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倪妮、baby抱怨父母沒逼自己學樂器,你逼孩子了嗎?

作者:家有米果小公主

最近我打算停了米果上了近一年的古筝課,她的古筝老師知道後很驚訝,勸我說:“孩子怕苦,我們家長要逼孩子一把啊,不然孩子長大要抱怨我們的。你看那些明星,沒學樂器就很後悔啊!”

确實,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中,劉憲華與呂思清合奏一曲小提琴,引來其他各位嘉賓的羨慕。要知道,呂思清可是小提琴界的大佬,他是第一位奪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能與他合奏,确實不容易。

此情此景讓王迅感觸頗深,王迅後悔地表示:"自己小時候就開始學習小提琴,後來沒有堅持下來,放棄了,現在非常後悔。"

倪妮和baby兩位女神也是滿臉的崇拜與羨慕,也感歎:"爸媽你們到底是怎麼想的!你們當時為啥不逼我學門樂器!"

老師說:“你看,明星們長大都後悔呢,學樂器重要的是堅持。”

我笑了笑,沒有當面反駁。

今天就來聊一聊,我們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的目的是什麼,到底該如何選擇興趣班。

不要把興趣班變成輔導班

每一項興趣愛好對孩子有有好處,這是不言而喻的。舞蹈培養氣質,圍棋訓練思維,跆拳道強身健體,樂器陶冶情操。

但是,我們的孩子有時間把每項都學好嗎?如果不能持續投入熱愛和時間,僅靠一周上兩三個小時課,這些美好品質孩子怎麼可能擁有?

我給米果報舞蹈班比較晚,她5歲開始學舞蹈時,和她一起在初級班學習的同學最小隻有三歲。米果因為年紀大一些,接受的比較快,再加上初級班動作簡單,她學的還挺開心。

一年以後,慢慢開始接觸舞蹈基本功劈叉下腰時,她的劣勢就逐漸顯現出來。

每次去舞蹈班接她放學,老師會讓孩子向家長展示一下當天學的動作,動作做不到位的幾個小朋友中,每次都有米果。

我就這個問題咨詢了她的舞蹈老師,老師說:”每個孩子身體柔韌性不一樣,接受程度也不一樣,不要着急,慢慢來。”

我不着急,我隻是在想,學習的第二年就能看出她身體柔韌性不好,真的還有必要再堅持下去嗎。

私底下我問米果:“你還想繼續學跳舞嗎?”她低下頭不說話,我頓時就明白了。當時上舞蹈課是她自己要求的,她不願意主動開口跟我說不學了,怕我批評她半途而廢。

我又問:“那如果畫畫和跳舞你隻能選一個繼續學下去,你選什麼?”

她猛地擡起頭:“當然是畫畫,媽媽,不要停我的畫畫課!”

到這裡,我和米果都明白了,舞蹈這門興趣課,無論在外力作用下如何堅持,最終它都是要被放棄的。

沒有興趣的興趣課,對孩子來說就是輔導班,完成任務萬事大吉。孩子花了時間,收獲了什麼?

會即興表演,才是真的熱愛

我們家長讓孩子學習各種才藝是為了什麼?是希望她未來走專業道路?還是以後學校有演出時,别人都有才藝我們家孩子沒有很丢人?

我希望米果長大後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孤身在外時,能有一項興趣愛好陪伴她,幫她驅散孤獨。無論是畫一幅不怎麼樣的畫或者吹首很一般曲子,隻要自己心生歡喜就好。

美國著名恐怖小說家,分享過兒子學薩克斯的經曆。

斯蒂芬金兒子歐文七歲時,迷上了一個表演薩克斯的樂隊,于是決定學習演奏薩克斯。

夫妻二人為他的雄心感到高興又好玩,也像一般家長那樣滿懷希望,希望自家孩子有天分,能成神童,于是送給兒子一支低音薩克斯風作為聖誕禮物,還請了位本地音樂家做他的老師。

七個月後,斯蒂芬金對老婆說,歐文如果贊成,我們可以終止他的薩克斯課程了。歐文果然同意,明顯松了一口氣。

七個月的時間足以讓兒子明白,他雖然很喜歡聽薩克斯的演奏,但自己不是演奏薩克斯的那塊料。老天沒賦予他這種天分。

歐文雖然掌握了音階與讀譜,但他從未擺脫樂譜即興吹出一曲新調子,讓自己喜出望外一把。

而規定的練習時間一結束,他就把琴放回盒子,跟喇叭擺在一起,直到下次上課或者練習時間才拿出來。

在斯蒂芬看來,兒子跟薩克斯真的是玩不到一起;永遠都是練習、排練,沒有真正的演出時段。

你如果不能樂在其中,就不能成器。還是趁早探索其他領域,也許還有更高的天賦和更多的樂趣有待你發掘。

回到米果學跳舞上,她從來沒有在課下主動練習過舞蹈動作,更不要說即興跳一段了。

相反,在畫畫上,隻要有時間,她就會趴在地上,在畫本上塗塗畫畫。雖然從專業角度看,畫的實在也不怎麼樣,但是有什麼關系呢?孩子樂在其中,我們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選興趣班,宜普遍撒網,重點撈魚,更宜果斷放棄

家長們總有個疑問,怎麼知道自己家孩子到底對啥才藝有興趣有天賦?每個班都是他自己死乞白賴的要學的啊?

孩子小的時候,對一切新事物都好奇,看同學學什麼他也嚷嚷着要學,這很正常。

三年級之前孩子的課業壓力也不大,多試幾種才藝是可以的,不接觸一下,怎麼知道孩子有天賦?

但是同一時間段報好幾門藝術課是不建議的,我們把孩子的課餘時間擠占得滿滿的,一到周末家長帶着孩子趕興趣班像趕通告一樣,不僅不利于孩子學習,還很有可能扼殺孩子興趣。

我們家樓下有個五年級女孩叫朵朵,皮膚白淨,身材高挑,一看就是學藝術的好苗子。她父母也對她寄予厚望,給她報了古筝、非洲鼓、跳舞、跆拳道等等好幾門課。

一個周六晚上8點多鐘,我陪米果在樓下練跳繩,看見她媽媽帶她從外面回來。我随口問了句:“朵朵這上哪去了,這麼晚才回家?”

“剛學完古筝回來,唉,你說現在孩子容易不?我光接送她都累死了,更别提她了。”她媽媽抱怨道。

“那就停一兩項,孩子太累不行。”我接話。

朵朵瞪大眼睛看着我,又回頭看看媽媽,一臉期待的表情。

“那怎麼行,這麼多年都堅持下來了,現在停,不是前功盡棄嗎?”朵朵聽到這,眼神黯淡了下去。

“再說,停哪一樣,舞蹈訓練形體,跆拳道吧,你說,她一個女孩,不學點拳腳以後怎麼保護自己?”

我笑笑,目送她母女倆上樓去了。

兩個月後的一天,我下班回家經過朵朵家門口,屋裡傳來責罵聲,伴随着孩子的啜泣聲。

“你看看你數學才考幾分?都沒及格,你最近怎麼搞的?”

“藝術班每個都要練習,除了寫完作業,我沒時間多做題鞏固。”

“你就找借口吧,你練琴也沒見練出效果來啊?我可問你們古筝老師了,她說好多以前不如你的孩子現在都要超過你了。”

“人家隻上古筝一門課,我除了古筝還有那麼多課呢!”

“這不是讓你多才多藝嗎?你這孩子,小時候那麼靈的,現在怎麼弄得,越學越不上道,我和你爸的心血算是白費了!”

我隻能歎了口氣,上樓了。

興趣班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每種才藝都是需要時間去深耕的,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多才多藝,最後很可能沒有一項能拿得出手。

我給米果報課的原則是,同時學的課程一般是兩門,最多不超過三門。所有課程裡,要課下花大量時間練習的隻能有一門,或者沒有。

興趣課分兩類,一類藝術,一類體育。體育課一般分兩類,一種技巧型的,像羽毛球,就學個一兩個學期,掌握基本技巧後就停,以後自己玩就是了。另一種是鍛煉身體的,這種課上課就是鍛煉,課上完目的就達到了。

而藝術類的,像樂器或者繪畫,每天一定要抽出固定時間練習,養成習慣,力求掌握。

衆多興趣中能選出一項,孩子從幼稚園堅持到國中已經很了不起了,其他的,當放棄時且放棄吧。

總之一句話,能走專業藝術道路的人少之又少,孩子如果真的對某項藝術熱愛且有天賦,根本不需要家長逼。

大多數孩子上興趣班,就是個興趣,家長不要舍本逐末,急功近利,興趣都沒了,其他一切都不要提了。

歌德說過“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人的大腦空間是有限的,到處都是興趣,就等于沒有了興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