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潛伏中國144年,曆任6代掌門賣可口可樂,施華雅家族被誤認是中企

作者:好奇财經說

在國内有這樣一個家族式企業,以外企的身份發展了上百年,而旗下品牌卻被國内群眾認定是中國企業,例如國泰航空等,它就是施華雅家族掌控的太古集團,這個公司究竟為何會被誤認為是中企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曆來不管是入侵者還是外來企業,都因為對傳統民俗文化耳濡目染被同化,來華多年的英國施華雅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潛伏中國144年,曆任6代掌門賣可口可樂,施華雅家族被誤認是中企

說起這個家族大家可能沒有什麼概念,但是他們所掌控的企業集團卻是如雷貫耳,最出名的當屬可口可樂,而國泰航空也是其掌控的航空公司,在成都和北京的太古裡商業街都是施華雅家族的資産。

在1867年,中國還沒有從封建社會的曆史階段中走出,施華雅家族就已經來到了中國開設洋行商鋪。

當時施華雅家族的主要生意就是倒賣一些進口商品和中國土特産,從中間賺取高額的差價,家族的掌權者斯懷爾依靠太古洋行,将中國的絲綢和茶葉等産品運送到英國和其他地區。

此後太古洋行在食品生産、船舶航運等領域迅速崛起,至今已經有144年的發展曆史。

不過随着國内環境的不斷變化,太古洋行也逐漸轉化了發展模式,公司名稱也變成了太古集團。

在1946年,公司成立了國泰航空公司,輾轉多年去了香港發展,一直到目前,經過國内外資企業的改制後,太古集團都掌控着國泰航空70%的股份,而這家航空公司也一直是國内比較重要的國航系列企業。

潛伏中國144年,曆任6代掌門賣可口可樂,施華雅家族被誤認是中企

值得一提的是,從進入國内發展以來,太古集團曆任6代掌權人物,都緻力于對食品飲料的開發銷售,可口可樂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經過國内的統計資料得知,每年靠着對中國進行可口可樂的銷售,太古集團能夠得到200億的營收,而在全球範圍内,可口可樂的全部營收更是高達400億,相當于國内的消費市場為其提供了将近50%的營收。

不過太古集團的發展并不局限于已有的飲品和航空市場,其将發展的方向再次确定在了國内日漸興盛的房地産業務中。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太古集團開始在國内房地産行業内投資建設,隻是當時的投資幾乎都是一些規模較小的商業項目,一直到2010年前後,太古集團的建設才開始出現迅速的發展,比如成都的太古裡,北京的三裡屯太古裡,都是太古集團投資建造的。

值得一提的是,靠着地産行業的投入,一直到2018年,太古集團的地産租金營收就高達120億港币,也就是96億人民币左右。

潛伏中國144年,曆任6代掌門賣可口可樂,施華雅家族被誤認是中企

目前來看,地産業務已經成了太古集團的支柱型産業之一。

也許有人會問,國外的跨國企業有很多,為什麼太古集團能夠在華取得如此大規模的成就呢?

實際上除了長期潛伏中國發展,對國内文化已經耳濡目染,太古集團對發展行業的把握非常得當。

從公司集團的主營業務來看,可口可樂屬于飲料産品,不光在國内,在全球都是知名品牌,是以在華迅速崛起也無可厚非。

而國泰航空,從上世紀中葉就已經成立,彼時正是國内航空産業發展最薄弱和落後的階段,國泰航空的存在無疑有得天獨厚的競争優勢。

最後就是地産領域,看到國内消費水準的提升,太古集團才會選擇開辦商業街來從國内消費市場中擷取營收利潤。

是以總體來看,施華雅家族通過對國内本土發展形勢的準确把握,才會讓太古集團發展地如魚得水。

也正是靠着長久的低調發展,施華雅家族旗下的多個公司才會被誤認為是中國企業,這也正是太古集團發展的優勢所在。

潛伏中國144年,曆任6代掌門賣可口可樂,施華雅家族被誤認是中企

但是國内的萬達、東鵬特飲和東方航空等行業強勢競争者已經出現,未來施華雅家族的發展是否還能夠從容不迫都是一個未知數,大家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