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作者:Voicer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 Women can do anything /

電影迷一定不會錯過這條爆炸新聞:

為了促進性别平等,柏林國際電影節宣布從2021年起,廢除最佳女演員獎與最佳男演員獎,以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來代替。

如此一來,以後似乎也沒有柏林影帝、影後一說了。

當我們不再強化“女演員”、“女導演”、“女藝術家”、“女攝影師”的概念,到底是性别平等的進步,還是對女性視角的忽視呢?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柏林電影節上的女性時刻

作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柏林影後、影帝的桂冠究竟花落誰家,常常是在全球範圍内引發關注的年度大話題。

是以,在廢除以性别區分最佳男女演員的決定宣布後,社交媒體上很快出現了兩極化的讨論。贊同者認為,不以性别區隔得獎者是女性主義的進步,有利于讓演員在電影藝術中的位置回歸本質。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2015年,電影《45周年》男女主角Tom Courtenay、Charlotte Rampling同時摘下柏林影帝、影後

而更多的聲音則認為,性别特質恰恰是最不該被抹去的一道分割線,男女演員在表演上完全是兩個領域,根本無法以統一标準來衡量。

更可惜的是,

同部電影的男女主角從彼此成就、互相激發潛能的親密拍檔,無形中變成了競争對手,過往那些一起攜手摘取影帝影後的高光時刻,或許也将化為泡影。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2019年,電影《地久天長》男女主角詠梅、王景春彼此成就,再次創下同時獲得柏林帝後的記錄

1951年誕生的柏林電影節,前5屆都隻頒發最佳影片(也就是最高獎“金熊獎”)。從1956年的第6屆起,才頒發最佳男女演員和最佳導演(即為“銀熊獎”)。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

僅有5部女性導演的作品拿下了最佳影片,僅有4位女性導演摘得最佳導演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1977年,前蘇聯導演Larisa Shepitko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金熊獎的女性導演

随着“無性别獎項時代”的到來,柏林影帝、影後的稱号即将成為曆史。

盡管如此,隻要用心回溯就會發現,無論是影史上女性創作者從0到1的突破,還是華語女性電影人的柏林戰績,都足夠令我們為之驕傲。

今天就來和Voicer一起重溫,女性創作者們在柏林電影節上留下的輝煌瞬間✨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闖入柏林的中國面孔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1992年,還未滿28歲的張曼玉連件晚禮服都沒穿,一襲簡單的黑西裝,憑借關錦鵬導演的《阮玲玉》手握銀熊獎杯,成為了中國女演員裡第一個問鼎柏林影後的人。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這部現存最長版本為154分鐘的傳記片,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依然充滿實驗性。整部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由張曼玉面對鏡頭訪談的黑白畫面、張曼玉飾演的阮玲玉人生、阮玲玉本人真實的影像記錄穿插組成。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這樣做的危險是不言而喻的。

當觀衆被不自覺地代入阮玲玉人生的泥潭裡時,轉回現實的段落又會讓人抽離出來,留給張曼玉的表演功課自然變得非常艱難,但與此同時你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一個真正厲害的女演員,的确可以在鏡頭前完全成為另一個人。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在兩種時空的交錯裡,你看得到當張曼玉成為阮玲玉時的心如死灰,卻也看得到當張曼玉隻是張曼玉時,隔着世代對另一個女演員的共情和同理心。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同樣是活在聚光燈下,“人言可畏”四個字讓阮玲玉走向了萬劫不複,但顯然真實世界裡的張曼玉活得更抽離,也更自由。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蕭芳芳和詠梅的柏林影後時刻

張曼玉之後,蕭芳芳在1995年憑借許鞍華導演的《女人,四十》獲得影後。詠梅又在2019年憑借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獲得影後。

這兩個角色的誕生雖然時隔二十四年,卻都屬于堅持靠着自己扛起一地雞毛的生活的那種東方女性。

她們往往堅強克制,善于忍耐,對生活的殘酷了解通透,卻并不常常選擇抗争。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上為《女人,四十》,下為《地久天長》

蕭芳芳早在1950年代後期便出道了,在邵氏電影公司時期就是人人熟知的大明星,更是登遍雜志封面的香港本土時裝偶像,1980年代又趕上了港産片的輝煌,話題和代表作都不少,也拿過金像影後。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年輕時的蕭芳芳相當時髦

而詠梅在《地久天長》之前,已經默默當了二十多年配角。從《唐山大地震》到《刺客聶隐娘》,外貿公司職員出身的她從未間斷對表演的堅持,卻鮮少被觀衆記住和讨論。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侯孝賢導演《刺客聶隐娘》中的詠梅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黑豹樂隊《Don't Break My Heart》MV裡的詠梅

大多數人并不知道,

詠梅的丈夫就是前黑豹樂隊的主唱栾樹,年輕的她還是搖滾經典《Don't Break My Heart》MV的女主角。

但執意遠離一切新聞的她,從未拿自己的婚姻做過什麼文章。

是以相比之下,這尊柏林影後顯然對詠梅有更深重的肯定意義。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2000年,柏林電影節官方存檔寶麗來上身穿旗袍的鞏俐

華語女演員另一個值得記住的柏林時刻,發生在2000年。那一年,

35歲的鞏俐成為了第一位擔任柏林評審團主席的華人,也是整個電影節史上最年輕的主席

,比2013年擔任第二位華人主席的王家衛早了整整13年。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電影《紅高粱》中23歲的鞏俐

衆所周知,柏林一直都是鞏俐的福地。1988年,剛出道的她帶着自己的處女作《紅高粱》來到柏林,電影一舉拿下最佳影片金熊獎,她也從這裡開始被世界認識。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她們在這裡創造無數個突破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2020年電影《溫蒂妮》

今年,柏林電影節最後一次頒發最佳女演員獎。

1995年出生的德國女演員Paula Beer,憑借奇幻愛情片《溫蒂妮》成為了網友口中略帶調侃意味的“末代影後”。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Paula Beer

盡管年紀輕輕,但這位土生土長的柏林新生代,早在弗朗索瓦·歐容導演2016年的電影《弗蘭茲》裡,就因為超乎年齡的氣質而飽受關注了。

而當我們把時間撥回1956年,

史上第一位柏林影後則是當時隻有21歲的意大利女孩Elsa Martinelli。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Elsa Martinelli

在憑借電影《唐娜提拉》在柏林封後前,她隻是個并不算很當紅的時裝模特。

沒什麼資曆的她,得獎後引發一片嘩然。報紙稱她為“更有性吸引力的奧黛麗·赫本”,而《天堂電影院》的導演、意大利新寫實主義大師Vittorio De Sica則說她是“世界上最時髦的女人”……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對她的美貌和魅力,大家贊不絕口,獨獨沒人承認她渾然天成的演技。而Elsa為了證明自己拍電影并非玩票而已,從此兩邊穿梭于歐洲影壇和好萊塢之間,直到1990年代仍在繼續表演生涯。

人生軌迹和Elsa一樣被電影徹底改變的,還有

迄今為止年紀最小的柏林影後——在獲獎時僅有14歲的剛果女演員Rachel Mwanza。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2012年,Rachel Mwanza的柏林影後瞬間

在電影《戰地巫師》裡,Rachel飾演一個非洲鄉下的少女,在内戰中失去父母,被迫淪為娃娃軍,又不顧一切地逃離家鄉。殘酷的生命底色被她演得真實卻并不過分煽情,而這竟然是她第一次拍電影。

在被導演發現之前,她因為親人變故而無家可歸,在剛果首都金沙薩的馬路上一個人流浪生活。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電影《時時刻刻》三位女主角

另一個更被大多數影迷熟知的女性突破時刻,發生在2003年的柏林電影節,那部堪稱“神仙打架”的傳記片《時時刻刻》中——

三位女主角Nicole Kidman、Meryl Streep和Julianne Moore,史無前例地一同獲得了那屆柏林影後的獎杯。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時時刻刻》結構非常特别,三個女主角生活在三個時空裡

更驚人的是,這三位在同一部電影裡彼此成就的傳奇女性,也無一例外都分别手握着奧斯卡影後的獎杯。

顯然,對于偉大的演員來說,

番位和競争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事,因為隻要你的表演本身過硬,該來的總會到來。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舉手熊”的媽媽原來這麼酷!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熊是柏林的象征,整座城市處處都是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熊。其中曝光率最高的,無疑是柏林電影節獎杯上那隻被無數巨星親吻過的小熊。

說來很有意思,

雖然在柏林電影節發展史上,拿過最高獎的女性導演僅有個位數,但它的标志和獎杯卻統統來自一位女藝術家。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上為Renée的“舉手熊”草稿,下為今天的柏林電影節獎杯

這隻永遠舉着手、一副幼崽模樣的熊雕塑,其實已經是個88歲的影壇老前輩了,它早在1932年就已經被德國雕塑家Renée Sintenis創作出來。

Renée是個我行我素的短發酷女人,永遠一副中性打扮的她,把所有的溫柔和幽默都放在了自己的雕塑作品裡。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Renée和她的愛犬

小馬、小鹿、小象、小朋友……她幾乎對一切物種的幼崽版本都充滿了創作熱情,如今被用作柏林電影節獎杯的“舉手熊”,也是其中一件。

但别誤會,她可不是接了柏林電影節的brief才做出這件雕塑的,而是柏林電影節在二十年之後主動選擇了她的作品作為獎杯和标志。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無論是小熊擡掌緻意的瞬間,小鹿俯沖在地的蠢萌,還是男孩筆直出拳的那一刻,Renée始終都很癡迷于刻畫年輕生命個體的動态和活力。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工作總愛叼着一根煙的Renée Sintenis

為了原樣保留她雕塑作品中的魅力,柏林電影節的每隻熊像獎杯,至今依然由諾阿克鑄制廠提供,而這裡就是Renée Sintenis當初創作出大部分作品的地方。

🎬

取消影後獎項,真的能為女演員換來公平嗎?

無論是長久以來被視為“花瓶”的大美人,還是掙紮在生存線上的小女孩,柏林影後的形象從來都相當寬泛多樣,因為在這裡,性别、年齡、名氣、履曆都不重要,表演本身才是唯一的标準。

你對柏林電影節取消影帝、影後獎項的決定怎麼看?我們也想在留言裡聽聽你們的聲音。✨

撰文 - Soda

Presented by

- ABOUT VOICER -

創意内容品牌、線上雜志VOICER

緻力于分享生活和設計之美

- SAY HI -

商務合作微信:hellovoicer

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