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發周知!《洪澇災區環境衛生處置與預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請查收!

作者:九江瑞昌釋出

洪澇災區環境衛生處置

與預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

一、基本要求

(一)根據災情及當地傳染病發生風險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及時開展環境衛生清理與消毒工作。一般情況下,外環境以清污為主,重點區域清污後再進行消毒處理。不應對無消毒指征的災區環境、交通道路、路面、帳篷等進行噴灑消毒,防止過度消毒現象的發生。

(二)環境衛生清理和消毒的重點區域或對象包括生活飲用水、洪水退去後的村落和場所、個人住宅。

(三)應及時清理淤泥、動物屍體、垃圾和糞便,做好無害化處理。清污所産生的大量垃圾應及時清運,嚴禁傾倒河中。

(四)從業人員要了解各種消毒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盡可能選擇消毒效果可靠,簡便易行,對人畜安全、對環境友好的消毒方法,正确實施消毒措施。

(五)加強對腸道傳染病的症狀監測,如發現疫情,應按照相關标準指南及時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

(六)加強受災群衆和從業人員的健康教育,在環境衛生清理和消毒過程中做好個人防護。

二、災後生活飲用水衛生保障

(一)供水設施的修複、清理與消毒。

1. 被淹沒或損壞的供水設施。被淹沒或損壞的供水設施暫時不能供水,在水退或修複後先清出構築物内的淤泥,清洗并排空污水,對管道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對于覆寫範圍較大的輸配水系統,可以采用逐段消毒、沖洗的方式。待各項名額檢查合格後方能啟用供水。在管道清洗消毒過程中要提醒受災群衆不要使用自來水作為飲用水,可以作為沖洗廁所等用水。

2. 被淹沒或損壞的水井。被水淹或損壞的水井修複後必須進行清掏、沖洗與消毒。先将水井掏幹,清除淤泥,用清水沖洗井壁、井底,再完全清除污水。待水井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用漂白粉或其它含氯消毒劑進行超量氯消毒,并進行再次清洗後使用。

3. 儲水和取水容器以及輸水管道,在使用或重新啟用前應進行全面沖洗和消毒。

(二)運轉正常的自來水廠的水質處理與消毒。

水廠應根據源水水質變化情況,及時使用或加大混凝劑和消毒劑的使用量,保證出水水質符合GB 5749—2022《生活飲用水衛生标準》的要求。

(三)家庭用水的消毒方法。

1. 應優先選擇飲用瓶裝水。

如無瓶裝水,則應煮沸後飲用。

2. 缸(桶)水消毒處理。

若取回的水較清澈,可直接消毒處理後使用。若很混濁,可經自然澄清或用明礬混凝沉澱後再進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劑為漂白精片或含氯泡騰片。按加氯量4mg/L~8mg/L投藥,先将漂白精片或含氯泡騰片壓碎放入碗中,加水攪拌至溶解,然後取該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斷攪動使之與水混合均勻,蓋上缸(桶)蓋,30分鐘後測餘氯含量為0.3mg/L~0.5mg/L即可。若餘氯量不符合要求,則應增加消毒劑投加量。缸(桶)要經常清洗。

3. 手壓井水的消毒。

消毒方法同缸(桶)水消毒處理。

(四)自備水井的消毒方法。

1. 直接投加法。投消毒劑前先測量井水量及計算投藥劑量,水井一般為圓筒狀,即:

井水量(m3)=井水深(m)×3.14×[水井半徑(m)]2

消毒劑投加量(g)= [井水量(m3)×加氯量(mg/L)]/有效氯含量(%)

加氯量應是井水需氯量與餘氯之和,根據井水水質,一般清潔井水的加氯量為2mg/L,水質較渾濁時增加到3mg/L~5mg/L,以保證井水餘氯在加氯30分鐘後在0.7mg/L左右,有條件的地區可進行水質微生物名額檢驗。

投加的方法是根據所需投藥量,放入容器中,加水調成濃溶液,澄清後将上清液倒入水桶中,加水稀釋後倒入水井,用水桶将井水震蕩數次,使之與水混勻,待30分鐘後即可使用。井水的投藥消毒至少每天2次,即在早晨和傍晚集中取水時段前進行。

2. 持續消毒法。

将漂白粉或漂白精片裝入開有若幹個小孔(孔徑為0.2cm~0.5cm,小孔數可視水中餘氯量調整)的飲料瓶中(每瓶裝250g~300g),用細繩将容器懸在井水中,同時系一空瓶,使藥瓶漂浮在水面下10cm處。利用取水時的震蕩使瓶中的消毒劑慢慢從小孔中放出,達到持續消毒的目的。一次加藥後可持續1周左右。采用本法消毒,應有專人負責定期投加藥物,測定水中餘氯,餘氯量在0.7mg/L左右。若水井較大,可同時放數個持續消毒瓶。

3. 超量氯消毒法。

先将井水掏幹(若井水中檢測出緻病菌,應先消毒後再掏幹),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漂白粉溶液(漂白精片減半)清洗後,待水井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再按加氯量10mg/L~15mg/L投加漂白粉(或漂白精片)即每噸水加40g~60g漂白粉(有效氯按25%計),浸泡12小時~24小時後,抽盡井水,再待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消毒後投入正常使用,有條件的地區可進行水質微生物名額檢驗。

(五)臨時應急供水車輛的消毒。

用于送水的裝置,無論是水車、消防車、灑水車、水箱或聚乙烯塑膠水桶,在運水前,都必須對盛水容器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沖洗,作用時間30分鐘後再用清水沖洗幹淨。待運水的餘氯量應保持在0.5mg/L以上,以確定運送水的衛生品質,防止運送的水受到二次污染。

(六)飲水安全健康教育。

1. 不喝生水,盡量喝燒開的水、瓶裝水、淨化裝置現場制備或送來的桶裝水。

2. 不喝來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來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

3. 缸、桶、盆等盛水器具要經常消毒,消毒後用幹淨的水沖洗。

4. 自覺保護生活飲用水水源及其周圍環境,在指定地點堆放生活垃圾、傾倒生活污水和糞便。

三、災後村落和場所環境衛生處置

(一)衛生清理對象。

1. 貯糞構築物:主要包括各類廁所、化糞池、沼氣池、畜禽飼養場(圈)、田間積肥使用的糞池(坑)。

2. 污水、垃圾收集與處理設施:主要包括排水管道、污水池、污泥處理場、垃圾暫存場所、垃圾填埋場、醫療廢物處理廠。

3. 重點場所:主要包括村落和社群等為公衆提供服務的場所,商場、超市、旅店、遊泳場所、影劇院、圖書館、健身場所等公共場所,交通工具,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區、獸醫站、牲畜交易場所、屠宰場等。

4. 動物屍體:主要包括家畜、家禽、特種養殖動物和野生動物等。

(二)衛生清理技術要求。

1. 貯糞構築物。

(1)糞便處理:應将可清掏貯糞構築物内的糞便清掏後加等量生石灰或按1kg/m2撒布有效氯含量大于20%的漂白粉混勻消毒後清除;不可清掏貯糞構築物内的糞便按10:1(體積比)加漂白粉進行消毒處理,混合2小時後清除。處理後的糞便應符合GB 7959—2012《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的要求。

(2)廢棄池坑的處理: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按1kg/m2撒布、澆濕後,用農田土壤或建築渣土填平、壓實。

2. 污水、垃圾收集與處理設施。

(1)固定的污水、垃圾收集與處理設施應進行清淤後消毒處理,消毒方法的選擇可視具體情況參照《消毒技術規範》執行。

(2)醫院垃圾應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執行。

3. 重點場所。

(1)村落和社群等為公衆提供服務的場所。

對被洪水淹沒過的村落和社群等為公衆提供服務的場所進行徹底的清污,清理完成後,再進行消毒處理。牆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

(2)地鐵站、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

對被洪水淹沒過的商場、超市、旅店、遊泳場所、影劇院、圖書館、健身場所等公共場所應先清理、後消毒。室内物體表面、牆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應加強室内空氣流通,以自然通風為主,通風不良的場所可采用機械通風。

(3)交通工具。

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清污後,對交通工具内部物體表面(如車身内壁、司機方向盤、車内扶手、桌椅等)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采用1000mg/L季铵鹽類消毒劑噴灑或擦拭,作用時間30分鐘,消毒後再用清水擦拭幹淨。

座位套等織物可按一般生活垃圾處理;如需保留,應及時清洗、消毒。織物消毒可使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鐘,然後正常清洗。

(4)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區等場所。

清淤後的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區、獸醫站、牲畜交易場所、屠宰場的地面和牆壁表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

(5)運送外傷性傷員、遇難者遺體的車輛和工具。

運送外傷性傷員、遇難者遺體的車輛和工具被血液、體液等污染的部位可采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作用時間30分鐘~60分鐘。如遇較大量血液、體液等污染的情況,應先采用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去除污染後再用前法處理。

4. 動物屍體。

對環境清理中清出的新鮮動物屍體應盡快深埋或火化,對已經發臭的動物屍體,可用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屍體及周圍環境,去除臭味并消毒,然後再深埋處理或火化。屍體清理後需要對其場所進行消毒處理,可選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作用時間30分鐘~60分鐘。

動物屍體深埋的場所應由當地政府指定,不得随意亂埋。地點應選擇遠離水源及居民點的地方,選擇人口密集區的下風向。挖土坑深2m以上,在坑底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把動物屍體投入坑内,再用漂白粉按20g/m2~40g/m2撒蓋于動物屍體上,一層屍體一層漂白粉,然後覆土掩埋壓實。

運送動物屍體的交通工具可采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溶液噴灑,作用時間30分鐘~60分鐘。如遇較大量體液等污染的情況,應先采用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去污染後再用前法處理。車輛、工具每次使用後消毒。

四、災後個人住宅的環境衛生處置

(一)檢查房屋的結構是否有損壞。

洪水過後傳回家園之前,需預先檢查房屋結構損毀情況,确定房屋處于安全狀态後再進入。提前給房間通風,并檢查是否存在松散脫落的電源線和是否有氣體洩漏。如存在上述情況,及時聯系相關公司維修,待問題解決之後再進入。此外,不要進入被洪水淹沒的地下室,以防止觸電危險。

(二)清除滞留于房屋内的積水。

洪水過後,房間安全處置最關鍵的事情是盡快清除所有積水。地下室的水如果積存較多,需要根據情況分批抽出,避免短時間全部抽出可能出現的結構損壞、牆體坍塌。如果積水表面有石油類物質存在,需先聯系專業人員将其去除之後,再清除積水。

(三)做好房屋内清潔。

1. 房屋内清潔的原則。

洪水過後,房屋需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潔和消毒之後再入住。在房屋進行清潔前,需要将室内物品進行分類,哪些物品可以清潔,哪些物品可以直接丢棄。通常一些不易吸水的材料,例如金屬、玻璃和硬塑膠等材質的物品,可以進行清潔和幹燥。而地毯等吸水性很強的物品在洪水過後很難清洗和幹燥,可考慮丢棄。此外,暴露在洪水和泥漿中外包裝破損的食品、飲料、藥品等無法清洗消毒,建議丢棄。

2. 房屋内清潔的方法。

房屋清潔時,首先徹底清潔牆壁、家用電器、地闆、家具等較為堅硬的表面,并用熱水和普通清潔劑配制的溶液擦拭。其次,清洗所有柔軟織物,包括床品、衣物、兒童玩具等。如需使用消毒劑,可選擇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但需先清潔後消毒。使用清潔劑和消毒劑時,應仔細閱讀并遵循産品标簽上的使用說明,不要混合使用。為減少微生物孳生所帶來的健康風險,房屋清潔過程中及結束後,可用風扇等增加空氣流通。清潔房屋後所穿衣物需仔細清潔與消毒。

3. 黴菌處理。

(1)黴菌的識别。

“看”:觀察牆壁和天花闆及其他物質表面是否出現變色,如變色,則有可能是黴菌生長。“聞”:房間如果存在持續性難聞的黴味、泥土味或臭味,則有可能是黴菌生長。

(2)黴菌的去除。

平整硬牆面:使用鏟子鏟除,并用肥皂和清水擦拭清潔。混凝土等粗糙表面:使用硬毛刷刷除,并用肥皂和清水擦拭清潔。如果黴菌生長面積過大,可向疾控機構等專業技術機構尋求幫助。在進行黴菌清除操作時,宜配戴手套、口罩和防護眼鏡,并開窗通風。

4. 生活飲用水與生活熱水處理。

(1)打開水龍頭,放出管道内滞留水,直到生活飲用水的顔色變成無色和無異味。

(2)宜飲用白開水或瓶裝水,避免直接喝生水。

(3)宜将熱水器的水溫升高至60℃,并打開熱水龍頭放出熱水管道内的滞留水,持續1個小時,以徹底清除熱水管道内的污染。

(四)室内環境與物品消毒。

1. 物體表面、牆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200mg/L二氧化氯或1000mg/L過氧乙酸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

2. 生活用品。家具、衛生潔具、辦公用品等清潔後,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沖洗、擦拭或浸泡方式,作用時間30分鐘,或采用200mg/L二氧化氯、1000mg/L過氧乙酸、1000mg/L季铵鹽類消毒劑作消毒處理,作用時間15分鐘~30分鐘。消毒後再用清水擦拭幹淨。

3. 餐、飲具的消毒。餐、飲具清洗後首選煮沸消毒,煮沸時間應在15分鐘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如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鐘),消毒劑浸泡後應用清潔水沖洗幹淨。

4. 食品。應及時處理被洪水浸泡過或腐敗變質的食品,不食用任何被洪水浸泡過的食品。可蒸煮食品應充分加熱後食用。

五、災後個人健康教育與防護

(一)消毒人員個人防護。

1. 需配備的防護裝備包括口罩、一次性使用手套、工作衣和絕緣橡膠靴等。

2. 消毒工作完畢後,應将所有的消毒工具進行清洗,然後依次脫下工作衣、帽、口罩(或其他防護用具),衣服折疊好,将工作服外層表面卷在裡面,放入專用清洗袋中以備清洗。

3. 消毒人員在進行消毒操作時不宜吸煙和飲食。

(二)意外傷害防護。

1. 防止溺水。

盡量避免在洪水水流中行走或駕車;如果洪水繼續上漲,避難場所已無法自保,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迅速找一些門闆、桌椅、大塊泡沫塑膠等能漂浮的材料紮成筏逃生;確定兒童遠離洪水積存區域。

2. 防止觸電。

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杆、鐵塔,如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避開,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被水浸泡過的電器在專業維修人員維修之前不要使用。

(三)受災群衆的個人防護。

1. 加強手衛生。

準備食物、哺乳前、飯前、便後、護理病人前後、接觸動物或動物屍體後、接觸垃圾後、處理傷口前後等情況下,均需要洗手。洗手時,最好用肥皂和流動水清洗,并及時擦幹;不可以用被洪水污染的水洗手洗臉,以及洗滌其他物品。

2. 做好傷口護理。

傷口最好用防水材料包裹,保持傷口清潔,避免接觸洪水;如果傷口與洪水接觸,立即用清潔水和肥皂沖洗;如果傷口出現紅腫、體液滲出等感染迹象,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救助,并根據傷口情況由醫護人員确定是否注射破傷風疫苗。

3. 做好個人健康監測。

如果接觸洪水或食用被污染食品等,并出現腹瀉、嘔吐、發燒或腹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轉發周知!《洪澇災區環境衛生處置與預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請查收!

(來源: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