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為什麼一定要讀《資治通鑒》?之四:原來,孔子的一生正如你我

作者:快樂知史

講到春秋戰國這裡,有一位老先生是必須要講的,他就是今天的C位男主角——孔子。

孔子,其實真名叫孔丘,那為什麼我們現在都叫他孔子呢?因為這個“子”是一種尊稱,就是孔老師的意思。這就好比,你見到你的老師,你不能喊他王二牛,你得叫他王老師,或者是“王子”,他會很高興,如果你是個女生的話,他會更高興。

孔丘的這個“丘”,其實來源也挺有意思,一般人起名字肯定是要有點兒寓意的,比如說大壯,那肯定是想讓孩子長的壯壯的,再比如說大山,那肯定是父母希望孩子像大山一樣,頂天立地,做個堂堂男子漢。

正好說起這個話題,其實有個問題我一直沒太想明白,這個“子涵”、“梓涵”、“紫涵”是什麼寓意?如果有知道的朋友,勞駕告訴我一下,感激不盡。

而孔子的“丘”是怎麼來的呢?說起來挺有意思,是因為孔子的腦袋不是平的,上面有個凹坑兒,類似于尼丘山山頂略低窪的地形。是以他的媽媽給他起了個孔丘。要說這古人就是實事求是,要擱現在,肯定給他起個孔平,那當然是希望他能長平啊。

孔子是個落魄貴族,但是他有理想,不甘心做一條隻想躺平,不想翻身的鹹魚。于是,他說了一句話:“吾有五而志于學”,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十五歲的時候,就勵志一定要好好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

于是,他即搞思想,又搞教育,又搞政治。結果,妥妥的把自己搞成了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現在是穩穩的思想圈“一哥”。孔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一定要有夢想,再不濟,也要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

人為什麼一定要讀《資治通鑒》?之四:原來,孔子的一生正如你我

你看看這條鹹魚怎麼樣?

孔子是30來歲結的婚,在古代,肯定算大齡青年一枚了。

孔子的命其實不好,3歲的時候他爸爸就死了,17歲的時候他的媽媽去找他的爸爸去了。是以,也可能是因為家境不好,是以30來歲才結的婚。

結完婚了肯定就要養家糊口啊,是以呢,孔子也是什麼事情都做,幹過京東公司的倉庫管理者,幹過新希望養豬公司的飼養員,反正是什麼賺錢做什麼吧。

是以,孔子後來說過一句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小時候很貧窮,是以也幹了很多粗活”。

但是,孔子老先生一直沒有忘記的一件事就是:自己不能做一條躺平不想翻身的鹹魚,是以,孔子一直在學習,直到30出頭的時候,終于鹹魚翻身,成為了中國第一所私立學校的校長。孔子的這段經曆,其實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整天刷抖音,該學習學習,要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萬一哪天翻身了呢[大笑]。

那孔子辦的這個學校他收學費嗎?這不廢話嗎,肯定收啊,為什麼呢?因為,孔子也是個窮人,他也不炒股,也不買基金,也沒有實作财務自由,是以,他的私立學校肯定是收學費的,孔子在思想上是聖人,但畢竟還是要糊口的。

但是,孔子畢竟是一個有理想的私立學校校長,不像現在的私立學校,往死了收費,隻要你不死,他就想辦法把你收死。

孔子學校的教育方針是“有教無類”,什麼意思呢?就是隻要你想學習,不管你是富二代、官二代,還是平民老百姓,他都教,而且絕對是一視同仁。不會在入學的時候讓你填寫家長的職業和機關名稱,更不會因為你爸爸手裡面有些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很厲害的東西,就讓你做班長。

那孔子的學校是怎麼收費的呢?史書記載是,隻要你拿着十條臘肉去,你就會被孔子青少年政治學院錄取,不管你有沒有學區房,有沒有片區内戶口。

人為什麼一定要讀《資治通鑒》?之四:原來,孔子的一生正如你我

學區房準備好了嗎?

是以,孔子老先生是古代教育的祖師爺。

最開始的時候,孔子辦學隻在他的家裡辦學,畢竟,創業有風險,攤子不敢鋪的太大,萬一失敗了呢。後來,由于教學理念太好,學生越來越多,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教育教育訓練機構搬到了現在的孔廟,擴建了規模。

孔子有句名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而欲不逾矩”。什麼意思呢?

就是:人活到三十歲就應該有所成就了;活到四十歲就應該有所醒悟了,不能随便走在大街上就讓哪個漂亮小姑娘給迷惑了;活到五十歲就應該懂得天命難違了;活到六十歲就應該能明辨是非了,什麼話都聽着順耳了,不去争辯了;活到七十歲就應該能夠随心所欲了,活通透了,但是不能越出規矩。越出規矩的随心所欲,那叫犯混蛋。

本來人家是一句好好的名言,結果,被後世一些腦洞大開的人給杜撰了,是怎麼說的呢?

是這麼杜撰的:“隻交三十條臘肉,那不好意思,你隻能站着聽課,是謂“三十而立”;交四十條臘肉呢,你可以提問,并且保證解答到讓你不再迷惑,是謂“四十不惑”;交五十條臘肉呢,可以讓你知道明天的考試命題,是謂“五十知天命”;你要能交起六十條臘肉,那老師的态度會非常好,說的話保證都是你愛聽的,聽起來順耳的,是謂“六十耳順”;你如果能交得起七十條臘肉,那你就厲害了,你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想躺着聽課就躺着聽課,想趴着聽課就趴着聽課”,是謂“七十從心而欲不逾矩”。

這其實就是個杜撰,當個笑話聽聽就行了。

但是,我莫名又想起一些事情來。他說的這段話雖然不适用于孔子,但是好像挺适用于現在的學校:隻要你送的禮越多,你擁有的關照和問候就越多。

孔子創業之初,也是非常注重學校管理的,後來,等學校一步步進入正軌後,他就把這些事務都交給了他的弟子。他本人呢,開始進政府做公職人員了。

開始的時候還挺好,也能升職也能加薪。但是,到後來,社會風氣越來越壞,一條有理想的鹹魚碰到一群混日子的鹹魚,結果,就被排擠了!于是乎,孔子一氣之下,辭職不幹了,心想:“老子還不伺候你了,老子繼續回家當校長去”。

孔子的這段經曆呢,其實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什麼道理呢?就是說,人不要隻用一條腿走路,要學會用兩條甚至多條腿走路,這樣,你才能在不爽的時候炒老闆的鱿魚,否則,你隻能受氣。

人為什麼一定要讀《資治通鑒》?之四:原來,孔子的一生正如你我

你老人家躺這裡還沒翻身呢?

孔子的前半生一直在辦私立學校,等到了55歲的時候,可能是孔子的理論經驗越來越豐富了,也或者是覺得歲數大了,再不出去推銷推銷自己,估計就沒人招聘了。

于是,就收拾起行囊,帶着自己的幾個得意弟子,開始周遊列國,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一路也是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把他當貴客招待的,也有把他一頓侮辱的。是以呢,孔子又說了一句話:“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啥意思呢?就是說:“碰到優秀的人呢,就要向他學習,碰到無賴混蛋呢,就要檢討一下自己,千萬别在自己身上出現他的毛病”。

這老爺子就這麼溜達,一直溜達到68歲才回家,要不說這老爺子是真能折騰,那個時候别說高鐵了,連條像樣的馬路都沒有,硬是這麼在路上折騰了13年,這要一般人,早就折騰散架了。不得不服,偉人的意志他就是強大。

孔子是個有理想的校長,回到家以後呢,也并沒有天天帶孫子、跳廣場舞啥的。孔子覺得《六經》裡面的一些内容已經不能适應時代的現狀,想想自己大機率也是不能長生不死的,是以呢,幹脆那就再發揮一把餘熱,把六經修理修理它,于是就有了現在我們熟知的六經——《詩》、《書》、《禮》、《樂》、《春秋》、《易傳》。

後世有句話評價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句話雖說有一點點誇張,但是,如果沒有孔子,我們估計至少還得進化個百八十年。

73歲,卒。

孔子駕鶴走後,他的學生們很想念他,于是,就把他說的話都整理了出來,寫了一本書,叫《論語》。這次知道了吧?《論語》是他的學生寫的,不是孔老師自己寫的。也正是這本《論語》,不知道愁死了多少孩子,那家夥要求全文背誦啊!

人為什麼一定要讀《資治通鑒》?之四:原來,孔子的一生正如你我

孔老師被後世稱為:孔聖人、至聖、素王、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聖尼父、先師尼父、太師、文宣公、文宣帝、隆道公、文宣王、大成至聖文宣王、大成至聖文宣先師……

媽呀!太多了,這些後人真是閑的蛋疼啊,不研究研究自己的日子過的怎麼樣,硬是非要去給人家一個死了2000多年的人送外号。

這是玩笑話,大家别當真。

我們應該好好向孔老師學習。那麼,下面的環節你準備好了嗎?

合家話史

今晚,放下手機[酷拽],開個家庭讨論會,話題又有了:孔子的“子”是什麼意思?人要做一條怎樣的鹹魚?中國古代第一所私塾是誰開辦的?“三十而立”是什麼意思?孔老師除了會刷家,還是什麼家?孔老師周遊列國是去旅遊去了嗎?“六經”是什麼?“論語”是誰寫的?

把這些講給你的孩子,讓他妥妥的赢在起跑線。

本篇就寫到這裡吧,下一篇開始講春秋和戰國的精彩故事。

記得點贊、評論、關注,關注才能不迷路!聽我把《資治通鑒》一篇篇道來。

以下是往期文章的連結位址,歡迎大家閱讀!

人為什麼一定要讀《資治通鑒》?

人為什麼一定要讀《資治通鑒》?之一:商、周恩仇篇

人為什麼一定要讀《資治通鑒》?之二:西周篇

人為什麼一定要讀《資治通鑒》?之三:什麼是春秋和戰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