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末代皇帝吃西餐

末代皇帝吃西餐

1923年8月25日,《實事白話報》上登載了一條題為《清室添設番菜廚房》 的新聞:

“清帝宣統喜食大餐,現在養心門外設立番菜廚房,由某番菜館延得庖師四人進内,已于二十三号開辦。”(番菜,意味西餐)

皇帝喜歡吃西餐?

這當然是時人大感興趣的熱點。

1922年12月,溥儀大婚,而在10個月之前的農曆正月十四,溥儀16歲生日宴會上,已經上演了一幕“西餐”戰勝“中餐”的情景劇。

據故宮帝王生活史專家苑洪琪老師的考證,這一日,宮中的3位老太妃——敬懿皇貴太妃、榮惠皇貴太妃(以上兩個是同治皇帝的妃子)和端康皇貴太妃(光緒帝瑾妃)賜給他一桌當時最時髦的壽宴:

“海碗菜二品 :冰糖蓮子,一品鴨子;大碗菜四品:清蒸驢肉,四喜丸子,燒素雜樣,清湯三絲;中碗四品:紅焖筍雞,壽意魚脯,五香羊肉,燴什錦丁;懷碗菜四品:清蒸鴨條,糟酒魚片,燴蝦仁,炒蟹肉;碟菜八品:裡脊絲炒茭白,果藕杏幹肉,鑲山藥,清醬肉,桶子雞,鹵什錦,吹捅肚,香酥雞;片盤二品:挂爐豬,挂爐鴨子;饽饽四品:壽意白糖油糕,壽意苜蓿糕,壽意立桃,壽意百壽桃;湯一品:八負木樨湯;壽面一大碗,面鹵一碗,炸醬一盅,面碼一盤。”

可是,溥儀并不領情,随手就把這頓飯賞了人。

原來,他早就着人給他準備了一桌西餐:火腿、焖小羊肉片、煎豬排、奶油蛋糕、黃油芝士、法國白酒、啤酒、汽水……一應俱全。

10個月之後,大婚典禮後的第三天,溥儀訂購了“豐盛的冷食、糕點和法國香槟”宴請各國使節,出品方是北京飯店。

這是北京最早的法式餐廳,緣起于八國聯軍進京時,兩個法國人的靈光一現。

末代皇帝吃西餐

他們在東交民巷開了一家小酒館,一開始隻有一個小門面,做的就是炸豬排、培根煎蛋等小菜,賣的酒也不過是一二角錢一杯的紅、白葡萄酒。

誰知不過 20 年,就發展成了北京城裡的著名飯店。

末代皇帝吃西餐

能和溥儀吃到一起去的,是婉容。

而比婉容早一天進宮的文繡卻沒那麼喜歡西洋玩意兒,這其中,便包括吃西餐。

大婚之後,溥儀常常和婉容、文繡一起吃飯,皇帝時常下這樣的旨意:“每日早餐番菜二份,晚餐中餐三份。”

番菜就是西餐,為什麼早晨是兩份西餐,而晚餐則是三份中餐呢。

原來,淑妃文繡吃不慣西餐,于是溥儀早膳同婉容一起吃西餐,晚膳則三人一起吃中餐。

溥儀和婉容似乎非常喜歡吃西餐,可文繡并不喜歡,漸漸地,文繡便回到自己的宮裡單獨吃飯,而溥儀和婉容索性天天吃起西餐來。

溥儀對于文繡的這種“不肯将就”,大約是不滿意的,是以,宮裡來了會做西餐的洋廚師,溥儀甚至要求文繡宮裡的人先行學習:

“先教淑妃宮的人及禦茶(膳房)前太監學習擺餐桌上菜。”

1931年夏,天津。

末代皇帝吃西餐

文繡從溥儀的住宅出走,來到一家律師事務所,末代王妃通過律師,發出了一封律師函:

“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衾獨抱,愁淚暗流;備受虐待,不堪忍受。今茲要求别居。溥應于每月定若幹日前往一次,實行同居。否則唯有相見于法庭。”

這大概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次妃子離婚,時人稱之為“淑妃革命”。

這對已經被趕出紫禁城的溥儀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

不知道此時他有沒有想起那一天,自己下旨要求不愛吃西餐的淑妃學習布置餐桌,彼時文繡的心情,大約和此時的他,是一樣的吧。

作者:李舒,來源:《讀者》雜志2018年第7期,原标題《末代皇帝的西餐革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