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會有“我好想找你說話,可你要是不來找我,我也不會找你”

作者:喬喬心理
“我好想找你說話 為什麼你不來找我 可是如果你不主動來找我的話 我也不會主動去找你”

我跟她是在一個豆瓣同城活動上認識的

看見她奶兇奶兇的樣子我覺得很有意思

從加了微信之後一開始“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天,到後來兩個人就算再忙也要擠出時間來聊天

那時候,我們每天有說不完的話,開不完的玩笑

我記起來有人說:

如果你在28歲之前能夠遇見一個可以經常徹夜長談而依舊意猶未盡的異性,那麼這個異性絕對是你這輩子遇見的為數不多的适合結婚的人

那個時候我以為我遇見了真愛

也有人說過,愛情就是你開始相信所有你讀過的所有書,看過的所有電影、經曆過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遇見那樣一個人

可那時候的我,完全沉浸在甜蜜的氛圍裡,而忽略了一件事情:

成年人的愛情裡,應該懂得分寸

愛情應該是保持神秘感和新鮮感的,可那個時候的我,隻想跟她粘在一起

原本的一切都是那樣的明媚,可到了某一天,對雙方來說沒有任何征兆,關系就開始變得詭異起來

那仿佛就像一支股票穩穩當當、理所當然地到達了高點,當所有人都認為它一定會持續家下去的時候,它卻毫無征兆地跌落、崩盤,甚至誰都不知道原因在哪裡。而當人們逐漸明白過來的時候,才終于能看清楚那些東西裡蘊藏的一些冷酷的現實。

為什麼會有“我好想找你說話,可你要是不來找我,我也不會找你”

我們不再有說不完的話了

她不再願意把每天的日常生活用圖檔和語音發給我了

那種靈魂上的認同感也開始消失

就像《前任》裡的一句歌詞

從一開始的寶貝,吃了沒,早點睡 到後來變成在忙,開會,無所謂

那個時候還不太會談戀愛的我,理所當然地想:

她會不會覺得我太粘人了 她是不是覺得我不夠成熟穩重 我是不是沒有給到她應該給到的安全感

那個時候的我也在不斷地給自己打氣:

她可能隻是太忙了 她說過她有點依戀回避型人格,我是不是逼得太緊了 她也沒有不理我呀,隻是回的可能少了點,慢了點

那個時候的我還經常幹一件可能很多人都幹過一件蠢事——小心翼翼、逐字斟酌地寫下一段話,又原封不動地全部清空

盡管每一句都是我想了又想才寫下的,盡管問怎麼給自己打氣,但是每次看見我發了好幾段話,她可能就回上一兩個“嗯”“哦”,我心裡還是一陣忍不住的難過

直到有一天,我賭氣似地想到,你既然不跟我說話,那我也不跟你說話。果然,她也沒有來找我

有人說,生活中的很多人奢求的并不是愛,而隻是簡單地“被看到”

那個時候的我,可能想要的僅僅是“被看到”

哪怕隻是“在忙,晚點回複你”

可不管多委屈多難過,一收到她消息的那一刻,我又滿血複活,那一刻開心地像個孩子一樣

可那一刻,我忽然陷入了無盡的難過——為自己這種卑微的開心而難過

直到有一天,我的難過轉變成了憤怒:

瑪德我這麼溫柔善良又有趣多才,我還是你的男朋友,你居然都不來找我,你憑什麼不來找我,你看不上我嗎?你憑什麼看不上我?你是不是有病啊?誰稀罕你啊!

像極了惱羞成怒後破罐破摔的人,也像極了梭哈後輸掉一切的賭徒最後的叫嚣

後來不出意外地很快分手

為什麼會有“我好想找你說話,可你要是不來找我,我也不會找你”

我讨厭被冷暴力

莫名地,我想到了以前記憶裡小時候經常被别人排擠的自己;想起來了總是想擁有一些别的小孩子都有的玩具,而又被父母一次次拒絕的自己;想起來了讀書時候成績不突出、社交也不活躍卻總是希望得到關注的那個小透明的自己

總是想要,卻又總是得不到

心理學上一一個概念叫做“習得性無助”,就是指在一項活動力,如果一次次地不斷失敗,那麼就會失去改變的信心或者意願,即使原本的困難消失了也不願意再去嘗試了。

直到後來為了安撫這種求而不得的失落與痛苦,會下意識告訴自己這個東西沒什麼好的,我不想要。

有人說,人的一生談三次戀愛為好:

第一次,學會愛别人

第二次,學會愛自己

第三次,找到最好的那個人一起走過終生

後來我也明白了老師在了解我情況後說的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嘛,總要當過舔狗,才會真正明白愛自己是什麼意思”

在那之後,我開始察覺到了自己在關系中一直處于一種小心翼翼,壓制自己的狀态

就像早年和父母的關系那樣:要小心地看父母的臉色,不要惹他們煩,如此才能不被父母嫌棄

需要别人是人的本能,但有些人過往經曆裡,每當他們需要其他人的時候,他們得到的總是拒絕和嘲諷,這讓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需求很讨人厭,覺得“需要别人”好像低人一等。

當我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确實是看見了我内心裡那個無助的小孩,他好像從來沒有被好好愛過

而我,特别想學着一種大人的語氣安慰他:

你已經很好啦,你特别好,這不是你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我好想找你說話,可你要是不來找我,我也不會找你”

再後來,在生活裡,我發現有一些人擁有一種熾熱又真誠的内心,我特别欣賞他們,我也開始學習他們

如果喜歡,我會大聲說出來,覺得好的話,我會大聲贊美,你真棒,你太厲害了,對于自己認可的人,我從來布吝啬于自己的贊美,多好!

我開始認同自己,不僅僅是贊美自己的優點,更是接納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内心有缺口,也承認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關注、認可和愛。

我一直在努力,可是到現在為止也沒法完全做到理想中的那樣。在喜歡的人面前我還是沒法像跟死黨那樣口若懸河、妙語連珠地做一個自我,還是會很拘束,不像是平時那個幽默诙諧大方自若的我,這中間的心思還是很微妙呀,因為在乎,因為怕留下不好的印象,害怕被讨厭,貪圖被喜歡。

想要,就會患得患失。要麼退縮,要麼向前。

就像西蒙•波娃在《越洋情書》裡講到的那樣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 但請你記得 我不會開口要求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 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而是因為 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 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我不是想跟你說話,而是希望你想和我說話

喜歡一個人不痛苦,而希望那個人喜歡自己才痛苦

我不期待大家都會喜歡我

但我依然會向你們的方向前進,向那些渾身散發着暖意的你們,向那些狼狽不堪卻依然眼裡有光的人你們,向那些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