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危機美俄誰都輸不起 歐洲或出現新冷戰

作者:台海網

來源:新華網

近日圍繞烏克蘭問題,美俄劍拔弩張。7日美俄上司人兩小時聚焦烏克蘭危機的視訊會晤無果而終,12日布林肯在G7外長會議上又以犀利言辭警告俄羅斯,美與俄之間就烏克蘭危機所爆發的沖突大有上升态勢。該怎麼看目前的美俄關系和歐洲安全态勢現狀與走勢?

首先,美俄圍繞烏克蘭之争難以化解的根本原因是,美主導的歐洲安全架構中沒有與俄羅斯實力和地位相比對的合理位置或空間。

過去30年來,美國強力排除了任何在歐洲建立廣泛性包容安全的合理主張,以冷戰時期在歐洲遏制蘇聯的軍事聯盟北約為支柱,建構起冷戰後整體擠壓和驅逐俄羅斯的歐洲安全架構。俄羅斯曾有的以與美合作途徑實作融入“歐洲大家庭”乃至“西方共同體”的夙願,已被美國以東擴的北約展示出的蔑視俄羅斯“歐洲屬性”、大國地位與尊嚴的斷然行動所擊破。

20世紀大戰(含冷戰)後持久和平之維系,必須基于以寬容平等的态度對待戰敗方。事實證明,這一點并沒有被美西方所汲取。将俄羅斯視作冷戰戰敗方并對其嚴厲懲罰和冷酷無情剝奪,構成美西方在冷戰後建構歐洲安全秩序中的最突出特征。如俄羅斯不以更強力手段反擊,必定始終處于被貶損位置。俄羅斯不會接受此剝奪其重大安全利益的歐洲安全秩序持久存在的任何合法性。持續數年的烏克蘭危機恰恰構成俄羅斯與美西方歐洲安全秩序對抗的最後屏障,也是最關鍵一環。

其次,烏克蘭危機是涉及歐洲安全建構方向的格局性重大問題,美俄在這場危機中誰都輸不起。

歐洲是否能實作統一、完整與持久和平,關鍵挑戰是其能否真正容納俄羅斯,而這又決定性取決于北約東擴會否停止以及烏克蘭能否永久中立這兩個關鍵要素。對俄羅斯而言,曆史上與現實中持續擴張的北約是其最緻命安全威脅,它持續削弱乃至最終剝奪俄羅斯的歐洲國家身份并持久蔑視俄羅斯的大國地位。阻止北約繼續東擴,可以說是俄羅斯最重大安全利益所在。

目前可行的確定歐洲持久安全的解決之道是,烏克蘭不加入北約而是保持永久中立地位,這是烏克蘭最大限度保持領土與主權完整性的關鍵前提,也是化解俄美深刻沖突的唯一合理方案,大緻基于此考慮,俄羅斯簽署了2015年的明斯克協定。但觀察北約過去30年演變曆程可以看出,北約絕無任何改變成員國資格“門戶開放”既定政策的可能性,這意味着吸納烏克蘭、格魯吉亞以及更多國家加入,是北約不變目标。美國與北約不會接受“中立烏克蘭”的選項和目前烏克蘭決策層不以中立而是以徹底倒向西方為政策取向,這導緻深陷重歸歐洲之路絕境的俄羅斯隻能盡最大努力與北約撕扯烏克蘭。目前難以避免被肢解悲劇的烏克蘭與上世紀40年代末被分區占領的柏林和走向分裂的德國極其相似。可以說,烏克蘭的分裂是冷戰後歐洲再陷分裂的标志,歐洲安全建構最終以北約與俄羅斯之間新冷戰出現的現實而告終。這不能不說是出悲劇。

第三,美對俄外交的欺騙性和對歐洲安全建構的短視性,是導緻目前美俄互信缺失與歐洲極度混亂的重大緣由。

美國利用蘇聯深陷困境與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自戕式倒向西方的熱情和政策,大搞害慘了後者的“口頭承諾”外交。1990年布什政府的國務卿貝克向時任蘇聯上司人戈爾巴喬夫口頭承諾“統一後德國留在北約後該組織将不再東擴”,當1997年美國啟動冷戰後首次東擴時,依然活躍的戈爾巴喬夫就提醒美國曾經做過的承諾,克林頓政府卻以其是前任決定、且口頭承諾無效的理由而予以駁斥。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總統克林頓向時任俄羅斯上司人葉利欽間接做出尊重俄關于北約不得跨越吸納波羅的海國家這一紅線的口頭承諾,以此換取當時的俄羅斯簽署了解北約東擴的《北俄基本法》,但小布什政府對此承諾嗤之以鼻,任内完成了包括吸納波羅的海國家在内的兩輪東擴。在俄羅斯眼中,“口頭承諾外交”已是美慣于耍弄俄羅斯的 “欺詐虛僞”代名詞,這也恰恰是目前俄羅斯堅持美國/北約就烏克蘭中立和不得在烏克蘭部署攻擊性武器必須與俄羅斯簽訂具有法律限制力文本的關鍵緣由。

同樣重要的是,冷戰後美國以急迫撈取勝利果實的市儈心态,通過煽動歐洲邊緣區域危機及制造中東歐等國的“恐俄症”,以五輪擴大程序吸收了14個中小國家加入。這種完全漠視“大國協調”這一確定歐洲持久安全的重大原則和“撿芝麻丢西瓜”做法,人為導緻俄與歐洲國家以及美俄之間持久對抗與歐洲大分裂。以制造危機或敵人來凸顯美國全球首要地位的這一老毛病,再次表明其自身正成為區域與全球麻煩制造者的悲劇現實。

總的來看,烏克蘭危機是涉及歐洲安全向何處去的根本問題,美國不會停止東擴程序,被逼入牆角的俄羅斯除了全力反擊沒有他法。這預示着新冷戰格局在歐洲已然定型的結局,烏克蘭自身持久動蕩和最終的分裂将會是其難以改變的宿命。(來源:環球時報 文/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 李海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