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楊廣的“迷惑”操作

隋唐時期,高句麗一直都是邊境極其不安定的因素,隋唐幾代帝王都對其恨得牙癢癢。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曾經楊廣為了消滅高句麗,竟然出動上百萬大軍,傾盡舉國之力去征讨,但最終的結果卻讓人驚掉下巴:

隋朝先後四次出征,打得自己元氣大傷才讓高句麗勉強服從,并且因為這一仗,還成了隋朝滅亡的導火索。

這一仗得不償失!

到了貞觀年間,李世民再次出征高句麗,最終卻也是撤兵結束。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然而讓人疑惑的是,李世民這次親征高句麗,打出了壓倒式的勝利,有2位大佬級名将當主力,僅僅出動3萬兵力就橫掃遼東。

那麼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才讓李世民在勝利的情況下突然決定退兵呢?在這場戰役中,李世民真的輸了嗎?

後人總喜歡将楊廣與李世民的這兩場征戰做對比,雖說兩代帝王都認為這場戰役的結果是失敗的,但其實并沒有可比性。

首先我們來看看隋朝出征高句麗的結果:

高句麗原本是中國的藩屬國,曆朝曆代都沒将這個小國放在心上,然而到了隋朝時期,高句麗開始在邊境不安分起來。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隋文帝在位時期,就曾出動兵力去征讨高句麗了,因為那時候的高句麗在隋文帝的眼中就是個雞肋小國,根本沒被放在眼中,是以第一次出征隻是匆匆整頓了一支兵馬。

因為出發匆忙,準備地不夠充分,是以這一仗被高句麗輕輕松松擋了下來。

等到楊廣登基以後,原本他也對高句麗沒什麼興趣,因為這個小國家人口又少,又沒什麼資源,處在最東邊的邊境,出兵非常費力。

但是此時的高句麗根本不能同日而語,他們不但開始親近突厥,還與邊境一些地頭蛇開始做交易,這不但是對楊廣的挑釁,更是赤裸裸的羞辱。

最終楊廣忍無可忍,立即出動了上百萬的兵馬,決定一舉消滅這個雞肋小國。

光從隋炀帝出動的這上百萬兵力,就能看出他多恨高句麗了。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不過隋炀帝有雄心壯志錯不了,但是此時他卻突然來了一個讓衆人迷惑的“神操作”,第一次出征時,他指令兵力分24路前進,并且下令攻下高句麗以後,要立即停止進攻,如何處決要等他的安排。

這場戰役隋朝原本占據先機,光這上百萬的兵力都看着吓人,不過因為楊廣将兵力全部分散,大大降低了戰鬥力。

最先出動的30萬兵力還沒到高句麗,就因為遭遇了瘟疫、災害等,直接全軍覆沒,後面的兵力勉強打到了高句麗,但對敵方造成的傷害卻十分有限。

中間更是慘敗,被高句麗俘獲了大量的物資與兵馬,這一度成為隋炀帝的恥辱。

後來楊廣又兩次出征,不是遭遇叛亂就是糧草不夠,最後一仗終于赢了一次,但卻打得十分艱難。

此時的隋朝已經因為各地起義自顧不暇,在高句麗求饒以後,就立即收回兵力回家平亂去了,這場戰争雖說表面上算是勝利了,但是對隋朝造成的創傷卻已經不可估量。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兩位大佬做先鋒,4千對4萬,誰輸誰赢?

到了貞觀年間,唐朝已經達到了頂峰,其實李世民原本也是想過收複高句麗的,但是此時百姓安居樂業,他并不想給百姓枉加苦難,是以一直按兵不動。

當然了,古代帝王講究民心,是以不出征高句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師出無名”,要是枉造殺孽,那必定會失去民心。

然而高句麗也很有意思,雖說這些年确實按時給唐朝上貢,但是内心一直在蠢蠢欲動,直到貞觀十六年,一場内部政變成了高句麗覆滅的開端。

原本高句麗的統治者高建武是十分親唐的,是以20多年來,高句麗與唐朝算是和和氣氣,然而好景不長,高句麗冒出一個叫蓋蘇文的權臣。

蓋蘇文發動政變,殺死高建武,還扶持了他的兒子高藏上位,而蓋蘇文則成了實際掌權者。

他先是停止了對唐朝的進貢,随後開始攻打新羅,幾乎将新羅滅國,李世民知道這件事後大怒,他立即出了诏書,要求高句麗停止對新羅的進攻。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高句麗收到诏書以後,非但沒搭理李世民,反而還變本加厲,開始挑撥周邊藩屬國,意圖聯合謀反。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忍耐到極緻了:我可是先禮後兵了,既然你這麼猖狂,那就别怪我不客氣了!

于是李世民不顧朝臣的反對,堅持親自出征,除此之外,他還出動了兩名先鋒大将,這兩位都是唐朝名将,分别是李勣與李道宗。

此時李世民吩咐軍隊兵分兩路出發,第一路由大将張亮向平壤進發,另一隊作為主力軍,由自己率兵,李勣與李道宗作為一正一副将軍,輔佐李世民。

其實這次出動的總兵力才隻有5萬,而李勣與李道宗手中的兵力更是滿打滿算才1萬,是以作為先鋒,第一仗就讓二人犯了難。

李道宗的手中隻有4千人,但是對方足足發動了4萬鐵騎,于是李道宗首先出兵,李勣帶着剩餘的兵力殿後。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李道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發起沖鋒,将敵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高句麗好歹也有4萬的精銳,很快就穩住了陣腳。

在高句麗發起反撲之後,李勣為了鼓舞士氣,不顧年高,與李道宗一起發起沖鋒,唐軍瞬間士氣大振,一鼓作氣将高句麗擊潰了。

他們這邊剛打完,李世民帶着主力軍到了,其實在路上,李世民想着自己寶刀未老,應該沖在最前方鼓舞士氣,但是誰知他的先鋒部隊這麼快就打完了。

這一戰打的軍中士氣大增,并且在接下來連連告捷,遼東地區順利攻下,一路達到了安市城。

這裡已經是高句麗鎮守的最後一座城池,高句麗的軍隊必定對這裡誓死抵抗,是以這一仗打得極為艱難。

高句麗再次增派15萬援軍,但是李世民手中能上陣的兵馬卻隻有3萬,這一仗真的能赢嗎?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李世民親自扛水泥,為傷員吸淤血

一生征戰無數的李世民,在安市城一戰卻遭遇了人生滑鐵盧。

這一戰是李世民生命中的最後一次出戰,但是卻以失敗告終,當然了,所謂的失敗,也不過是李世民認為的失敗。

因為在李世民的眼中,沒有徹底滅掉高句麗,就是赤裸裸的失敗。

高句麗背水一戰,自然是孤注一擲,此時從平壤來的張亮與李世民會師,在李世民的指揮下,幾位大将對高句麗前後夾擊,兵馬從三路進攻,每一隊隻有幾千人的兵馬,卻聲勢浩大。

這一仗足足打了一個月都沒有攻下來,李世民心急如焚,高句麗也是豁出命地抵抗,眼看着軍中士氣開始低落,李世民決定做點什麼。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要說李世民愛民如子,所言半點也不虛,軍中原本就有很多士兵負傷,勞動力減少,很多士兵在工事扛水泥,李世民就跟着士兵一起上陣。

他絲毫沒有皇帝架子,任誰看到了,都不會想到這個灰頭土臉的士兵竟然是真龍天子。

有些士兵負傷動彈不得,李世民親自為傷員吸淤血,李世民的行為,一下子就激發了士氣,士兵們看到自己的君王如此,頓時振奮起來。

這一次士兵們一鼓作氣,竟然将高句麗的15萬大軍打得無法抵抗,高句麗的将領們接連死去,軍中開始大亂。

至此為止,高句麗已經徹底滅了氣焰,他們不再主動進攻,隻能被動地留在安市城中抵抗,不過對方不進攻了,問題又來了。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随着時間的流逝,天氣越來越寒冷,唐軍們漸漸撐不住了。要說為什麼明明打到家門口了,唐軍卻撐不住了呢?

高句麗處在東北方的位置,這裡原本就比中原寒冷,另外這裡地形特殊,易守難攻,隻要高句麗不主動出擊,唐軍還真是沒有辦法,眼看着戰事一度陷入了僵局,要是真真耗下去,唐軍一定得不償失。

綜合考慮之下,李世民最終做了一個無奈的決定:撤兵。

這一戰,李世民自稱失敗告終,而這不僅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征戰,更是成了他心中的遺憾。

雖然李世民自認為失敗了,但是如果我們看看他的戰績,就能知道這位君王對自己要求多麼嚴厲了。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唐軍斬首敵軍4萬,繳獲馬匹、牲類10萬,兵器2萬,另攻下城池共10座、遷百姓7萬前往中原。

重要的是,唐軍僅僅損失2千有餘。

這一仗讓高句麗元氣大傷,要不是他們得益于易守難攻的地形,恐怕三日之内就徹底被滅國了。

李世民統治下的大唐盛世,直接吊打四方,妥妥的霸王。

戰争結束以後,李世民清點軍中人數以後,發現士兵們足足犧牲2千餘人,這讓他一度失聲痛哭,他親手為士兵們篆刻碑文,甚至放下身份親自叩拜。

李世民愛兵如此,能統治出影響世界的盛世,一點也不奇怪。

李世民征遼東時有多猛?2位大佬名将當先鋒,3萬兵力橫掃高句麗

後人總是喜歡将李世民與楊廣的這兩場仗相提并論,但實際上兩人根本不能相提并論,究竟誰勝誰負,想必後世之人早已心中有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