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的另類臉譜:吳佩孚為奉系軍閥邀功請賞,張作霖反而不領情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九十六):落水的鳳凰不如雞。

北洋十五年的初夏,北洋軍閥兩大巨擘在氣勢如虹的排場下正式會面,看似摒棄前嫌一緻對外。老謀深算的張作霖,不過是為了吳佩孚能打硬仗之名,拿下至關重要的長城著名要塞南口,才是其真正的關心所在。然而吳佩孚麾下的聯軍卻接連三次在前線倒戈,手忙腳亂解決自己人的戰果隻能是灰頭土臉,最終還是奉軍以及直魯聯軍合作,在重炮的掩護下方才拿下南口要塞,馮軍其後退守甘肅,北方戰況自此大局已定。是以一代玉帥就這樣在南口之役上跌了面子,不過吳佩孚行事依然磊落,在攻下南口後,雖然囊中羞澀仍然斥資兩萬元犒賞參戰士卒,北洋中樞也追加了四萬元,不過财大氣粗的張作霖,一出手就是二十萬元。

曆史的另類臉譜:吳佩孚為奉系軍閥邀功請賞,張作霖反而不領情

其後,吳佩孚也并未察覺出不妥,旁人看起來不過是張作霖在這些問題上都要與吳佩孚一較高下,所求的是要壓倒吳而争得一份臉面。吳佩孚眼見着直奉聯合之下的北方戰局已經明朗,隻要騰出手來收拾南方山河即可,在這之前自然要獎叙攻下南口的有功将士。作為奉系軍閥推舉的指揮南口之役的各軍主帥,吳佩孚也沒有護短,直系軍閥聯軍表現不佳自然不應受賞,對于立下戰功的奉系軍閥則大加封賞,嘉封張宗昌為義威上将軍,嘉封褚玉璞為璞威将軍。北洋中樞為了讨好直奉兩大軍閥,又補授了韓麟春等五人為“威”字将軍,其中三人屬于奉系軍閥,另外兩人是吳佩孚的部下。

曆史的另類臉譜:吳佩孚為奉系軍閥邀功請賞,張作霖反而不領情

但是,原案中還有嘉封魏益三為益威将軍,吳佩孚知曉此人曾經倒戈過奉系軍閥,是以為了顧及張作霖的情面,吳佩孚特意将此人從名單中剔除,認為這樣也就算是考慮周密了。然而就在吳佩孚為奉系軍閥邀功請賞的這份“保案”發出後,隻有張宗昌喜氣洋洋地接受嘉獎,以義威上将軍的名号自稱,随後察覺出風色不對,因為奉系軍閥韓麟春、于珍以及王棟等人都發來電報拒絕接受嘉賞,電文中“論功行賞須由鎮威軍主帥詳列各軍戰績,未可以道路傳聞,輕假名器”讓張宗昌不免打了一個激靈。

曆史的另類臉譜:吳佩孚為奉系軍閥邀功請賞,張作霖反而不領情

最終,張宗昌立馬也照葫蘆畫瓢,發出一個拒不接受的電報,其後張作霖電複了奉系軍閥諸将:“受封領獎,尚非其時。”張宗昌也為自己的及時補救而沾沾自喜。其實也不難了解,張作霖的鎮威上将軍是名副其實的金字招牌,執掌東三省的同時也轄制直隸和山東兩地,他不能容忍自己的部下張宗昌和自己并駕齊驅,而吳佩孚好意為奉系軍閥邀功請賞,事前并未與之通氣,這也就成了一種示惠奉系軍閥挖牆角的展現,張作霖自然不領情。此外張宗昌早在吳張兩人會面時曾向吳佩孚遞了一張門生的文章,時人都說吳佩孚驕狂,但是吳卻把文章退回,換成了一份蘭譜,與張宗昌結拜為兄弟,倚老賣老的張作霖自然也會引為不快,當直奉兩大軍閥之間的火藥味漸濃,南方半壁也開始風起雲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