動,派周瑜、程普等帶軍與劉備會合,共同抵抗曹操。這時,曹操剛收并了劉表的軍隊,聲勢浩大,于是孫權派周瑜、程普為左右督軍,各帶領萬名兵馬,與劉備分頭并進,最終與曹軍相遇于赤壁,當時曹軍水土不服,又遭遇瘟疫流行,新編水軍與新編荊州的水軍難以磨合,士氣不足初戰被周瑜打敗,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在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

當時曹軍北方士兵不慣坐船,曹操指令把艦船首尾相連,人馬行在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在三軍升帳時重打黃蓋,黃蓋假意投降曹操,預先選取蒙沖戰船十艘,裝上幹柴枯荻,在裡面澆油,蒙上帷幕,上面插上旌旗,預備好快艇,系在船尾。黃蓋派人給曹操送信,謊稱打算投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将十艘戰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升起船帆,其餘的船在後依次前進,曹操官兵走出營門站着觀看,離曹營還有二裡多遠,十艘船同時點火,着火的船像箭一樣向前行駛,很快曹操的戰船被燒光,火勢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火光沖天,人馬燒死、淹死的不計其數,周瑜等人率領輕裝的精銳部隊緊随其後,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從華容道步行撤退,道路泥濘,天又刮起大風,曹操讓老弱殘兵背草鋪路,騎兵才勉強過去。

曹操為什麼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此戰曹軍傷亡過半,回到江陵後,曹操恐怕赤壁失利令後方政權不穩,立刻北還,留下曹仁、徐晃繼續留守江陵。

曹操為什麼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此後孫權勵精圖治,銳意進取,治理江東。有一次他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理政,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物繁忙推脫。孫權對他說:“我難道讓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隻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曆史罷了你說軍事繁多,誰能比得上我事物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良多”。于是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刻苦學習。當魯肅到旬陽時,與呂蒙讨論議事,驚訝的發現,他在軍事方面

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已不再是以前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回答說:“士别三日,當刮目相待”

孫權的識人之術和用人之術都很高明,他對部下知人善任,周瑜、程普等人對他也是為報知遇之恩,誓死效忠,後世失意的文人也希望為這樣的英明之主奉獻平生所學,他的敵人曹操也稱贊他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他當之無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