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公布全球首例奧密克戎死亡病例 專家:未披露更多資訊,制造不必要恐慌

12月14日,據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消息,廣州發現首例境外輸入奧密克戎毒株陽性病例。之前的13日,天津市通報了中國内地首次檢測出奧密克戎毒株。據介紹,該病例為歐洲入境的無症狀感染者。

當地時間13日,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該國出現了至少1例奧密克戎毒株死亡病例,這也是全球首例經官方确認的相關死亡病例。

密集的相關消息讓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持續引發關注。這一變異毒株到底有多毒?英國出現首個死亡病例意味着什麼?中國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教授就相關問題向紅星新聞進行了專業解答。

英國公布全球首例奧密克戎死亡病例 專家:未披露更多資訊,制造不必要恐慌

當地時間12月14日,英國諾斯維奇,人們排隊接種新冠疫苗。圖據視覺中國

“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奧密克戎是一個強毒株,從預測來看,它的毒性是比較弱的。我們沒有必要對它有更多的擔心,新冠疫苗依然發揮着一定的效用。”金冬雁說。

一個“基本判斷”:死亡率低 并非緻病性很強毒株

當地時間13日,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透露,“(英國)已有至少一名奧密克戎感染者被證明死亡”。他還表示,關于奧密克戎毒株“更溫和”的說法應該“被放在一邊”,現在需要加深對于其傳播速度的認識。他強調,人們能做的就是盡快接種疫苗加強針。

在此之前,英國公共衛生領域接連拉響了警報,稱英國如今的疫情似乎“不容樂觀”,奧密克戎在英國的傳播速度已經超過了南非。而由于傳播率不斷上升,英國政府于12日提高了新冠病毒警戒級别。接連的資訊強化了群眾的防疫措施。13日當天,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的疫苗接種預訂網站已經徹底崩潰,快速檢測試劑盒也已經全部缺貨。

英國公布全球首例奧密克戎死亡病例 專家:未披露更多資訊,制造不必要恐慌

12月13日,英國倫敦,新冠疫情下略顯空曠的公共場所。

然而,專家的看法與公共衛生政策及群眾反應存在一定距離。南非醫學協會主席安傑裡克·庫切認為,迄今為止,這種變異毒株表現似乎都比較溫和,“并不值得英國政府采取極端行動來應對”。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也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奧密克戎會導緻更嚴重的病症。

金冬雁則認為,面對新出現的變異毒株,呼籲群眾保持警惕是對的,通過更新管控措施“嚴防死守”赢得時間也是對的。但如果回歸到科學資料,并沒有奧密克戎比德爾塔毒性更高的資料。

金冬雁向紅星新聞解釋說,從資料統計來看,截至12月13日,英國共有4713例奧密克戎感染病例,“4000多例感染中出現1例死亡,這個死亡率是非常低的。”他表示,病毒感染導緻出現死亡病例是經常發生的,普通感冒也有緻死率,大概為萬分之一。

此外,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奧密克戎是一個強毒株。他告訴紅星新聞:“從現在看,奧密克戎的緻病性是不強的。當然,現在還沒有更大規模、更清楚的資料,但這不會改變基本的趨勢,即它不是一個毒性、緻病性很強的毒株,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的判斷。”

英國公布全球首例奧密克戎死亡病例 專家:未披露更多資訊,制造不必要恐慌

英國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圖據新華社

“按現在的預測看來,奧密克戎不但不會成為例外,而且它的毒性下降可能還是比較顯著的。”金冬雁補充說。

另據紅星新聞此前報道,南非方面上周公布的最新研究資料都是“向好”的。南非非洲健康研究所所長威廉·哈内科姆表示,“現階段幾乎所有證據都指向奧密克戎感染的症狀較輕”。

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公布的最新資料也顯示,因奧密克戎感染而住院的患者中,重症率約為30%,較當地此前幾波德爾塔疫情減少了一半,平均住院天數也從8天縮短至了2.8天。與此同時,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僅有3%,較此前疫情的20%也出現了大幅下降。

英國公布全球首例奧密克戎死亡病例 專家:未披露更多資訊,制造不必要恐慌

此前有專家釋出英國與南非奧密克戎毒株傳播速度的資料分析對比,認為英國傳播更快。

此外,金冬雁表示,奧密克戎在英國的傳播速度已經超過了南非這一說法,也是不準确的。因為技術原因,南非大部分确診病例都沒有進行測序,是以“從學者的角度對這一結論是要打問号的”。

非完全逃避疫苗抗體 疫苗依然發揮一定的效用

據外媒14日報道,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事處進階應急官員凱瑟琳·斯莫爾伍德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目前多國的資料來看,“這一波奧密克戎疫情的傳播者都是年輕、健康、接種過疫苗的人”。

丹麥12日公布的資料顯示,3437例奧密克戎病例中,70%的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歐洲疾病控制中心也表示,在奧密克戎的早期病例中,72%的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美國疾控中心的資料也顯示,迄今為止的43例感染中,大多數年齡在40歲以下,近80%的患者完全接種了疫苗。

但多位專家表示,盡管有證據表明奧密克戎可以逃避疫苗抗體,但在面對“迄今為止似乎較為溫和”的新冠毒株時不必恐慌。澳洲國立大學傳染病專家彼得·科利尼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奧密克戎的傳播範圍超過了德爾塔,但其後果卻不會超過德爾塔。”

英國公布全球首例奧密克戎死亡病例 專家:未披露更多資訊,制造不必要恐慌

資料圖。

金冬雁也指出,這一毒株的确存在免疫逃逸,但并不是完全逃避。他指出,根據現有初步的研究資料,“如果莫德納或者輝瑞(新冠疫苗)打了三針,基本上還是能防,連感染都能防住,如果打了兩針的話,還是能防住(新冠)重症的。”他進一步解釋道,即使免疫力不是十分完全,也能夠進一步降低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這也是從我們有限的(奧密克戎)病例裡發現的,這些病人在陽性以後,很快抗體就出來了。”

而這意味着什麼呢?首先,抗體非常高就說明不會有症狀。第二,抗體很高的時候,病毒滴度也會下降,是以實際上病毒的傳播期和傳播視窗變得很短、很窄。“就這麼窄的一個視窗,是以整體來說它的風險是降低了,而不是升高了。”金冬雁向紅星新聞表示。是以,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他認為沒有必要有對奧密克戎有更多的擔心。

同時他還強調了接種新冠疫苗的必要性,因為“目前所看到的例子也說明了,原來接種的疫苗依然發揮着一定的效用,否則不可能這麼快就出現抗體,而且綜合抗體這麼高”。

英國未披露死亡病例更多資訊 專家:制造不必要恐慌

據外媒13日報道,英國政府目前并未披露上述死亡病例的更多詳細資訊。英國首相發言人以“患者保密”為由拒絕透露相關情況,但表示更多細節可能會在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周末的報告中公布。目前UKHSA隻透露死者是“在醫院被确診感染奧密克戎的”。

該國衛生部官員表示,截至13日,已有10人因感染奧密克戎住院。UKHSA證明,住院患者的年齡在18-85歲之間,大多數人都已接種了兩針新冠疫苗,但拒絕透露是否有人已經接種了加強針。

對于“含混不清”的言辭,英國專家認為政府應該公布更多細節,比如死亡病例的年齡,疫苗接種狀況,是否屬于易感染群體,此前是否有健康問題,以及奧密克戎毒株是否是導緻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等,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他究竟是因為新冠肺炎住院,還是因為被公共汽車撞倒而住院?他打加強針了嗎?是老年人嗎?這些細微的差别都很關鍵,但我們沒有得到适當的資訊。”英國醫學教授卡羅爾·斯科拉質問道。在他看來,鑒于目前的資訊,人們沒有理由恐慌,但政府應該平息恐懼,而不是加劇恐懼。“公布更多相關細節,才能讓人們放心。”

紅星新聞記者 徐緩

編輯 張尋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