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今日德國和奧地利,同源同種,為何不合并,其實算一個有着深厚曆史根源的問題。

今日德國,居于歐洲之中,兩面臨海,北有丹麥,西則是法國、盧森堡,周邊還有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士這樣的鄰國。

算碎片化嚴重的歐洲,難得的大國,而奧地利雖然小,領國卻和德國類似,都是小國,唯一的差別就是,奧地利屬于純粹的内陸國。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今日歐洲地圖)

大國少而小國數目如此之多,也是有曆史淵源的,在中世紀甚至近代歐洲,都和曾經的神聖羅馬帝國還有哈布斯堡關系匪淺。

神羅這個國度,有一個特殊的定義,以封建制為基礎,進而統合成的松散國度,神羅統治的核心區域,就是泛德意志地區,哪裡充斥的都是德意志民族。因為封建制頑疾難以根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長期以選帝侯形式傳承,在選帝侯家族中輪流轉。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曾經的神聖羅馬帝國)

如此帝國,集權對于他們而言,就是個僞命題。

在選帝侯輪轉幾百年後,崛起的哈布斯堡家族終于可以相對持續的把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位置,進而組建了歐洲史上著名的哈布斯堡王朝。這個王朝極盛時期,可算歐洲第一強國,西班牙、法國、德意志區、意大利曾經都有他們的領土,算當時的歐洲最強國。

不過這一切,大多數卻不是戰争得來的,而是通過不斷的外交姻親而來。

歐洲有個笑話,哈布斯堡家族厭惡戰争,不需要戰争,我們可以用男人和女人統一歐洲。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哈布斯堡王朝)

嗯嗯,确實如此,他們差點就做到了,差點差點。

隻不過這一切在法國集權王朝崛起,進而在資産階級革命後,拿破侖上位時發生了徹底改變。

當時的法國人民屬于勇于改革,為了信念可以犧牲的民族,和二戰比完全不是同類。

法國的土地上産生了啟蒙運動三傑,也産生了一代大帝拿破侖。

拿破侖如旋風一樣刮遍歐洲大地,在拿破侖持續打擊下,歐洲無論帝國也好,公國也好,王朝也好,都成了被打擊對象。曾經牢固的君權和封建制在這一系列打擊下,開始了松動。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拿破侖打穿了整個歐洲)

原本穩固的神聖羅馬帝國封建制度,岌岌可危起來。

随着封建制岌岌可危,一個強悍的國度也在拿破侖戰争中不斷崛起,那就是德意志邦國中,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存在,普魯士公國。

普魯士的崛起伴随着拿破侖戰争的程序,原本一個以雇傭兵聞名的國度,借助對抗拿破侖的戰争,在無數戰鬥後,獲得了歐洲列強的地位,雖然是最小列強,可列強依然是列強。

随後于維也納體系中,普魯士也獲得國際承認,成了和奧地利相當的泛德意志區三大勢力之一。

當時德意志三大勢力各有所表,一個就是新崛起的普魯士,一個則是神聖羅馬皇系的奧地利帝國,一個就是松散聯盟萊茵同盟。

奧地利屬于德意志一哥,普魯士算二哥,萊茵同盟就是小弟。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曾經的德意志三雄)

就如歐洲人經常說的一樣,德意志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地區。

但是這樣的情況在持續的啟蒙運動還有科技發展,民族覺醒之後,不斷改變。随着民族運動的興起還有歐洲國家科技井噴,經濟不斷發展,對于一個德意志的呼喚開始深入人心。

這個時候,誰才是統合德意志的最佳人選?奧地利和普魯士可謂都有這個心。

但是奧地利帝國人才不夠啊,而普魯士王國有天才一樣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俾斯麥我屬于容克)

如果說,對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人物,俾斯麥絕對能排進前五。

在俾斯麥上司之下,普魯士王國通過普丹戰争,普奧戰争、普法戰争,連續三次的大規模戰争将松散的德意志區北方變成了一個大帝國。

一連串穿花蝴蝶一樣的外交操作,加持續不斷的雷霆打擊。普魯士從公國變成了帝國,奪過了法國的皇冠,進而成了歐洲最強國。

這一切戰争,既有和奧地利聯合作戰的普丹戰争,也有對抗奧地利的普奧戰争。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德皇加冕)

俾斯麥更是在打赢奧地利之後,主動選擇了撤退,進而保全奧地利。

無數人都在疑問普魯士為何如此做?

其實這正是俾斯麥的精明之處,對于俾斯麥而言,他深知當時普魯士的實力并不足以吞并奧地利,如果強行将奧地利占領,将讓崛起的普魯士成為歐洲公敵。

深知進退的俾斯麥目标很明确,将奧地利趕出德意志聯邦,進而孤立他就足夠了。

直接原因則是,德意志的榮耀固然重要,但是容克的實際利益也很重要。

統一的德意志,如果按照約定俗成的習慣,将又成為一個封建制,甚至邦聯的國度。

普魯士地位将會下降,得不償失,不如徐徐吞并,占盡優勢就夠了,順帶留下的奧地利也将成為新生德意志的最佳盟友。事情在後續也如俾斯麥所料,奧地利和後續誕生的奧匈帝國都是德國最堅定的盟友。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難兄難弟親密盟友)

一戰一起戰鬥,最後一起毀滅了。

就此德意志失去了第一次能夠完全一統的機會,奧地利和德國合并失敗。

失敗根源,俾斯麥不想讓新生的德意志成為歐洲公敵,走拿破侖的老路,而且奧地利的實力并不是可以随便吞并的,即便統合了也會損害容克的利益。

至于德國第二次統合奧地利的機會,則屬于希特勒。

原本希特勒就是奧地利人,一戰時參加德國軍隊光榮負傷,都是他曾經的曆史。

這個标準奧地利人,标準的德意志人,又有一個标簽,純粹的種族主義者。

對他而言,德意志純種雅利安人,是這個世界上最高貴的種族,是以在德國政壇崛起之後,希特勒一直以來念念不忘的就是那被分散與各國各個地區的德意志同胞們。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希特勒崛起)

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斷上升,還有德國軍備的完善,希特勒的野心也一步步實作。

先是拿下捷克的蘇台德區,因為哪裡都是德意志人。

後是吞并整個捷克,因為那裡大部分是德意志人。

最後更是強占了整個奧地利,原因除了那是他的故鄉,更因為哪裡都是德意志人。

德國的原生種族,德意志人終于在戰争狂魔希特勒手中,曆史上第一次幾乎整和成了一個國度。

如果希特勒勝利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原本屬于地區概念的德意志,會成為歐洲最大最強國度。

可惜的是,即便無數德意志人前仆後繼奮勇戰鬥,希特勒的野心依然沒有實作。

納粹德國在二戰前期順風順水,卻一頭栽進了俄國熊的懷抱,就此起不來了。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差點實作的美夢)

莫斯科的寒風中,希特勒嘗到拿破侖同樣的苦楚,也讓強橫一時的德國又一次戰敗。

德意志民族的統一美夢破滅!

戰後的德國成了整個歐洲,甚至全世界清算的焦點。

可怕的德國,引發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可怕了,如何才能将德國的威脅徹底消除成了世界考慮的問題。

于是在美蘇英三巨頭主導之下,德國被徹底的進行了一次閹割。

蘇聯吞并了普魯士祖先之地,柯尼斯堡,還将所有的德國人全部驅除,今日柯尼斯堡成了俄國飛地加裡甯格勒州,成了俄羅斯在歐洲的橋頭堡。美國則在原有的德國領土上不斷劃塊塊,奧地利獨立了,捷克恢複了,波蘭嗯嗯,他也有一份。然後德國的領土四分五裂。

英國,則專注于限制德國後續的發展甚至戰争潛力,他們和美國不斷配合,将德國進出大洋的通道,要麼阻隔要麼遠離,可以說心思最壞的就是英國了。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被清算的德國)

在美英蘇主導清算後,德國四分五裂,曾經的德意志大區也成了小國林立的所在。甚至在冷戰時候,因為陣營之分,變成了東西德國!

最後還是冷戰末期蘇聯勢微,在德國首相科爾主導和不斷讓步之下,東西德國才獲得了獨立。

這其中的艱辛,後續專文論述,德國通過巨大的經濟讓步,甚至以絕不染指曾經德意志帝國領土的擁有權為保證,才獲得了法國、德國、蘇聯、特别是英國的諒解,獲得了統一。

德國奧地利為何不合并?神聖羅馬無力,俾斯麥不想,希特勒敗了

(統一總理科爾)

這其中反對最激烈的國度,既不是二戰被占領的法國,也不是打的兩敗俱傷的蘇聯,反而是歐洲攪屎棍英國。

英國尿性在那一刻顯露無疑,和今日歐盟中那不合群的作風,時不時退群的表現多麼的相似啊。

曾經的大英帝國,不斷玩弄的大國制衡,在今日歐洲依然在延續。

而曾經的德意志帝國,已經屬于曆史的煙雲中,在可見的未來,不可能重建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