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皖南事變突圍,傅秋濤上将忍痛割愛将女兒寄養農戶家,後來怎樣了

皖南事變突圍,傅秋濤上将忍痛割愛将女兒寄養農戶家,後來怎樣了?

上将傅秋濤,在1000多名開國将帥中是一位可圈可點的傳奇人物:他18歲當選鄉雇農委員會委員長,23歲擔任紅軍赤衛團政委,26歲成為湘贛軍區政治部主任;在中央紅軍長征後率部堅持在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開展遊擊戰争,為黨儲存一支千餘人的紅色武裝。

更為人熟知的是,他在"皖南事變"中率領新四軍第一縱隊成功突圍,也是唯一成功突圍的成建制部隊。

但鮮為人知的是,期間他為了保證突圍成功,不得不忍痛割愛把年僅4歲的女兒寄養在農戶家,那麼後來他找到自己的女兒了嗎?

皖南事變突圍,傅秋濤上将忍痛割愛将女兒寄養農戶家,後來怎樣了

1941年1月6日,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和所率皖南部隊9000多人到達泾縣茂林地區時,突遭國民黨7個師共8萬軍隊的伏擊。

在這風雲變幻的情況下,當日下午軍部在潘村召集各縱隊首長緊急會議,作出決定:

黃昏開始行動,以一縱隊傅秋濤司員兼政委率領新、老一團全部出求嶺;

以二縱隊的新、老三團的四個營出丕嶺,兩個營出博刀嶺;

以三縱隊的軍特務團出高嶺,五團為全軍後衛,随二縱隊行軍。

當一縱隊占領求嶺後,剛越過坑口的小河,後續部隊遭敵伏擊打散,因孤軍無援,損失甚重。

而在傅秋濤的率領下,戰士們不怕犧牲,鬥志昂揚,還堅持頑強地戰鬥,連續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皖南事變突圍,傅秋濤上将忍痛割愛将女兒寄養農戶家,後來怎樣了

9日下午9時許,終因敵衆我寡,彈盡糧絕,部隊被迫分散突圍,一部分戰士向東流山撤退,傅秋濤率部向東南方向強行突圍,經過幾天的浴血奮戰,傅秋濤在15日經桃嶺轉移到湧溪西坑(今泾縣黃田鄉湧溪村),當時僅剩下幹部、戰士百餘人,部隊也十分疲勞。

在當地黨組織的掩護下,就地休息了三天後轉移到小石坑,但又遭搜山的敵軍第52、144師的包圍。

20日早上,雙方發生激戰,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隻得再次分散突圍。

這時傅秋濤同志身邊僅剩下幹部、戰士30餘人了。

鄧、楊兩位營長為保衛上司及同志們的安全,手一揮,一躍而起分兩路向旌德方突圍,而傅秋濤和部分戰士未能沖出包圍圈,隻得迅速轉移到烏龜墩石坑大石洞裡隐蔽了起來。

在敵人“清剿”到天黑撤退下山後,湧溪地下黨組織朱品山同志,随即将他們轉移到屋基坑肖藕生同志家居住。

皖南事變突圍,傅秋濤上将忍痛割愛将女兒寄養農戶家,後來怎樣了

傅秋濤沒有突出重圍,是因為身邊還攜帶了個年僅4歲的女兒,叫小妹宜,為此作戰行動不便。

為了革命事業,經過反複考慮,他忍痛割愛,在當地黨組織的幫助下,将女兒寄養在桃嶺甘基裡肖東林同志家,自己繼續奔赴征程。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傅秋濤帶領戰士順利突圍,為黨儲存了一支千餘人的紅色武裝力量。

那麼戰争結束後,傅秋濤找到自己的女兒了嗎?

皖南事變突圍,傅秋濤上将忍痛割愛将女兒寄養農戶家,後來怎樣了

當國民黨進行清鄉,開展“五家連環保”,繼續追查新四軍流散人員時,我地下黨組織為了確定革命後代的安全和成長,又将小妹宜轉送到宣城縣紅楊樹一農戶家撫養。

1944年,呂輝同志在泾宣三縣邊區開展遊擊戰争時,得悉此事,就委派警衛員馮和忠同志前往紅楊樹将傅小妹接到湧溪坑,寄養在胡宗來同志家裡。

直到解放後,在各級黨組織的關懷經過多方的查詢,傅小妹才終于回到了她久别重逢的親生父親身邊,其時,傅小妹已經13歲了。

傅秋濤夫婦非常高興,沒想到他們失去多年的女兒長大又回來了。傅秋濤感慨地說:“改名吧,叫傅還,皖南人民不但把我的女兒養大了,還送回來,這是失而複得喲!”

傅小妹後來多次從北京去信,告訴湧溪撫養過她的鄉親:“謝謝你們對我的撫養,我不會辜負老區人民對我的期望,我會接好革命班。我回到父母身邊後,一直上學讀書,後來在軍事學院學習結業後,參加了工作。”

老區人民聽了無不由衷地高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