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NBA總裁斯特恩病逝,曾為開拓中國市場在央視大樓門外苦等許久

作者:文彙網
前NBA總裁斯特恩病逝,曾為開拓中國市場在央視大樓門外苦等許久

中原標準時間1月2日上午,大洋彼岸的美國尚未結束新年的第一天,卻傳來了令無數籃球迷傷感的消息——前任聯盟總裁大衛·斯特恩因腦溢血離世,享年77歲。

懷念斯特恩的角度有很多。從1984年至2014年,這位律師出身的猶太裔美國人執掌聯盟30年,亮相最多的場合自然就是每年夏天的NBA選秀大會。與他握手合影的第一位狀元是偉大的哈基姆·奧拉朱旺,而最後一位則是史上最水狀元秀安東尼·本内特。易建聯是唯一在選秀大會上與斯特恩有過合影的中國球員,姚明原本也有這一機會,但在其中選當日,中國巨人未能出現在選秀大會現場。

接手NBA總裁之位時,斯特恩僅僅42歲,面對的是一個在海外市場毫無存在感的商業聯盟。當時聯盟的年收入為每年1.65億美元,球員平均年薪僅僅29萬美元,而在其退休時,聯盟年收入已增加到每年55億美元,球員的平均年薪增長到570萬美元,增幅遠遠高于通貨膨脹率。

從改革選秀制度使得弱隊有更大幾率抽中高順位簽,到推出一系列規範球員交易與簽約的條款,斯特恩将NBA深深地刻上了自己的烙印,當然其中也不乏非議,譬如當年飽受球員們抨擊的着裝令。然而在談及斯特恩對于NBA的貢獻時,以上這一切都比不上他對NBA全球化的推動。可以說,沒有在海外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高速擴張,NBA永遠也不可能在商業化層面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畢竟在美國,籃球的人氣無法與橄榄球相比,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内甚至也難以企及棒球,但無論是NFL、NHL或是MLB,在全球化上的成就都難以與NBA相比拟。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NBA在全球化的成功,源自其在中國市場的成功。這是這個商業聯盟在美國本土外的最大市場,而如今則因為“莫雷推特事件”以及現任聯盟總裁蕭華一系列兩頭不讨好的和稀泥态度,這一市場正經曆着前所未有的考驗。

關于斯特恩對中國市場的開拓,不得不提及的就是當初他在上世紀80年代末隻身前往央視大樓的故事。由于沒有提前預約,斯特恩在寒風刺骨的室外等了一小時,才獲得了保衛處的批文。據CBA高管馬國力的回憶,那時的他就像一個銷售商品的業務員,将自己精心準備賽事集錦送給央視的從業人員,并提出可以免費提供轉播權。

有人說,斯特恩的成功得益于拉裡·伯德與“魔術師”約翰遜締造的“黑白雙煞時代”,得益于邁克爾·喬丹的天神下凡,或是本世紀以來的群星璀璨,但若非他所搭建的平台,以上的任何名字都有可能會暗淡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