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衆所周知,低端制造業有“一億件短袖換一架飛機”的說法,全球所有國家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都會把不賺錢的低端制造業轉移出去,如50年代美國把紡織和鋼鐵産業轉移到日本;70年代日本把玩具和服裝産業轉移到亞洲四小龍等,它們都要在制造業外移和産業更新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們的制造業形勢非常好,主要是因為疫情導緻國外制造業開工率大打折扣,但市場需求擺在那。等疫情控制後,我們的制造業會回落。我認為,中國制造業未來走向,歸結為八字:潛力巨大,做好不易。那麼,我們的制造業未來走向到底在哪裡呢?

一、先來看看資料:目前中國制造都有哪些特點呢?

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具體如下: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全球占率超過50%的中國制造有5個;超過20%的中國制造有22個。全球市占率超過50%的中國制造有:中藥97%,煤炭84%,家電67%,紡織61%,化肥農藥52%。

全球市占率在30-50%的中國制造有:鋁49%,電氣裝置44%,基礎化工43%,酒43%,鋼鐵40%,建材40%,建築機械重卡39%,金屬非金屬32%,工業機械30%,輪胎橡膠30%。

全球市占率在20-30%的中國制造有:電子元件27%,汽車零配件27%,電子裝置26%,通信裝置21%,紙制品21%,食品21%,機車20% 。

從長遠來看,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必然将按照坐标延展,制造業體量将會繼續越來越龐大。結合資料,我們單看中國制造,會發現有幾個特點: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1、改革開放後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需求巨大,與基建地産相關的制造業的全球市占率都在30% 以上,比如鋼鐵、建材、建築機械和重卡等。

2、中國市占率比較高的制造業,其實都有些技術含量和門檻,但技術密集度不高,屬于中低度技術密集型,處于價值鍊的中下遊。

3、可喜的是,占比在20%-30%之間出現了一些中高度技術密集型制造,但還不夠多,比如電子元件、機動車零件和裝置、電氣裝置、電子裝置和儀器和通信裝置等。

4、高度技術密集型制造的全球市占率都比較低,比如汽車制造16% ,半導體14% ,消費電子11% ,航空航天7% ,電腦硬體6% ,醫療裝置5%,半導體裝置3%。

5、過去三年(2017-2020)全球市占率提升最快的中國制造主要在電子和通信領域,比如半導體、電子制造、電子元件、消費電子、通信制造及服務配套等。

二、總結一下:我們制造業現在體量很大,但并不是很強

毫無疑問,我們的制造業在很多方面還存在短闆和問題,這是是事實,而且也不是一天兩天或幾個口号,甚至一句彎道超車等就能解決的。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短闆、問題就真的非要完美解決或者全球領先才行的,什麼都要第一,這個要求肯定太高,也不現實的。

目前國内已經有一批企業在踏踏實實做事了。比如我哥哥的工廠,我每隔幾個月回去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最近看到一個視訊,壓鑄、去水口渣包、去毛刺(單獨的一台裝置),三個工序三台機器,都是一個機械臂在操作,壓鑄完取件直接拿去去水口渣包,然後把去玩水口渣包的産品拿出去上機去毛刺,去完毛刺再把産品拿出來放履帶上。

這個自動化程度,在德國沒見過,國内也沒看到過,當然德國和中國的大壓鑄廠我參觀過的數量也不多,但是還是有參觀過一些的。

本月我還跟一個德國教授聊天,也聊到制造業,他提到當年庫卡被收購,在德國掀起了很大的讨論潮,同時我也跟他說了下過去幾年,我知道的一些德國制造企業被中國公司收購的情況,後面還談了研發這塊的一些情況。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我跟他分享了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已經在進行中,不過限于各方面原因還處于非常初級階段,那就是全球設計、中國制造。這個想法經曆了很多版本,包括代理、技術引進、收購、合作研發等,目前想法定格在“全球設計、中國制造”的階段。

如此看來,總結一下,就是我們制造業現在很大,但是我們并不像很大那樣很強。不過慶幸的是,不管有多少浮誇、踏實的觀點和人,我們制造業是在進步的,而且目前來看國家對實業也是看重的,是以我們制造業後面的路可能蜿蜒曲折,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三、制造業的出路,一般都會有兩條路可以走的

據我了解,全球的制造業一般都會有兩條路可以走,具體如下: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第一條路是靠人口紅利、福利紅利和環境紅利等,以超低的成本做世界工廠,我們曾經靠這個模式實作了GDP的高速增長,但這種對于一個有追求的大國而言是不可持續的,我們不可能一直不把底層當人, 随着經濟的發展,各種紅利都會消失,成本不斷上漲,世界工廠的地位難免會被其他新興國家取代。

第二條路是玩高附加值,這玩意就我們幾個造得出來,别人誰也不好使,我隻要不賣的太離譜你都得買,全球收割利潤,比如高精度的機床、客機發動機和數控刀具等,這方面我們還差點意思,能賣到全球的高附加值工業品真不多。

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的處境是背靠懸崖,前路艱險,進退兩難。退肯定是不可能的,勞動力減少,社保不斷完善,工資持續提升,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碳達峰碳中和的提出,都注定了我們不可能再走低端制造業的老路,隻能走高精尖路線。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問題在于進也是難上加難,制造業不同于新興産業,制造業發展的曆史太久了,要是從瓦特改良蒸汽機開始算,都240多年了。

行業發展不是跑馬拉松,而是登山,它和爬珠峰一樣,越往上爬得越慢,别人比咱們早開始爬100多年,人家爬到7000米時,咱開始追,參考他們的路線,用了數十年就從海平面追到7000米,這時咱認為距離已經很近,即使相差1000米爬起來也是困難重重,真是又難爬又危險,一個方向沒選對數以百億記的研發經費和高材生等付出就打水漂了。

很多新興行業,比如移動支付或電動汽車等,我們可以短時間内追上并超過歐美發達國家,但越是基礎的制造業越難追,我們作為鋼鐵大國,産量在全球橫着走,但每年還要進口不少的壓力容器用鋼闆,比如瓦斯輪機等,可想而知。

四、最後談談,我們的制造業出路在哪裡呢?

我先說最樂觀的一面,即傳說中的産業更新成功,那也隻是讓我們在世界高端制造業占一席之地,注意,那可是一席之地,而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讓發達國家為我們打工,強如美國,也不可能壟斷整個高端産業。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要知道,日韓德法英這些發達國家,同樣要占一席之地,光刻機是荷蘭造,晶片是中國台灣南韓造,我們以後最好就是擁有德國或日本那樣的高端份額。對一個體量龐大的國家來說,隻能讓少部分人過得比較好,大部分人并無法享受這種紅利,就像華為等大廠的員工賺了錢,對你直接的影響就是房價更貴了。

是以,我們希望靠産業更新來解決目前的種種經濟社會問題,那隻是一廂情願。而且也别一直想毫不掩飾地成為發達國家粉碎機的想法,一直想走自己的路,讓發達國家無路可走,它們也不笨,對此十厘清楚,也會聯手阻撓我們的産業更新,現在已經開始了,以後隻會變本加厲,最終隻要能成為日德就是上限,也是最樂觀的可能。

而中低端制造業,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和勞動力的減少,會緩慢萎縮,因為制造業是全球定價。在可見的未來,從事中低端制造業都不可能有豐厚的利益,賺的都是辛苦錢,在年輕人普遍結躺平才是最好出路的情況下,中低端制造業的勢弱趨勢難以逆轉,一旦小于一定規模,就會失去産業鍊優勢。從長遠看,印度和非洲等,都有可能分走我們的份額。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對于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我反而認為并不是所有的機會。我們之是以成為世界工廠,就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便宜,在技術和人才領域,還是發達國家占有明顯的優勢,一旦智能制造技術成熟,對勞動力的依賴減少,發達國家的中低端制造業會重新振興。

是以,在未來,我們面臨産業更新艱難,低成本的其他開發中國家和高技術的發達國家共同劃瓜分世界工廠份額的威脅,而國内的勞動力成本攀升,勞動意願降低,又會加劇這一威脅。

當此重大變革的前夜,我們改變不了外部環境,更改變不了科技和曆史的趨勢,唯一能做的就是下決心解決高品質發展的問題,減少貧富差距,在有限的生産力水準下,讓每個國人都能過上相對穩定的生活,這是完全能夠實作的。

最後,至于趕英超美,那隻能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實作了最好,實作不了也沒必要刻意去實作,因為會難免會犧牲太多的東西。

最後的話:我們每年的科研投入世界第二,實際各方面資源投入已是超過美國,假以時日,高科技領域瓜分市場佔有率,甚至通吃都應該可期的。

我們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在哪裡?

我們的制造業必然會繼續發展,但會完全不同于現在的格局,未來我們最樂觀的情況就是高低端制造業同步發展,但要先熬過現在的這段掙紮期。對于一個行業來說,50年彈指一揮間,可能完成不了一次技術疊代。但對于一個人來說,50年是一個人的全部職業生涯。

也就是說,我們的制造業任重道遠,但現在這個時間點進入的制造業,大機率會成為未來中國制造業騰飛的墊腳石,有覺悟用自己的一生為後人鋪路的人還是很多的,人才是一個行業的基礎,慶幸的是,我們的制造業永遠不缺懷揣熱情的年輕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