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殺害女法官的兇手被執行死刑,這是屬于春梅的正義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綜合整理自微信公衆号“最高人民法院”微網誌@天心警事、@湖南高院、人民法院報

兇手被依法執行死刑

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2021年12月10日,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式對向慧執行死刑。檢察機關依法派員臨場監督。

5月19日,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向慧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向慧上訴後,湖南省進階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最高人民法院經複核認為,第一審判決、第二審裁定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确實、充分,定罪準确,量刑适當,審判程式合法,依法核準對向慧判處死刑的刑事裁定。

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執行死刑前,安排罪犯向慧會見了近親屬,充分保障了被執行罪犯的合法權利。

法治精神不滅

隻會愈發閃耀

時間回到2021年1月12日,一個本該尋常的冬日,卻因一場蓄意行兇染上了血色。

湖南省進階人民法院審判監督一庭副庭長周春梅,由于堅決拒絕人情幹擾,被懷恨在心的疑犯向慧殺害。

在周春梅的卧室,一襲法袍熨燙得筆挺,沉默地挂在衣櫃裡。一切都是原來的模樣,隻不過少了那個溫柔的聲音。牆上微微泛黃的結婚照,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陳文曲,妻子不在了。

“媽媽呢?媽媽去哪兒了?”被哭泣的外婆抱在懷裡,周春梅的小女兒圓圓用稚嫩的小手幫老人擦去眼淚。

兩個多月以來,媽媽一直沒有出現,家裡多了一些神情嚴肅、進進出出的陌生人。圓圓才三歲,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隻是更加依賴父親。小小的女孩不谙世事的眸子裡,倒映着大人們的悲傷。

殺害女法官的兇手被執行死刑,這是屬于春梅的正義

“我内心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法官,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播下公平正義理想之種

1976年,周春梅出生在湘西龍山的一個普通勞工家庭,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聯考前夕,19歲的周春梅寫下“我現在雖然‘位卑’,但矢志不忘報國之志”的豪言壯語。

從湘潭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周春梅到吉首大學當了一年老師,之後回到母校攻讀民商法學碩士研究所學生,并于2003年以公開招錄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高院。

“我問過她,在大學當老師比現在要輕松得多,為什麼會想到來高院工作?她淺淺一笑地說:‘因為我内心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法官,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周春梅去世後,研究室副主任唐豔在追思會上泣不成聲。

一個個認真辦理的案子,一天天毫無怨言的加班,一年年日複一日的堅守,為這個理想寫下了生動而深刻的注腳。

2020年11月,審監一庭結案高峰期。那時,周春梅的頸椎已經痛得受不了,隻能住院。為了兼顧工作,周春梅沒有選擇離家較近的醫院,而是去了機關附近的醫院。

“上午在醫院治療,下午就到辦公室處理案子,修改和審批文書。為了争分奪秒,她平時連中午吃飯的時間都要節省。”談起周春梅,審監一庭庭長伍斐話語裡滿是心疼。

2015年,在一起建設施工合同糾紛案中,周春梅敏銳察覺到被告并不是對欠付工程款認定不服,隻是想拖延訴訟。為了讓農民工兄弟們早點拿到工錢,周春梅加班加點,迅速開庭、合議,不到一個月便審結了該案。原告代表帶着母親專程驅車4個多小時,送上“一身正氣、公正為民”的錦旗。

殺害女法官的兇手被執行死刑,這是屬于春梅的正義

和周春梅共事過的年輕幹警,不約而同表達了對這位上司兼師父的“怕與愛”。

怕她,因為“她非常較真,任何一點細節沒到位,絕對會給你退回,叫你重新完善,重新查找資料、重新研究案情。她是不可能将就的人”。

愛她,因為“她非常細緻,大家都很放心案件由她把關。她法律功底深厚,能夠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讓年輕人在工作中迅速進入狀态,及時彌補不足”。

從事審判工作十餘年來,周春梅所辦案件經評查無一超審限、無一因過錯被發回或改判。在裁判文書制作心得《融通法、理、情,傾心譜寫裁判樂章》一文中,周春梅曾這樣寫道:“法官具有了法治信仰之初心,司法為民之情懷,則必然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

殺害女法官的兇手被執行死刑,這是屬于春梅的正義

“當法官要為老百姓多想一點,多做一點”——深紮公平正義為民之根

整理周春梅的遺物時,法官助理劉寄清在抽屜的最下層發現了一個牛皮紙信封,被厚厚的檔案壓得平平整整。

打開後,是一封2018年1月13日寫來的感謝信。

“尊敬的周法官,行政裁定書我們已經收到,你們用幾個月時間把這些事實弄得如此清楚,你們是人民的好法官,你們的裁定書讓我看到了依法治國的希望。我們全組村民對您表示深深的敬意。”

落款人宋義明是湖南省原株洲縣石闆橋村梨水塘組組長。信中所涉的“民告官”案件,源于一起綿延五十餘年的土地權屬糾紛,案情複雜、沖突激烈。

“糾紛處理了十年,你們還沒有弄清楚土地範圍!對得起老百姓嗎?”庭上,周春梅毫不客氣地指出被告的問題。

更讓他折服的是,周春梅從繁瑣的案卷材料中找到了鄰組占用該組土地的間接證據。

那一天晚上,宋義明激動不已,忍不住提筆寫下心中所想。

“不管案子最後是輸還是赢,一個鐵面無私的法官能替老百姓說句公道話,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得知噩耗,宋義明難掩悲憤,“這樣好的法官被人殺害,是國家和群衆的損失!”

悲劇發生後,律師袁偉平發了悼念的朋友圈,并主動要求參加追悼會。而他們之間的關系,隻是一起案件的法官和一方當事人的代理律師。

由于分歧,一對商業師徒陷入了長達12年的意氣之争。2020年7月,案子到了周春梅的手上。了解案情之後,周春梅認為這個案子更适合調解。為了達到最好的調解效果,周春梅堅持要求律師勸說自己的當事人參加。

“我和當事人都是抱着試試看的态度來參加調解的,根本沒抱什麼希望。”在袁偉平的記憶裡,周春梅很有方法,也了解雙方的所思所想。“沒想到竟然調解好了。”

十年糾紛,一朝化解。僅僅一個上午,雙方當事人便放下恩怨、握手言和,當場讨論起下一個合作項目。

“我想應該是雙方都被周法官春風化雨般的熱情感動了,也被她鞭辟入裡的說理折服了。我的當事人事後對周法官這樣評價:這是個能解法結又解心結的好法官。”袁偉平說。

在一起勞動争議糾紛中,一方當事人因車禍導緻雙腿殘疾,後因機關改制下崗。周春梅仔細研究案情之後,發現當事人的訴求無法得到支援。本可以一駁了之的她,考慮到當事人處境艱難,多次與機關一方溝通,為當事人争取纾困機會。機關一方也被周春梅的真誠感動,表示願意根據當事人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合适崗位。

在湖南高院副院長楊翔的悼文中,這位愛徒和得力下屬“純樸善良,熱愛自己的職業,并恪守着法官的良知”。

楊翔萬分心痛地寫道:“人們不知道春梅有多好,就無法想象兇手有多卑劣和殘忍。”

“法官一年辦幾百個案件,習以為常。但是對當事人來講,可能一輩子隻進一次法院、見一次法官。通過辦理一個個案件,聽取當事人每一個訴求,不斷完善司法程式,人們的法治信仰便能逐漸建立起來。”在劉寄清的記憶裡,周春梅循循善誘的聲音是那樣有力。

“當法官要為老百姓多想一點,多做一點。這就是我們的初心使命。”在法官助理龍菲的心中,周春梅的話字字樸實,卻有着足以托起法治理想的千鈞分量。

“說實話,幹實事,脊梁不彎”——綻放公平正義不謝春華

那天,像往常一樣早早離家上班的周春梅,剛剛走出地下車庫電梯,便慘遭橫禍。殺害她的犯罪嫌疑人是同鄉向慧。

2019年,向慧因嚴重違反所在機關的規章制度被辭退。此後,向慧提起恢複工作的勞動仲裁,未獲支援,向法院起訴,也在一審、二審敗訴。期間,向慧多次找到周春梅,希望她為自己的案子給下級法院“打招呼”,但周春梅均予以拒絕。

2020年中旬,案件到了高院再審,恰好分到了周春梅所在的審判監督一庭。于是,向慧帶着财物再次找到周春梅,要求她為自己的案子“打招呼”,但周春梅将财物悉數退還。

負責這一再審案件的審判長蔣琳清楚記得,直到案件辦結之後一個多月,周春梅才告訴他,案件當事人向慧是她的同學。

“春梅從法律層面給向慧分析過,這個案子她沒有道理,不可能勝訴。但向慧不聽,她總以為有錢有權可以擺平一切。但春梅是不可能違背原則的。”直到現在,陳文曲依舊無法相信,有人竟然會因為法官嚴守工作紀律、不答應徇私要求而行兇報複。

“就算時光能倒流,春梅姐也還是不會‘打招呼’。她就是那樣一個剛直不阿的人,堅持自己的底線。”與周春梅共事多年的同僚、湖南高院民二庭副庭長王莉說。

周春梅遇害後,有網友寫道:“有人問什麼是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恰恰就是即使現在正在承受着壓力、不解、冒着風險,但是仍然相信法律,仍然追求着社會公義,不懼不怕不退讓,并為之堅守與行動。”

周春梅辦公室的電腦桌面桌面上,“說實話,幹實事,脊梁不彎”10個字靜默無聲,卻透出一股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儀。

為案子說情、“打招呼”,請不要敲我家的門!

在民一庭工作時,所辦案件标的額動辄以億計算,當事人想方設法拉攏周春梅,對她施壓甚至發出人身威脅,但她始終不為所動。周春梅老家不少人知道她“在省裡的法院當法官”,為此她約法三章,“為案子說情請托請不要敲家裡的門”。

被許多當事人和親友誤解為“不通人情”“死腦筋”的周春梅,也曾經向陳文曲傾訴苦惱,疑惑自己原則面前半步不退的做法,為什麼會被别人當作是“無情”。

“表面上是不近人情,實則恰恰是尊重人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官的親戚朋友也不會高人一等。”同為法律人,陳文曲發自内心了解和支援妻子的選擇。

周春梅16歲的兒子,原本準備讀理科的他,毅然決定踏上媽媽未走完的征途,立志将來“也做一個好法官”。

在人生第一份入黨申請書中,周春梅寫道:“黨以如此博大的胸懷關懷愛護每一個中華兒女,我們拿什麼回報黨呢?隻有将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黨,為人民群衆謀求更大的福利,才足以報答黨對人民和我的恩情。”

信仰裡開出的春梅,花魂不會凋零。法袍上的鮮血,已化作法治建設道路上的一片丹心,如火如焰,熾熱明亮。正在成為鋪路石的法律人、即将加入險途的後來者,将因為與燦爛芳華為伴、與高潔清香相随,走得更加堅定铿锵。

來源:共青團中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