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允炆逃出南京,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敗無疑

人的性格總是非常複雜,比如建文帝朱允炆,曆史記載他不僅是一個仁慈的、善良的青年才俊,而且還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好兒子、好孫子。也正因為他的性格中充滿許多正能量,是以才從朱标的衆多兒子中脫穎而出,即位為帝。

朱元璋在世時,不止一次問朱允炆,若他的藩王叔叔們有異心該如何處理,朱允炆非常堅定的回答:“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對于朱允炆的回答,朱元璋非常滿意,不過也可以了解為是朱允炆忠厚的外表,欺騙了朱元璋。

朱允炆逃出南京,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敗無疑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非常信任這位柔善的孫子,可是卻不相信他的兒子們個個都是安分守己的善類,尤其是燕王朱棣。是以為了防止朱棣日後作亂,他悄悄留給朱允炆一道密旨,交給了自己最為信任的太監來保管。

如若有朝一日朱棣作亂,命他将密旨呈給朱允炆,朱允炆若得此人相助,朱棣必敗無疑。如果朱棣未謀反,那麼這道密旨就永不見天日。事實證明,朱元璋所料不錯,但并不是朱棣主動謀反,而是他深信不疑的好太孫逼反了朱棣。

朱允炆逃出南京,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敗無疑

我們可以了解為是黃子澄和齊泰等人慫恿朱允炆削藩,可這歸根結底是朱家的家事,如果朱允炆堅決反對,誰忽悠也沒用。是以隻能說,朱允炆善良忠厚的外表之下,有着一副冷酷無情的面容。

如果是有才能的皇帝,這便叫做帝王權術;若無才,也隻能稱其為庸君了。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百萬精兵,帶兵的将領也堪稱豪華,卻輸給了朱棣東拼西湊而來的十萬兵馬。但凡朱允炆有些許的智慧和謀略,也不會一敗塗地。

朱允炆逃出南京,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敗無疑

公元1402年,經過四年的靖難之役,最終以朱棣大獲全勝而結束。當朱元璋最信任的太監,将一個寶匣交給朱允炆時,他才知道朱元璋早已在皇宮中修建了一條密道。朱允炆憑着這條密道逃出了南京城,最終得以保全性命。

可是當他逃出南京,仔細翻看匣子時,發現玉玺下面竟然壓着一封密旨。朱允炆看完密旨,不禁失聲痛哭起來:“還是皇爺爺高明啊,既然有如此絕計,為何不早說?可惜關鍵之時犯了糊塗?!若早知如此,燕王朱棣必敗無疑!”朱允炆這句話絕不是失敗後的自我安慰,假如真有這個人的幫助,朱棣絕無成功的可能。

朱允炆逃出南京,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敗無疑

這個人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五子,遼王朱植。史書中關于朱植的記載不算太多,不過他若隻是庸碌之輩,斷不會成為鎮守邊塞的九大藩王之一。最關鍵的是朱元璋知道朱植很聽話,也和太子朱标的關系最好,是以最終賜封朱植為遼王。

在地理位置上,遼王的封地在北平的東北方(王府在廣甯,現遼甯北鎮),這無異于在朱棣身後插了一柄利劍。因為朱棣起兵靖難是往南打,如果朱植發兵占領朱棣的根據地北平,再與南軍夾擊燕軍,那麼朱棣還有勝算嗎?

朱允炆逃出南京,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敗無疑

這封密旨本應另外儲存處置,一旦朱棣起兵,就應該立即讓朱允炆看到。然而可惜的是,朱元璋大概是年老犯了糊塗,竟将這封密旨和玉玺,以及皇宮密道的圖紙放在一起,交給貼身太監,隻待南京城破時再呈給朱允炆。

也或許是朱元璋想不到,朱允炆會如此的糊塗, 從地緣上來看,朱棣如果發兵,最大的威脅就來自于遼王朱植。但是朱允炆卻因為遼王和燕王的封地臨近,擔心他們形成聯盟,而将朱植召入京城削掉了他的護衛。

朱允炆逃出南京,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敗無疑

朱元璋既然留給朱允炆密旨,那麼必然也會留給朱植勤王的密诏。可惜朱允炆不但糊塗,還是個大笨蛋,當他削去朱植的護衛時,朱植不但涼了心,而且也看出來朱允炆絕非心懷仁義的明君,就算有能力幫忙也斷然不會幫。索性關起門來看熱鬧,誰赢我就聽誰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