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0多年前李鴻章訪美,第一次體驗電梯說了一席話,讓人哭笑不得

作為與俾斯麥、格蘭特并稱的十九世紀三大偉人,李鴻章在晚清的政壇上可謂是呼風喚雨。對于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而言,他更是自嘲般的稱自己為“大清王朝裱糊匠”。

道光三年(1823年),在安徽合肥,李鴻章呱呱墜地。少年聰慧,喜讀詩書,也讓他早就将儒家的理想融入了生活之中,希冀能夠“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欲封侯”。而依靠中舉,參加會試的契機,拜在老師曾國藩門下,并且結識翁心存、潘世恩等人也為他的迅速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0多年前李鴻章訪美,第一次體驗電梯說了一席話,讓人哭笑不得

就在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席卷南方之時,清政府終于無力剿滅。最終,李鴻章組織起了淮軍。而且比之曾國藩,在太平天國運動被剿滅後,他為了能夠避免曾國藩的湘軍被遣散的結局,對于他上司的淮軍,更是堅持李氏一家上司,這也成為他在晚清與慈禧太後博弈的政治資本。于是便有了他的直隸總督、文華殿大學生等高職。而在執政時,他也有可取之處,有着興辦洋務運動,強國興軍之舉。

但與現在網上衆多的“洗地”說法,認為李鴻章被迫簽訂《越南條約》、《馬關條約》,更甚者有人說出“年少不知李鴻章,年老方知真中堂”這般無知之語,實則大謬。他簽訂的這些條約,我們并不否認他是被逼無奈。但他也不是純臣,他有着清末官吏的通性——急功近利、中飽私囊,他是清末官吏中的代表者,他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民間的“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語說的是他,為了一己之私出賣國家利益,收受俄國人賄賂亦是他。

120多年前李鴻章訪美,第一次體驗電梯說了一席話,讓人哭笑不得

盡管憑借在晚清政壇的實權地位,他本人在國内、國際上都獲得了極大的聲望,甚至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便評價道“他是大清朝帝國中唯一一個可以有能力與世界列強一争高下的人”。

但事實上,能夠改變中國的,決然不是裱糊匠,更不是他之後的袁世凱之輩,而是人民。這種改變,從其在1896年訪美時的見聞,便可見一斑。

1896年,李鴻章出訪美國。在當時的美國,這位攪動清朝時局的大人物,也受到了包括美國總統惠特尼在内的熱烈歡迎。紐約時報甚至在報紙上寫到:“李鴻章從來沒有錯過星期天的報紙。”

120多年前李鴻章訪美,第一次體驗電梯說了一席話,讓人哭笑不得

在美國期間,李鴻章參過了美國衆多的地點,并且還在9月2日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采訪之中,李鴻章不卑不亢,既有對美國在歧視性的對待排華法案的直言不諱,亦有為清朝女性不接受教育的辯白,這裡也顯示了他優秀的外交家風格。但與這些莊重的采訪相比,更有趣的則屬于他在下榻酒店的一席話。

在當時,代表了清廷的李鴻章受到熱烈歡迎,得以下榻希爾頓酒店。但當他見到高達20多層的高樓時,已然心中有了疑問,這能抵抗狂風嗎?

120多年前李鴻章訪美,第一次體驗電梯說了一席話,讓人哭笑不得

而當他還在想如何通往高層時,接見人員将他引薦到了一處四方體小空間内,李鴻章自然不知道這是電梯。此時的美國,通過電動機驅動升降的電梯也已經開始推廣開來,但在清王朝自然是聞所未聞,李鴻章還以為是住所,便說到:“這個房間也太小了吧,連椅子都放不下”,而經過美方翻譯,他才明白這是電梯,一種将人進行升降來達到到達目的樓層的裝置。現在想來,可能我們會覺得這是少見多怪,但在當時也确實是中美之間差距的展現。

好在,正如中國古話所說,事在人為。回國之後,李鴻章也主持了一系列的促進現代化的項目,如修建鐵路、鋼鐵廠等等,而在經過百年屈辱之後,在新中國建立之後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笑話”也終于翻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