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陸軍中将阿部規秀,被我軍四炮擊斃,毛澤東電報:要廣為宣傳

作者:曆史系學長

日本,是一個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國家。二戰時期,這個國家的利用武器僅為三流水準,但他們的精神層面卻能攀登頂級,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在日本人的心中,武士精神地位崇高,刀和劍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産物。能夠有一把署名自己的刀,或許會讓他們産生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感。

我們從影視劇中看到的那些日本軍人,熟悉的亞洲人面孔,蠟黃皮膚中透露着堅毅的眼神,總是令人聞風喪膽。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大多都是假象,因為日本人最愛塑造這種标準的軍官形象,一來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二來符合他們武士精神的信仰,這是一種文化信仰!

那麼日本曆史上那些被神話了的“英雄”,真的如他們口中這般傳奇嗎?

日本陸軍中将阿部規秀,被我軍四炮擊斃,毛澤東電報:要廣為宣傳

二戰中的日本軍人

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全面的,日本軍人雖然在信仰層面已是登峰造極,但無可避免的,總會有一些人沒能在實力上達到和精神平齊的狀态。

比如擁有“名将之花”稱号的阿部規秀,就是較為典型的例子。

阿部規秀,1886年出生在日本的青森縣。在阿部規秀出生的時代,也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空前膨脹的時代。當時的日本青年,都希望能夠成為“馳騁疆場、效忠天皇”的武士。

阿部規秀也是如此,為了實作心中的理想,他考入了日本專門培養陸軍軍官的陸軍士官學校。

1907年,剛滿21歲的阿部規秀從陸士19期步兵科畢業。畢業之後便到陸軍效力,開始了他真正“武士”的生涯。

阿部規秀和當時所有的日本青年一樣,對戰争尤為執着。以絕對服從天皇為己任,以為天皇誓死效忠為榮譽。

在後來嗜血的戰争角逐之中,他是以“脫穎而出”。在毫無任何背景的環境下,憑着“戰功”一步步晉升,頗受大學營的賞識。曆任步兵第三十二聯隊附、第八師團副官、第十八師團參謀等等。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争不久,阿部規秀晉升為陸軍少将,調任關東軍第一師團步兵第一旅團旅團長,率部入侵中國東三省。

兩年後,又被晉升為陸軍中将。因為屢立“戰功”,在日本軍界漸漸地有了些名氣,被譽為“名将之花”,一時風光無限。

日本陸軍中将阿部規秀,被我軍四炮擊斃,毛澤東電報:要廣為宣傳

從他的履曆來看,當時的阿部規秀,絕對是日本軍界的“一枝花”,是被日本神話了的代表人物。

但如果我們抛卻他身上這麼多的光環,以一位普通軍人的角度來分析的話,阿部規秀其實就是一個草包,名副其實。

阿部規秀死于黃土嶺戰役,這場戰争的過程轟轟烈烈,而他本人也是在炮擊下斃命,前後三小時,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1907年開始參軍的時候,阿部規秀隻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他花費了32年時間,逐漸攀爬至巅峰,晉升中将。在别人看來,阿部規秀的人生似乎很順暢。

在成為陸軍中将前一年的10月份,阿部規秀上任為一個三流治安部隊的旅團長,這個舉措一度讓他尴尬至極,也成為了部隊口中的笑柄和話茬。因為長達一年時間裡,阿部規秀都沒能給皇軍帶來成績。

時間一久,軍隊人心渙散,他的負面形象也逐漸擴散,方圓百裡對其都略有耳聞。

在這個過程中,阿部規秀給上層報備最大的一場戰争,是和郭其峰野戰隊的戰鬥。不過這場戰争無從考察,八路軍曆史上也沒有這号人物。因而此舉很難不讓人産生懷疑,後人也都猜測,阿部規秀到底有沒有謊報?

唯一和郭其峰有點關聯的,應該就是東北騎軍王奇峰。雖然兩個人的名字略有相似之處,不過他所處在的位置也比較尴尬。

這支東北軍連基本的裝備都沒能彌補完善,和阿部規秀的軍隊裝備大相徑庭。

是以1939年,阿部規秀臨死都沒能給上層一個合格的成績單,以一個将領的角度來看,他真的很失敗了。

日本陸軍中将阿部規秀,被我軍四炮擊斃,毛澤東電報:要廣為宣傳

至于日本上層為何這般執着于培養他?還要從《朝日新聞》開始說起。

之前也說到過,日本有一種濃厚的武士精神思想,他們對這些戰死沙場的軍官們大肆宣揚,就是在無形中提升武士精神信仰,鼓舞其他士兵,無條件地為天皇盡忠,為日本帝國賣命。

而阿部規秀的死,也充分證明了何為業餘。我們不妨回頭來看當時黃土嶺的情況,1939年,日軍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重點掃蕩。我八路軍明白,論武器裝備,肯定是比不過日軍的,是以采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

11月3日,日軍一個大隊在我八路軍一個小分隊的誘擊下,進入雁宿崖峽谷,被八路軍主力前阻後截,包成了餃子。除少數逃脫和13名被俘,其餘全部被殲。

消息傳到阿部規秀的耳裡,甚為惱怒,親率兩個大隊(不是完整編制)1000多人,想打八路軍一個措手不及。但是當到達地方後,卻連八路軍和老百姓的一個影子都沒找到。

次日,阿部規秀又率部前行,我八路軍牽制部隊按預定部署邊打邊退,誘敵深入。阿部規秀率疲憊不堪的主力到達地點,卻再一次撲了個空。

兩次撲空,讓阿部規秀的心态發生了些許變化。開始有些氣急敗壞,求戰心切,置孤軍冒進于不顧,沿着崎岖山路直撲黃土嶺的八路軍主力。卻不知此時,已經進入了八路軍事先設計好的埋伏圈。

等到日軍差不多進入“口袋”,八路軍從便收緊“袋口”。阿部規秀的主力被迅速壓縮在上莊子附近約5裡長、百餘米寬的山溝裡,部隊被打得七零八落。

戰鬥還在激烈的進行中,八路軍偵察員卻發覺位于黃土嶺與上莊子之間的一個名叫教場的小村莊,附近一座獨立農家小院設有日軍的臨時指揮所。于是當機立斷,對準目标炮擊。

雖然四發炮彈均在目标點爆炸,但前面的炮彈并未擊中阿部規秀。許是“名将之花”的帽子戴得太高了,摘不下來。

在面對我八路軍的炮擊時,其他人都趴地上躲避,唯獨他卻不躲,結果其中就剛好有一發炮彈落在他的身旁。很多人都知道,我們那會的武器裝備是非常落後的,哪怕炮彈,殺傷力也是不如日軍的大。

是以這發炮彈雖然落在了阿部規秀的身邊,但并未讓他當場喪命。隻是腹部、腰部、腿部多處受傷,三小時後,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規秀,命喪黃泉,成為抗戰以來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進階别将領之一。

而開炮的,正是當時18歲的迫擊炮手,李二喜。阿部規秀一死,部隊像沒了主心骨,陷入恐慌,毫無章法地拼命突圍。

日本陸軍中将阿部規秀,被我軍四炮擊斃,毛澤東電報:要廣為宣傳

指揮部身為軍隊的核心,本應該得到士兵們的保護,但阿部規秀的作戰模式完全打破了正常理論。

他将指揮部完全暴露在了八路軍的眼前,而且,真的有些過于自大,面對我軍的炮擊,他甚至有點不屑一顧,竟躲都懶得躲。

但讓人震驚的是,他的死亡,并沒有給日軍帶來多大的影響。最後,該軍隊死亡人數為79,不過這個資料來源于日本軍官岡步直三郎的日記之中,可信度并不高。

而對于阿部規秀的死,日本報紙《朝日新聞》則是這樣報道的:

“阿部中将親臨第一線,以便視察敵情,随時下達指令。當到達上莊子以南約一公裡的一處人家時,敵人一發炮彈突然飛至身旁爆炸,阿部中将右腹部及雙腿數處受傷,但他未被重傷屈服,仍大聲疾呼:‘我請求大家堅持’。然後俯首向東方遙拜,留下一句話:‘這是武人的本分啊。’負傷約3小時,即7日晚9時40分,中将狼狽死去……”

标題則是:“名将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當時敵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在吊唁阿部規秀的悼詞中哀歎“名将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阿部規秀在黃土嶺被擊斃的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發來電報查證此事,并要“總部向各方公布,廣為宣傳”。

日本陸軍中将阿部規秀,被我軍四炮擊斃,毛澤東電報:要廣為宣傳

可能會有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我覺得阿部規秀隻是徒有其表,是個草包?畢竟他好歹是個中将。

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以為不是陸軍大學畢業,就沒有資格擔任将官。不是這樣的,日本陸軍大學畢業隻不過是更有提升空間,還有晉升速度快。

日本那會兒對外發動戰争,急需人才,而陸軍大學一年就這麼幾十個畢業生,哪裡夠用?很多進階步兵學校畢業的軍官,不也一樣能成為将軍嗎?

阿部規秀提升快,主要是有豐富的戰術思想(在熊本和仙台陸軍教導學校任過教),是以才被稱為是擅長運用“新戰術”的“俊才”和“山地戰”專家。

論戰功,沒有什麼出色的戰役指揮經驗,比起闆垣征四郎、石原莞爾等人,更是差之千裡。就是排資論輩,他也乏善可陳。

當然,他雖然在軍界号稱是沒有任何背景,但是在政商這塊,他還是有背景的,當時多多少少也可能花了錢賄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