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佛狸”何意?詩詞大會33人答錯

作者:魂說

宋代詞壇高手如雲,其中最矚目的雙子星當屬蘇轼和辛棄疾,他們之于宋詞就像李白和杜甫之于唐詩。不過李白和杜甫兩人詩風差别較大,一者是灑脫俊逸的浪漫主義詩人,一者是沉郁頓挫的現實主義詩人。而蘇轼和辛棄疾的詞風則有很大的相似度,同屬豪放一派代表人物,蘇轼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情,辛棄疾也不乏“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的壯志。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佛狸”何意?詩詞大會33人答錯

不過詞風都是豪放,但是在寫作手法上兩人還是有差别的。蘇轼的詞作更多時候給人的感覺都是信手拈來,讀完隻覺酣暢淋漓痛快至極;但是辛棄疾的詞很多時候雖然讀完也覺得慷慨激昂,但是其中有些字眼卻讓人難以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辛棄疾寫詞的時候有一大特點,那就是酷愛用典,倘若對于他詞中使用的典故不是很了解,那麼想要讀懂辛棄疾的詞并不容易。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佛狸”何意?詩詞大會33人答錯

像詩詞大會的舞台上便曾考過一道題:

辛棄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的“佛狸”是指什麼?

A.就是狐狸,指一種動物。

B.當地百姓祭祀的狐仙。

C.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佛狸”何意?詩詞大會33人答錯

這道題目中的詩句出自辛棄疾的名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在上學的時候課本中便曾寫過。而且來詩詞大會舞台上的選手都稱得上是“詩詞高手”,是以當時筆者覺得這道題這麼簡單,應該不會有什麼人答錯吧。但結果卻讓我有些吃驚,當時這道題難倒了現場的33位選手。而答錯的這33個人,他們大多數選擇的答案是B。

而他們之是以答錯,很大程度上就是犯了想當然地習慣性錯誤。從字面上看,這裡有“祠堂”,又有“神鴉”,這般神神叨叨,似乎選擇答案B應該沒問題的。但實際上這首詞裡面包含着一系列典故,倘若對這些典故不清楚,很容易就會陷入想當然的誤區。那這裡的“佛狸”到底何意呢?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句話的出處尋找答案。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佛狸”何意?詩詞大會33人答錯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出自這首詞的下阕,它的上下阕之間描述的典故之間沒有直接的關系,是以我們隻看這首詞的下阕,如上所示。

前三句說的是當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北伐之事。他曾先後三次北伐,最後一次是在元嘉二十七年,當時他聽彭城太守王玄谟的北伐的政策,不由感歎““聞玄谟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意思是覺得北伐功業必定能成。但當時他們貪功冒進,急于求成,最終并沒有取得勝利,相反引得北魏拓跋焘大舉南侵。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佛狸”何意?詩詞大會33人答錯

緊接着三句是辛棄疾的感慨。遙想起四十三年前,自己在揚州以北的地區抗擊金軍的烽火歲月。現在四十三年都過去了,但收複失地卻始終沒有進展,壯志難酬的悲憤可想而知。而“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則是緊随辛棄疾辛棄疾回憶後轉入的眼前實景,距離拓跋焘南侵已然過去了七八百年,現在北方的老百姓已然忘卻佛狸祠是拓跋焘這位異族皇帝的行宮,還以為它是供奉神祗的地方。

是以這裡的“佛狸”其實指的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辛棄疾這幾句的描寫其實就是告訴南宋朝廷,收複中原之事刻不容緩,再等下去中原的百姓就會習慣于異族的統治,到那個時候再想收複中原就是不可能之事了。

最後三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則是辛棄疾的抒懷。自己雖然老了,但是依舊充滿了豪情壯志,依舊有上陣殺敵的本事,依舊想要為國建功。同時這裡面也有他的憂思,畢竟當年的廉頗雖想為趙國效力,卻被奸人所害報國無門,辛棄疾擔心自己也會如此。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佛狸”何意?詩詞大會33人答錯

通過詩詞大會的這道題和辛棄疾的這首詞,我們不難發現,辛棄疾的詞作中用典确實繁多,倘若不知道這些典故确實很難了解他的詞。也難怪乎清代文人吳衡照在《蓮子居詞話》中評價辛棄疾“辛稼軒别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

其實詩詞大會還曾考過這首詞上阕中“人道寄奴曾住”中“寄奴”指的是什麼?大家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嗎?倘若知道,不妨曬在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