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順境時_瞧着走,逆境時_走着瞧

作者:複本歸元

尋遍萬水和千山,終見一股清流來

每個瞬間的感悟,都源于當下生活

所有靈感的啟發,來于并寄于當下

而我們,隻是大自然智慧的翻譯者

——我是複元

順境時_瞧着走,逆境時_走着瞧
順境時_瞧着走,逆境時_走着瞧

正 文

中國文化講“走着瞧”

西方文化說“瞧着走”

一般說“走着瞧”的人

基本可以肯定這是一個中國人,因為這三個字散發着一股濃郁的中國文化味道。意思是好戲在後頭,不要看眼前怎麼樣,慢慢就懂後面怎麼樣了。

而習慣“瞧着走”的人

一般是西方文化的路數,是先看見了和驗證了眼前的事實,在事實的基礎,再進行下一步。

舉個最形象的例子,就像中醫和西醫的差別:

中醫體系裡面,

理論已經形成和存在,但理論中的很多東西是肉眼和機器看不到的,比如經絡和穴位等。

而西醫體系裡,

是以看得見的病症為依據,或者是肉眼看得見的,或者是通過機器看得見的,在看得見的前提下進行。

再舉一個例子,就像玩一款地圖探索的遊戲:

西方文化路線,

會把角色放在地圖裡面探索,每探索一小塊區域,那一小塊的區域版圖就亮化,看得見,看得清晰,而沒有被探索到的其他地圖區域,一切都是黑暗和未知的,然後角色就在已探知的區域生活,再慢慢向未知的黑暗區域一點一點探索、驗證和擴充。

中國文化路線,

會把角色從地圖裡面抽離出來,站在局外,對着整版地圖整體擦拭般的探索,從開始的先看到輪廓,再到模糊顯示,最後到整體清晰,每擦一遍,都會從細節的模糊,到一遍比一遍更清晰,最重要的是,每一遍地圖探索都是整體性的。

順境時_瞧着走,逆境時_走着瞧

在同樣的時間裡面

用中國文化方式已經提前的看到了全盤區域的整體狀況,盡管細節沒有那麼清晰,但卻看到了整體,而且越往後,整體就會越清晰,更有前瞻性。——這就是“走着瞧”。

用西方文化方式每探索到一小塊區域,那塊區域細節都很清晰,但未探索到的黑暗部分,卻是一點都不知道是什麼情況,靠的是一點一點往外探索和拓展,一切以眼前看到的事實為标準。——這就是“瞧着走”。

在工作和生活當中

走着瞧,就是不急于眼前,慢慢看,隻要按着自然規律走,後面就顯化出來了,眼前看到的一切不代表後面将要發生的結果——這是中國文化路數。

瞧着走,就是以眼前看到和顯化的,并已經被驗證的東西為準,還沒有看到和還沒有被驗證的東西,都是不科學和不值得被信賴的——這是西方文化路數。

放在人生的層面上

瞧着走,在按部探索的過程中,當在某個節點上碰到大障礙的時候,就必須突破擺平眼前看得見的障礙,才能,也才會繼續往前走。

——是以人生路上,瞧着走,容易在碰到卡點的時候停止不前,甚至會被困死在某個卡點上,或者在某個卡點上消耗巨大精力和時間。

——或換一句話說,就是不會拐彎,因為拐彎的路,那是一個未知部分,沒有被驗證過。

而走着瞧,一開始就已經知道整體的人生路況,盡管起步時每個節點的細節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每當碰到障礙和卡點的時候,知道從哪裡繞着走,知道沒必要在障礙和卡點上做無謂的消耗。

——繞道,雖然在距離上遠了點,但在效率上卻高了很多,因為避實就虛,繞開了大障礙,走得更放心,更輕松,更自在。

——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障礙繁多,如果遇到每個障礙都要死磕到底,那對已知障礙看得再清楚,也會停止不前,而且還不斷消耗人生最珍貴的時間和失去怡悅的感受。

是以

遇到人生卡點困惑時

還得尋根問祖求智慧

且看中華文化以解惑

那麼我們

何不順境之時——瞧着走

而在逆境之時——走着瞧

本文原創_文案/圖檔/視訊/編輯 :複元

順境時_瞧着走,逆境時_走着瞧

偶爾表達思緒

「主要引發思考/增加交流 /找到感受/療愈内心」

這裡,是你心靈的後花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