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嘉庚向南洋華僑募捐三次失敗的經曆

作者:金錯刀曆史

陳嘉庚做過無數有意義的事情,其中尊師重教、興辦教育是陳先生一生當中做得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他在創辦廈門大學的過程中,也經曆過很多挫折。其中,有三次他向南洋華僑募捐款項,都遭遇失敗。

陳嘉庚向南洋華僑募捐三次失敗的經曆

陳嘉庚雖是實業巨子,但興辦大學所需不菲,絕非單靠個人力量能夠辦好的。廈門大學創辦兩年之後,學校事務逐漸走上正軌。此時,陳嘉庚才敢開口,向南洋華僑中的巨富募捐。在此之前,都是陳先生獨自承擔創辦廈大所需的巨額開支。

陳嘉庚創辦廈門大學之時,在南洋華僑中,福建華僑數量最大,也最富有。當時達到千萬資産級别的福建華僑就有好幾個,百萬級别的就更多了。興學之始,就有教育家跟陳嘉庚說過,自以為認識很多南洋的富僑,募捐幾十萬元不在話下。然而,大學開辦兩年來,未曾募到一分。

陳嘉庚向南洋華僑募捐三次失敗的經曆

陳嘉庚知道,單靠自己的力量,要想辦好廈門大學,是很難的。他重下南洋後,在新加坡遇到了一位巨賈,跟陳嘉庚是同鄉,都是同安縣人。此人号稱“南洋糖王”,資産萬萬以上,每年獲利超過兩三千萬。陳嘉庚認識他之後,回去就寫了一封長信給他。信中詳細介紹了福建省教育的發展情況、廈門大學的重要性等,希望看在同鄉的份上,出資500萬元作為廈大基金;或者多少随意也行;也可單獨捐助醫學一科;或者随君心願也可。

信件發出之後,“糖王”甚至都沒有親自回電,隻是讓手下給陳嘉庚去了個電話,告知信函收到而已。對出資助學一事,絕口不提。後來,陳嘉庚又托人問過是否有意願,人家答複,沒有這方面的意向。這是陳先生遇到的第一次募款失敗。

陳嘉庚向南洋華僑募捐三次失敗的經曆

第二次,陳嘉庚在萬隆遇到一個富僑,資産有幾百萬盾。陳嘉庚得知他的資産豐厚,在廈門老家還有個兄弟在開錢莊,就萌發了向其募款的念頭。此時,陳嘉庚獨自捐資承辦廈大已經四年有餘,從沒有以自己名字命名過校内任何建築。他向富僑提議,捐資十萬盾建立廈門大學圖書館,館名可以冠富僑名字,少的話六七萬盾也可,按工期進度捐資也可。遺憾的是,這次募款也沒有成功。

在爪哇泗水,陳嘉庚又遇到一個“咖啡大王”,也是同安人,四十來歲,資産豐厚。陳先生托人向其募捐,不想直接被拒絕。

陳嘉庚向南洋華僑募捐三次失敗的經曆

經曆多次為廈大募款失敗,陳先生頓生感歎。不說幾十上百萬元,就算是區區十萬八萬元,也是相當困難。在失望之餘,陳先生也發出歎息,隻怪國人的傳統習慣,一生的艱難辛苦,多是為子孫勞苦;就算是血脈已絕的,不願意為社會付出半分,也不為自身名譽計謀,真是愚不可及。甯願身故後被所在國家抽取遺産稅幾千萬,也不願向家鄉捐贈一分。

陳嘉庚向南洋華僑募捐三次失敗的經曆

國人為子孫計的傳統,不是今世獨有,而是綿延幾千年了。在古代,沒有國家一說,都是家天下,尚可了解。進入近代以來,國家觀念深入民心,而群眾尚無“先有國後有家”的觀念,依然是抱“為子孫計”的觀念,不願興資回報社會,也就不奇怪了。

雖然陳先生遭遇三次失敗的募款經曆,但廈大有陳先生的傾心資助,還是準時修建起來了。廈門大學發展到今天,絕對離不開陳嘉庚先生早期的捐贈。

古往今來,陳嘉庚先生不愧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稱号,這是毛主席送給他的。

人的一生,做成一件大好事不容易;而陳嘉庚先生,做了很多件,不可勝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