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0年,女司機田桂英和主席握手故意使了把勁,主席:脾氣還不小

作者:朋

毛主席在接見田桂英時,驚訝地說"你真能開得動火車?"為何主席會如此驚訝?這背後又隐藏着怎樣的故事?當田桂英在敬酒時主動用力握手時,主席笑着說她"脾氣還不小",這又是怎麼回事?

1950年,女司機田桂英和主席握手故意使了把勁,主席:脾氣還不小

百年火車情緣:田家與鐵路的不解之緣

提起與火車有關的家族傳奇,大家腦海裡或許首先會想到托馬斯家族。托馬斯一家後人幾代人都從事鐵路行業,他們與火車結下了不解之緣。但在遼甯大連,也有這樣一個普通人家與火車發生着淡淡的情緣。

田桂英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與火車有着淵源的普通家庭。她的曾祖父田惟新,原是一個種地為生的農民,曾在當年的中東鐵路修建工程中做過一段時間的勞工。那時的中東鐵路,是由俄國人籌建的第一條連接配接直隸(河北)與奉天(沈陽)的鐵路線路。

盡管田惟新隻是在其中做了一段時間的臨時工,但這一小小的經曆,卻讓他對這種叫作"火車"的新鮮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當年中東鐵路剛剛開通時,許多農民并不了解"鐵甲走獸"究竟是什麼東西,還曾有人用田裡的稻草去驅趕"燒火的怪獸"。但田惟新卻被它的龐大體型和快速行駛所深深吸引。

在他眼中,火車不啻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一種人類智慧創造出的力量,能夠連接配接彼此遙遠的地方。在那之後,田惟新總是找機會蹭上幾程火車,去北方或南方一睹這種神奇的造物的模樣。他還會特地将沿線的火車時刻表抄寫下來記在心裡,好讓自己不會錯過任何一輛火車的英姿。

就這樣,田惟新一家人也慢慢沾染上了火車的情憐。在大連工作過一陣子之後,田惟新将全家遷到了當時的奉天府盤錦縣,就近一些友善欣賞火車開往更廣闊的地方。他的兒子們從小耳濡目染,也對火車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而田桂英的父親田錫,正是田惟新的長子。小時候的田錫,最大的願望就是将來能夠成為一名火車司機。然而家境貧寒,再加上戰亂年代的動蕩,田錫并沒有如願以償。但這份對火車的熱愛,卻一直延續到了他的兒子田秉賢這一代。

田秉賢在日俄戰争期間還是個孩子,親眼目睹了當年火車被日本鬼子占用、軍火彈藥被瘋狂運輸的景象。這讓他對火車産生了一種複雜的情感:既敬畏它的力量,又厭惡它被濫用于戰争之中。直到抗日戰争勝利後,作為新中國的鐵路人,他才第一次真正親自駕駛起了火車。

而田桂英,便是田秉賢最引以為豪的獨生女。她從小就被父親熏陶着對火車的熱愛,并在更年輕的一代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女火車司機,也讓這個普通百姓家族與火車之間的情緣更加引人注目。

像田家這樣,生生世世都與火車結下淡淡緣分的普通人家并不多見。從曾祖田惟新開始,一路延續至女兒田桂英,整整三代人的情懷都同火車緊緊相連。這份源于普通百姓對科技智慧的好奇與向往,綿延百年的執著情懷,最終在田桂英這一代得以實作夢想,可謂是一段令人動容的堅持。

蒸汽年代的女鐵路人

上世紀五十年代,火車仍然是蒸汽機車的天下。這種靠煤炭燃燒産生蒸汽、再利用蒸汽推動活塞運轉的機車,對司機的體力要求極高。在那個年代,火車司機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水準,更考驗他們的力氣和耐力。是以,人們總是将火車司機這份工作與男性聯系在一起。

1950年,女司機田桂英和主席握手故意使了把勁,主席:脾氣還不小

不過,正是在這個時代,一批勇敢的女性突破了性别定型,投身到了極其艱辛的鐵路事業中來。她們勤懇踏實、頑強拼搏,為新中國的鐵路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作為其中的代表人物,田桂英當之無愧。

在那個年代,鐵路運輸幾乎完全依賴于蒸汽機車的牽引力。每一輛蒸汽機車,都需要配備一位體力過硬的司機,負責給爐膛添加大量的煤炭。為了保證火車的正常行駛,司機必須在短短15分鐘的時間内,用鐵鍁一鏟又一鏟地向爐膛内添加280鏟重達二十餘斤的煤炭,這項工作異常艱辛。

此外,當火車行駛一段時間後,爐膛中就會産生大量的餘燼。司機需要定期将這些餘燼一鏟一鏟地清理出來,以防止餘燼堆積過多影響火車的速度。可以說,當時的火車司機與傳統的燒火勞工的工作性質并無二緻,都需要長時間的高強度體力勞動。

田桂英如何打破性别定型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田桂英決定成為一名火車司機,進而順利打破了這個行當的性别定型。1950年,21歲的田桂英通過大連鐵路局的考核,獲得了寶貴的火車司機執照,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女火車司機。

要獲得這份執照,田桂英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在教育訓練期間,她不但要熟記大量的專業知識和理論,還必須通過一系列嚴格的體力測試。雖然她從小就接受過家人的鐵路熏陔,但長期的重體力勞動對于一個小個子女孩來說仍是一大挑戰。

為了鍛煉體力,田桂英每天都會堅持做俯卧撐、深蹲等體能訓練。她還會請求工友将一袋袋煤炭堆在操作間,反複演練将煤炭一鏟一鏟地鏟起的動作。盡管如此,她仍常常會在結束訓練後渾身無力地躺在地上,雙手、雙腳都出現血泡。但她總是咬牙堅持下去,決不放棄。

最終,田桂英和另外兩名女同胞一同通過了層層考核,拿到了火車司機執照。從此,她們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女火車司機,也是彼時鐵路界少有的"半邊天"。在那個年代,這無疑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

田桂英率先駕駛了被命名為"三八"号的列車,這個暗喻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名字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力量。當她第一次駕駛火車時,大連機務段的同僚們還特意在列車頭車挂上了一面繡着"婦女的火車頭"六個大字的錦旗,為她這個首例而驕傲自豪。

盡管在最初的幾個月裡,田桂英經常會因為體力透支而在列車長駛後昏厥在駕駛艙内,但她從未放棄過夢想。在同僚們的支援和鼓勵下,她逐漸能夠熟練掌握火車駕駛技術,也鍛煉出了過硬的體能。那一年,她安全駕駛火車行車6萬餘公裡,節約了58噸的煤炭。

從此,鮮明的身影便彰顯在新中國的鐵路事業中。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昭示着這個時代女性能夠挑戰男性的傳統領域,發出了獨有的曆史足音。

一往無前的鐵路堅守者

1950年,女司機田桂英和主席握手故意使了把勁,主席:脾氣還不小

作為新中國鐵路事業的先鋒人物,田桂英在職業生涯中曾經曆過無數艱難與挑戰。但她從未半途而廢,而是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一路前行直至鐵路事業的最後一程。

攻克百裡峽谷的重重考驗

1958年,田桂英調入了大連至丹東的鐵路線路,成為了第一位駕駛蒸汽機車通過這段"百裡峽谷"的女司機。這一路線沿途峽谷重重,傾斜陡峭,給機車的牽引能力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在峽谷中行駛,就像是在一個個隧道中穿行。一旦失去動力,整列火車便有可能失控滑倒。為此,司機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精準掌控着煤炭的燃燒和蒸汽的輸出。在拐彎處,更需要依靠體力将機車牽引至下一個平直路段。

面對這一重重困難,田桂英從未退縮。她沉着應對、臨危不亂,在每一次行車中都展現了過人的勇氣和智慧。她還利用自身體型的優勢,能夠在狹窄的駕駛艙内靈活穿梭操作。有一次,一根管線在行車中突然斷裂,她當機立斷躲過噴出的蒸汽并很快排除隐患,確定了列車的安全。

就這樣,田桂英一點一點地積累了寶貴的駕駛經驗,成為了這條鐵路線上赫赫有名的"女司機"。每當看到她英勇的身影在峽谷間駛過,沿線百姓就會被她那份"女子無所畏懼、一往無前"的豪邁氣概所折服。

抗美援朝運輸線的堅守衛士

不久,北韓戰争爆發,田桂英所在的這條鐵路線一度成為了聯系前線的重要運輸命脈。作為一名優秀的女司機,她很快就被調往了最為艱險的戰線運輸任務。

在随後的幾年間,田桂英不辭辛勞地穿梭于前線和後方之間。她駕駛的火車滿載着彈藥、糧食和其他軍需品,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夜也從未停歇。為了確定物資安全快速地運抵前方,她多次不惜熄滅車廂的燈火,借助夜色掩護穿越重重封鎖線。

有時,敵軍飛機大肆轟炸的炸彈會落在鐵軌附近。田桂英便會在車身劇烈颠簸中艱難前行,克服着種種阻礙。有一次,一枚炸彈炸毀了鐵軌,導緻火車失控脫軌。她臨危不懼,第一時間組織大家疏散撤離,確定了全員的生命安全。

正是憑借着這份"千裡運輸,馬力全開"的滾燙熱血,田桂英和無數同袍一起確定了前線官兵的戰備需求。他們用實際行動诠釋了什麼叫做"萬水千山隻等閑"的堅韌不拔。

從蒸汽年代到内燃時代的堅守

就在田桂英年逾古稀時,火車開始由蒸汽機車過渡到内燃機車。這意味着她駕駛的将不再是那種傳統的、依賴體力的老式車型。但她并未是以選擇退休,而是暫時離開鐵路一線,專心投入到新一代内燃機車的教育訓練之中。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學習,田桂英很快就熟練掌握了内燃機車的駕駛技術。1969年,在她54歲高齡時,她重新回到鐵路崗位,成為了新中國首批女内燃機車司機之一。

1950年,女司機田桂英和主席握手故意使了把勁,主席:脾氣還不小

直到1984年退休,田桂英一共為國家的鐵路事業貢獻了整整35個年頭。她曾親身經曆了從蒸汽年代到内燃年代的轉變,見證了新中國鐵路事業的成長與進步。在這漫長的歲月裡,無論是蒸汽機車還是内燃機車,她始終都是一往無前的堅守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将理想信念貫徹到底。

鐵路英雄的人生馨香

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女火車司機的代表,田桂英的人生故事不僅展現了她個人的勇氣與堅韌,更彰顯了那個年代婦女地位的蛻變和女性力量的崛起。她們是真正的先鋒者,為推動社會進步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田桂英成為火車司機這一職業的突破,無疑是具有非凡意義的。這不僅僅是個人的職業選擇,更深層意味着挑戰了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

長期以來,火車司機作為一個耗費極大體力的職業,備受男權文化的影響而成為男性的傳統行當。人們普遍認為,婦女是柔弱的,根本無法承受如此過度勞累。即便有少數女性報考火車司機,也會遭到周圍人的質疑與反對。

但田桂英和同時代的其他女性們通過自身的努力,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打破了舊有的成見。她們硬是憑借頑強的意志和過人的勇氣,在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下終于站上了火車司機這個全新的崗位。

當看到田桂英揮汗如雨地駕駛着巨大的蒸汽機車時,人們終于意識到婦女并不比男性差,隻要給予機會,她們同樣能夠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這不啻于一種觀念的革命,為新中國婦女的地位和權益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因而,田桂英不僅是新中國鐵路事業的功勳人物,更是引領社會進步的先驅者。她們的努力,至少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婦女的能力和地位,成為了推動中國現代化程序的一股重要力量。

回顧田桂英艱辛而漫長的職業生涯,可以發現她對事業的熱忱與執著是出于純樸的愛國熱忱,是對人民和國家的一片赤誠之心。正是這份無私大愛,讓她得以不斷超越自我、不畏艱險困苦。

在北韓戰争期間,前線形勢一度陷入膠着。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田桂英不顧個人生命安危,奮不顧身地打開了前線和後方的運輸通道。她所開的列車滿載着炸彈和彈藥,每一次行程都是生死攸關。即便在遭受空襲炸彈落下時,她仍然ඛ堅持行駛、堅持運送必需的軍需品。

這份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深熱愛,讓她在面臨嚴酷考驗時依然能夠保持清醒頭腦和冷靜應對。她對自己的職責懷有一種近乎宗教般的虔誠,在維系戰時運輸的關鍵時刻兢兢業業、勇挺前行。

可以說,田桂英代表了那個年代最可歌可泣的大愛精神。與其說是勇敢無畏,不如說是一顆對國家對人民的滾燙赤子之心。正是有了這樣一群心懷祖國的普通英雄,才使新中國能夠在戰火硝煙中頑強發展。

1950年,女司機田桂英和主席握手故意使了把勁,主席:脾氣還不小

而在和平年代,田桂英對事業同樣懷有一顆執着的赤誠之心。即便年紀漸長、行将退休,她也主動要求接受新式内燃機車的教育訓練,繼續為國家的鐵路事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這份對事業的執着與堅守,同樣是大愛精神的展現。

正是有了像田桂英這樣懷揣着大愛的普通英雄,才譜寫了新中國鐵路事業的輝煌篇章。她們用自己的人生诠釋着什麼是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誠熱愛,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馨香。

鐵路英雄輝煌萬代傳

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女火車司機的傑出代表,田桂英的事迹早已凝聚成一段熠熠生輝的曆史佳話。她敢作敢為、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在當代引起了強烈反響,更被後人銘記和歌頌。

當田桂英還在世時,她那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便已廣為流傳。無論走到哪裡,沿途的老百姓都會對她懷着無比崇敬之心。

1961年,田桂英榮獲了"全國勞動模範"的光榮稱号。在火車開往北京參加表彰大會的路上,每到一個車站,熱情的群衆們就會簇擁在窗邊向她問好緻意。見到這位勇敢的"火車頭"女英雄,人們無不露出由衷的欽佩和羨慕。

這時的田桂英已年過半百,但仍精神矍铄、昂首闊步,完全不像她那個年紀的婦女。當火車緩緩駛入北京站時,更是有數千名群衆自發聚集在站台上,熱烈歡呼緻意。很多人争相要求和她合影留念,就連從業人員也自願請纓為她服務,展現出最高規格的禮遇。

可以說,這份發自内心的真摯敬意,是對田桂英事迹最好的肯定和禮贊。一位普通的農家女在當年能夠獲得如此崇高的社會聲譽,實屬不易。這種社會反響,也折射出了新中國人民對英雄的由衷敬重。

身為火車司機,田桂英的英雄事迹與鐵路事業有着天然的淵源和聯系。是以,她的故事也成為了新中國鐵路事業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廣為流傳并世代相傳。

退休之後,田桂英不時會被大連鐵路局邀請,參加一些紀念活動或教育訓練新手。每當她翩翩而至,滿頭銀發卻依舊精神矍铄時,現場都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場的年輕人無不心生敬慕,對這位親曆了蒸汽時代的老英雄獻上最誠摯的敬意。

田桂英行将就木時,曾被請到大連鐵路技師學院為新生們講授鐵路知識。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娘當時已是行動不便,但依然慷慨就義地接受了邀請。在現場,她就自己多年來的親身經曆娓娓道來,将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一娓娓道來。即便在與世長辭後,她的精神依然延續在每一個鐵路人的心中。

每當有新的工程建成時,工程師們也總會邀請田桂英的親屬前來剪彩。在人們的眼裡,這位老英雄早已将一生融入到了整個新中國鐵路事業之中。她的精神與奮鬥已經成為了不朽的精神偶像,永遠被人們銘記和傳頌。

1950年,女司機田桂英和主席握手故意使了把勁,主席:脾氣還不小

除了在鐵路界廣為流傳,田桂英的事迹也被大量媒體報導并載入史冊,成為一代人心目中最閃亮的英雄形象。她作為先鋒的身影,成為了鼓舞後人的寶貴财富。

多部電影和連環畫都曾描繪過她駕駛蒸汽機車的英姿。在銀幕上,人們看到了一位腰杆筆直、手持鋼鍬的女英雄,在烈火與硝煙中毫不畏懼地沖鋒陷陣。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鏡頭,無不激發着觀衆内心的英雄主義情懷。

田桂英的名字也被永遠地镌刻在了鐵路事業的史冊之中。早在2000年,她就被評為"中國20世紀百名鐵道勞工"之一。而後,相關的雜志報紙也多次對她的生平事迹進行了報導和推崇。人們有理由相信,隻要新中國的鐵路事業存在一天,田桂英的英名就将被世代傳頌。

正是憑借着這種社會廣泛的褒揚和推崇,田桂英真正成為了一代人心目中不朽的英雄形象。她的精神永遠閃耀在每個中國人的記憶之中,與新中國鐵路事業的光榮史同生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