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後,太子妃下場如何?1300年後才知李世民太殘忍

作者:曆史銀河

“可憐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這句詩本是後人出于對崇祯皇帝的長平公主的同情所作。但隻要是生于帝王之家,或是與皇權扯上關系的女性,又有哪一個命運不是如同長平公主一般,她們不僅不能自己掌控人生,又像是無根的浮萍,隻能逆來順受。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後,太子妃下場如何?1300年後才知李世民太殘忍

皇權之貴,人人願得,尤其對于秦王李世民來說,皇位已經近在咫尺。但618年,李淵建立唐朝的時候,還是違背了對兒子李世民的諾言,遵守宗法制的禮數,将嫡長子李建成封為東宮太子。但李淵也并沒有削弱李世民的權勢,這勢必會導緻太子對秦王忌憚,秦王對太子觊觎。

兩王相争,禍起蕭牆,最可憐又最無辜的便隻有女人。她們在家族中本就沒有話語權,但若家族中的男性一旦犯事,她們卻也都會跟着遭殃。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聯合四皇子李元吉合謀鏟平秦王府,秦王府卻早已料敵先機,提前以太子謀反的名義,在玄武門發動兵變。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後,太子妃下場如何?1300年後才知李世民太殘忍

盡管史書記載李世民一方是出于自保,但李世民卻是曆史上第一個要求檢視起居注的皇帝,是以史書中有多少真假,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李世民在登上皇位後,再接着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人進行“斬草要除根”,并且抹去了他們在生前的大部分人生。

綜合史書的隻言片語以及對現代墓穴遺迹的考古發現,人們隻能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庭做出大概推測。李建成出生于589年,而他的太子妃鄭觀音比他小了10歲,兩人在公元614年隋炀帝在位期間才成婚,此時的鄭觀音才16歲,而李建成卻已經26歲。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後,太子妃下場如何?1300年後才知李世民太殘忍

很顯然,李建成娶鄭觀音之前,府上已經有了别的小妾,并且是有孩子的。隻是鄭觀音身份高貴,是北朝望族荥陽鄭族鄭繼伯的女兒,之是以會取名為“觀音”,也和其父親鄭繼伯信仰佛教,與高僧常有往來有關。

公元618年,李建成被封為太子的時候,出身名門望族的她也順理成章成為了太子妃,母儀天下指日可待。李建成至少有6個兒子和5個女兒,隻是不知哪一些是為鄭觀音的嫡出,不過鄭觀音為人善良,心胸寬廣,有主母風範,對嫡庶子女都非常好,使家族和睦。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後,太子妃下場如何?1300年後才知李世民太殘忍

可惜的是,這些兒孫最後一個也沒有留下。李建成死後,除了早夭的長子沒有受苦之外,其他5個兒子全都被李世民一一誅殺。由于古時一般認為女子不問宗族之事,于是鄭觀音和她的女兒們都得以保全性命。

隻是接下來的生活都無比堪憂了,由于身份敏感,是以鄭觀音是不可能改嫁的。年僅28歲的她就這樣被幽閉在了長樂門内,門外有層層重兵把守,鄭觀音一生沒能再出過居所,隻能一邊悼念亡夫,一邊撫養幼女長大。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後,太子妃下場如何?1300年後才知李世民太殘忍

而李建成的5個女兒中最終隻有次女李婉順被記載出嫁,她在17歲的時候才被封為聞喜縣主,如果按照原本的規制,應該早早被封為郡主才對。好在李婉順嫁給一個好夫君,通事舍人劉應道不顧其身份娶她為妻,并且十分寵愛她。

兩人婚後貧困交加,還受到時人的鄙夷,但卻從未有過沖突,同甘共苦。隻可惜李婉順未能和劉應道白首到老,年僅40歲就去世了。劉應道親自為妻撰寫墓志,王後20多年也沒有再娶。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後,太子妃下場如何?1300年後才知李世民太殘忍

而鄭觀音則在676年去世,享年78歲,相對比較長壽,但卻因為無名無分,隻能随自己的幼女歸德縣主一起出殡,最後還是和李建成合葬在了一起。這些事情并沒有被記載在史書當中,而是考古學家在考察鄭觀音的墓時,發現其墓志銘有所記載,才得以揭開1300年前被遮掩的真相。

或許有人說成王敗寇,鄭觀音能安穩度過餘生已經算是李世民給她的恩惠了,但若比較李元吉的齊王妃楊氏百年可知鄭觀音之凄慘。楊氏本來也是不應該再嫁的,而且李元吉去世後,他的府邸就被李世民賞給了親手射殺了他的仇人尉遲敬德。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後,太子妃下場如何?1300年後才知李世民太殘忍

李元吉的5個兒子也全都被殺死,留下的女人則都被關進了一間狹小的屋子裡囚禁起來。楊氏身份尊貴無比,本是前隋朝觀王楊雄的侄孫女,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李世民才将她撈出來,讓她填補到了自己的後宮之中。

但李世民沒有給楊氏身份,是以楊氏仍然以巢王妃的身份在後宮居住,甚至還為李世民生了一個皇子,李世民高興得差點想立她為皇後。但是,楊氏能夠受寵無非是家族給的,當李世民發現楊氏不能給他帶來更多利益時,楊氏便失寵了,兒子也被過繼給了李元吉。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後,太子妃下場如何?1300年後才知李世民太殘忍

但是相比鄭觀音,楊氏的人生要自由太多,盡管後半生是和殺子殺夫的仇人在一起,但不至于一個人孤苦伶仃地過完一生,相對而言還是不錯。隻是古時女子受此屈辱,不知是李世民殘忍,還是當時的時代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