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稱帝15年,82歲把江山還李唐後沒了權力,為何無人動她

武則天稱帝15年,82歲把江山還李唐後沒了權力,為何無人動她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彥範、袁恕己五位重臣,率領左右羽林軍數百人,斬關而入,發動政變,目的是殺掉武則天身邊兩位奸佞張易之、張昌宗,其次則是逼迫武則天放權,恢複李唐皇權。

計劃執行得很順利,在張柬之等人的策劃下,張易之、張昌宗被直接斬首,之後武則天被暫時軟禁,不久之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

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将權力交還給李顯,之後武則天就成了“甩手掌櫃”,此時武則天年老體衰,幾盡彌留之際,基本上就是個糟老太婆,到了如此地步,為何還沒有人敢動武則天?

武則天稱帝15年,82歲把江山還李唐後沒了權力,為何無人動她

上圖_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唐中宗畏懼、尊重武則天

雖說武則天生下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但其中李弘、李賢的死都跟武則天有關,而安定思公主甚至是武則天親手所殺。

史料記載“開耀元年,徙賢巴州。武後得政,诏左金吾将軍丘神勣檢衛賢第,迫令自殺,年三十四。”

李弘、李賢都繼承了武則天的優良基因,身負大才、才思靈活,都是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李賢還注釋了《後漢書》,但正是因為李弘、李賢擋了武則天的稱霸之路,于是這兩位都死于非命。

武則天權力欲望極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武則天生安定思公主之時,還是武昭儀。一次,王皇後來看望襁褓中的安定思公主,王皇後回去後,武則天親手掐死了女兒。之後武則天大哭不止,高宗李治看到這一幕,就将王皇後認定為殺人兇手。

随後李治廢掉了王皇後,将武則天立為皇後。皇三子李顯,可是将這一切都看在眼中,是以李顯很聽武則天的話,讓往東走絕對不會往西,面對這個強勢的母親,李顯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武則天稱帝15年,82歲把江山還李唐後沒了權力,為何無人動她

上圖_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也正是因為李顯比較聽話,武則天才留了他一命,假如李顯也同兩位哥哥一樣,和武則天唱對台戲,那麼他或許也将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在神龍政變當天,五大臣請求太子李顯一同前往,李顯是這樣回應的“兇豎誠當夷滅,然上體不安,得無驚怛!諸公更為後圖。”意思就是奸佞小人應該鏟除,但陛下身體有恙,你們這樣做會将陛下受驚的,請諸位他日再商議此事。

雖然最後李顯還是出馬了,神龍革命也取得了成功,但在李顯内心深處,還是對武則天十分忌憚,生怕一個不注意,淪為階下囚。

等到李顯二次即位後,仍是對武則恭恭敬敬,武則天遷入上陽宮,李顯每十天就去看望一次。之是以武則天得以善終,跟李顯的畏懼和尊重有很大關系。

武則天稱帝15年,82歲把江山還李唐後沒了權力,為何無人動她

上圖_ 清代《吳郡名賢圖傳贊》中的狄仁傑畫像

武則天主動放權,傳位給中宗李顯

在确立繼承人的問題上,武則天一直在猶豫,一方是武家的武三思、武承嗣,另一方則是自己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狄仁傑曾勸說武則天,母子關系當然要近于姑侄關系,況且如果立武家人為接班人,那麼就成了侄子将姑姑供奉到太廟,祖制中也不符合規矩。

武則天還做過一個夢,夢到一隻大鹦鹉,但兩翼都折斷了。狄仁傑給武則天解夢,他是這樣說的“鹦鹉就好比陛下,那兩翼就好比陛下的兩個兒子,隻要陛下啟用兩個兒子,就可以振臂高飛!”

史料記載“甲辰,制太子監國,赦天下。以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使赍玺書宣慰諸州。乙巳,太後傳位于太子。”

狄仁傑的解釋恰到好處,在深思熟慮之後,武則天決定立李顯為太子,還政李唐。即便在李顯立為太子之後,武則天還在寵信張易之、張昌宗等小人,但總歸武則天是做了決定,還政李唐已是闆上釘釘。

武則天稱帝15年,82歲把江山還李唐後沒了權力,為何無人動她

上圖_ 武則天手迹《升仙太子碑》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的權力被剝奪,盡管如此,武則天還是主動命太子監國,之後正式傳位給太子。有些人說,這可能也是被政變集團所脅迫,這樣說也不完全錯,但武則天當時已經八十多歲,她已經沒有争權的必要了,種種迹象表明,武則天已經釋懷了。

武則天主動将權力交出,給足了李顯面子,也減少了後世人對她的诟病。除此之外,武則天在臨死之前,将自己的帝号去除,改稱則天大聖皇後。

哪怕年老體衰,武則天仍然精明,這位在權力場混迹多年的權謀大師,為了博得一個好名聲,為了死後減少事端,她在臨死之前,将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是以,不論是大臣還是皇帝,都挑不出武則天的毛病,自然也沒有必要再難為這位老人。

武則天稱帝15年,82歲把江山還李唐後沒了權力,為何無人動她

上圖_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

從皇後到皇帝,武則天餘威仍在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做了十二年才人,在感業寺做了一年尼姑,公元651年,武則天二次入宮,公元655年,武則天被冊立為皇後。

武則天很有政治天賦,二次入宮後,武則天就意識到權臣長孫無忌和高宗李治之間的沖突,他幫助李治奪回皇權,而得到的回報就是皇後的位置。随即李治的風疾經常發作,武則天要代替皇帝處理政務,一步一步,武則天的權勢愈發強大。

在高宗後期,大多數朝政都是武則天來處理的,在處理軍國大事上武則天也是可圈可點,為了江山社稷,她也是頗費心血。從李治去世的那一刻,帝國的權柄就全部掌握在武則天手中。投機或許隻能得到片刻的榮耀,而長時間的經營卻能控制一個完整的帝國。

武則天稱帝15年,82歲把江山還李唐後沒了權力,為何無人動她

上圖_ 武則天和侍女 壁畫

為了她的統治,武則天任用酷吏,比如來俊臣、周興等等,但凡有異心者,大多落得個身首異處,牽連緻死的更是數不勝數。酷吏政治在武則天統治時期也隻是暫時的,随着政局的穩定,武則天也提拔了大量賢能的官員,比如魏元忠、婁師德、狄仁傑等等,武則天很清楚,酷吏隻能進行鎮壓,而要想興盛國家,必須依靠那些有德有才的賢臣。

武則天所作所為有目共睹,或許武則天身上有種種暴虐的影子,但他也為唐帝國做出了不少貢獻,這也是當時朝臣和百姓有目共睹的。在武則天身上,哪怕她已經八十歲高齡,對于朝廷的控制力和餘威還是存在的,是以想要對武則天動武,也是比較困難的。

作者:九魚亭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第二百零七卷》、《資治通鑒 第二百零八卷》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