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ork in sony

DNS:domain name system

為什麼她會存在?

why does it exist?

比如說,一個資料中心的2000台伺服器,如果是記住IP位址的話,比如說協會的機房

他們使用的是IP位址來記錄,但是呢,這樣來管理,第一是太過混亂,第二是機房本身太小

域名解析系統:

舉例來說:索尼移動的機房:

内部網絡工程師對于他們自己的網絡架構拓撲圖都搞不清楚,那就不用說我們了,如果我們來使用IP位址來記錄,那樣進行管理的話,應該是一場災難

另外:我們使用servedoc來進行責任劃分:比如說:在網絡上使用主機名來區分,我認為Sony就是這樣做的,我們負責管理的是Linux的伺服器,還有的是windows team的人。

使用主機名來劃分:地區+系統版本+server号

這樣的話,權限劃分。

我知道為什麼我會感覺到疑惑了,因為網絡上也從來沒有Sony這種成熟的運維的方式。

非常職業professional的運維:比如說

不适用root,使用seitopadm 來進行sudo 

沒有人使用root使用者來登入。

還有一個serverdoc來進行記錄所有的伺服器的各種情況。

serverdoc到底是什麼?

server document:相當于是所有的伺服器的一個資料庫。

所有的team都會走流程,相當于是這樣,所有的team都各司其職,每一個team都有自己領域的事情。

這樣挺符合大公司的流程化的,work flow ,procedure

我們隻是工作流之中的一部分。

we are just a part of the work flow ,we are in charge of linux system.

serverdoc是一個Linux伺服器清單的資料庫。

serverdoc是一個大學營,是一個我需要了解的工作的一個倉庫。

我需要在這裡面了解這些内容,裡面存儲的是什麼?

我換個角度來思考:這是企業的資産,IT企業的資産大部分來說就是這樣的,是什麼?

資料中心的伺服器,交換機,F5,網絡裝置,防火牆,路由器

這是企業的資産,硬資産,這是企業内部的資産,這是企業内部的硬資産

人來來去去

但是這些伺服器就在資料中心裡,從不改變。

我面對的東西是什麼?

這是現代工業的資料中心的整個架構,而我要負責的東西僅僅是Linux而已。

現代工業的資料中心,現代工業的龐大的資料中心裡面的一整套軟體架構。

其中包括:硬體:存儲,伺服器,F5,交換機,防火牆。。。等等

軟體的話包括:Linux,以及上面跑的基礎的服務:DNS,AD,FIREWALL,SOFTWARE

軟體服務,在infrastructure上面搭建起來的服務,面向公司内部研發人員

面向公司内部測試人員,面向公司内部管理人員的服務

當然還有面向消費者的服務,前端的服務包括:apache ,jboss ,tomcat

當然還包括資料庫:MySQL,Oracle,postgesql

這是龐大的架構,而我們負責的東西是:僅僅是Linux,還有Linux上面搭建的各種基礎的服務。

本文出自 “” 部落格,請務必保留此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