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後,美國為何未向蘇聯下手?不是不想 主要是多方原因造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争,這場戰争幾乎将東西方所有的強國都卷入了進去,大專最後的結果就是發起戰争的法西斯德國、日本和意大利失敗,戰後人類世界出現了兩大超級大國,他們就是美國和蘇聯,可以說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主宰了戰後數十年的國際格局,他們在全球範圍内展開了多個領域的競争,最終蘇聯競争失敗,落到了解體的結局,美國成為最後的赢家。就有不少人有這樣一個疑問,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時,美國已經擁有了100艘航母和上萬架轟炸機,美國的軍隊也前所未有的龐大,僅僅其陸軍的規模就達到了800多萬人,再加上美國也擁有當時全球唯一的大殺器原子彈,為什麼不趁着這股勁拿下蘇聯呢。

二戰後,美國為何未向蘇聯下手?不是不想 主要是多方原因造成

之是以這種事情沒有發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時,作為未來西方國家的首領-美國就已經開始着手對付蘇聯了,比如說對戰後遺産的争奪,以及對東西方地盤的争奪等等,都是出于這種戰略考量,美國當然也想把蘇聯拿下,不過現實情況絕對不允許美國這樣幹。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美國的航母吧,擁有100艘航母絕對是一個恐怖的力量,這在當時完全可以碾壓蘇聯的海軍,但是碾壓過去以後起作用就不太大了。從性質上講,蘇聯其實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陸上強國,其主要經營的方向還是在陸地上,是以要撼動蘇聯的基礎,最終還是要在陸地上與蘇聯一決雌雄。是以,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100艘航母有用,但是作用有限。

二戰後,美國為何未向蘇聯下手?不是不想 主要是多方原因造成

再其次,其實蘇聯與美國軍事力量的相差并不是太大。在二戰結束時,蘇聯的軍隊規模達到了恐怖的1200多萬,而且這種規模的軍隊絕對不是數量上的堆徹,美英等西方國家在與蘇聯聯手打敗法西斯德國時,就已經深切的認識到了蘇聯紅軍的強悍之處,對于與蘇聯紅軍進行對陣,其實還是有不少心理陰影的,不拿别的講,美軍在太平洋打生打死與日本軍隊鏖戰,可以說是付出了慘重的人員傷亡代價,是以對于囤居在中國東北的上百萬日本關東軍,美國可以說是非常頭痛的,是以不惜犧牲中國的利益,來請蘇聯出手。蘇聯一出兵,日本關東軍迅速土崩瓦解,兩相一比較,就可以看出蘇聯紅軍的強悍。美國當然不想直接硬碰蘇聯這種對手。

二戰後,美國為何未向蘇聯下手?不是不想 主要是多方原因造成

再說一說當時美國的原子彈吧,可以說在日本引爆的兩顆原子彈,讓世人真正認清了原子彈的恐怖之處。但是,原子彈在那時候生産速度并沒有那麼快,以當時美國所擁有的20多枚原子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絕對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的,那就是美國人民的意願,在二戰開始時,美國人就很反感參加戰争,最終還是因為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使得美國人以報酬的名義參加戰争,這種戰争是正義的戰争,美國人民還可以了解和支援,但是與蘇聯進行戰争又算什麼,恐怕美國人民第一個會跳出來反對這種戰争,畢竟最終犧牲的還是參戰的人民群衆,為了一個虛無缥缈的目标,确實不太值得。是以,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美國最終還是選擇靠長期的競争來與蘇聯進行對抗。(三生三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