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igfox被NB-IoT招安?這隻是其成為物聯網Uber的一個路徑

Sigfox被NB-IoT招安?這隻是其成為物聯網Uber的一個路徑

Sigfox一直是物聯網領域的具有争議性的企業。有人認為Sigfox會放棄自有的網絡通信協定,轉而應用其他标準,如NB-IoT。這是一個極具争議性的觀點,因為Sigfox技術标準是該公司的核心,猶如其王冠權柄一樣。不過,近期在布拉格召開的Sigfox全球使用者大會上,Sigfox暗示其開始擁抱其他技術标準的時間不會太久。作為無線領域的知名研究人員,WiFore公司的CTO Nick Hunn堅定的支援這一觀點,理由是Sigfox的商業模式更多類似于Uber一樣,這就意味着它若想取得全球主導地位,就可以采取各種可能的手段,這些手段并不一定必須依靠其自有的知識産權的技術标準。

抓住物聯網的機遇崛起

Sigfox起家的部分原因是移動通信營運商開始并未抓住這一領域的關鍵。雖然電信營運商對于物聯網一直抱有雄心壯志,不過他們更多精力在于重耕2G頻譜,隻有少量潛在物聯網業務可以運作在傳統蜂窩網絡上,而并未給使用者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他們無法擺脫新的手機使用者對于資料、視訊等業務的需求,而沒有提供一些可替代性的物聯網業務,相反,他們仍然認為物聯網使用者可以忍受4G數據機的成本和功耗,這無疑是非常荒謬的。

Sigfox正是抓住了這一機遇而切入該市場,他們研發了一套非常簡單的通信協定,可以運作在非授權ISM頻譜上,使用低成本、标準化的晶片即可傳輸3-10公裡的距離,在低頻使用的情況下能夠支援數年的電池壽命。很多使用者從第一眼看到這一協定的描述,就覺得這是物聯網這一還未開發市場的終極答案,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去部署網絡。蜂窩網絡可以在城市人口密集區域部署,和蜂窩網絡不一樣,物聯網使用者非常多樣化,城市中确實有不少需要智能化的場景,但在農業、交通等場景也有廣泛應用,這些場景都需要更廣泛的覆寫,如果自己部署網絡的話非常耗時耗力,是以這些行業使用者可以說服電信營運商在其已有的基礎設施上去部署Sigfox的網關,可以提供相對更低成本和快速的網絡覆寫。

Sigfox被NB-IoT招安?這隻是其成為物聯網Uber的一個路徑

可以看出,在短期内這一方式對電信營運商有一定吸引力,因為這樣可以填補他們在物聯網領域的能力短闆,并讓他們也可以參與其中。但是問題來了,Sigfox在這一過程中留下了什麼?如果電信營運商來部署網絡,那麼Sigfox的角色是什麼?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Nick Hunn就将Sigfox看作Uber的原因。

要了解這一觀點,我們首先要看看物聯網的價值鍊。

Sigfox被NB-IoT招安?這隻是其成為物聯網Uber的一個路徑

物聯網首先從底部硬體開始,如傳感器來采集資料,對于Sigfox來說,硬體越便宜越好。使用者還需要為連接配接支付費用,這往往是電信營運商的奶酪。Sigfox大大降低了這兩方面的成本。最主要的新子產品是物聯網基礎設施,這些設施需要裝置生命周期管理的方式進行。而對于物聯網應用,包括安全、更新、監控、雲端使用權、資料有效性等。價值鍊所有環節要正常運作,必須首先保證部署的傳感器正常工作、收集的資料可靠,在此基礎上需要有資料分析功能來創造新的價值,這才是企業願意花費成本和時間部署物聯網應用的出發點。

對于傳統的M2M項目來說,很多廠商通過提供昂貴的、定制化的硬體或高成本的移動資料合約獲得收入,不少企業和分析師仍舊認為這些方面是利潤點。不過,随着連接配接量級的增長,規模經濟的特征使得這些方面越來越便宜,直至無利可圖,在那個時點上,整個産業價值轉移至物聯網基礎設施和應用部分。實際上,應用的價值主要被每個具體采用物聯網方案的行業所擷取,而留下物聯網基礎設施被那些少量專業性公司所瓜分,他們主要從每個使用者使用物聯網中擷取收益。

Sigfox正是要擷取物聯網基礎設施價值的,他們的終極形态是成為一家能從物聯網每一條資料中分得一份羹的公司,實際上它們希望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物聯網營運商或者聚合者,依靠網絡供應商掌握每一連接配接的細節,從高價值客戶身上獲得收益。Sigfox并非第一家向此目标努力的企業——大部分網絡營運商認為他們有資源來做這樣的事情,不過這樣讓他們的标準商業模式以及專業轉型太大。這是一個大膽的、具有破壞性的嘗試,正因為如此,Sigfox才能成功融資超過3億美元,自下而上地去實踐IoT as a Service的模式。

類似Uber的模式,但道路曲折

任何一家獲得超過2.5億美元巨額融資的創業公司都會簽署一系列協定,風險投資希望看到的是一家獨角獸的成長,未來在數十億美元估值被并購或IPO。對于Sigfox這一案例,他們已經設定了IPO的目标,是以需要向新的投資者展示其長遠價值,而Sigfox可能需要實作足夠多的連接配接數來滿足新的投資者對物聯網的期待,即Sigfox大約需要實作1億的連接配接裝置。

雖然目前對于物聯網的各類宣傳滿天飛,但要達到1億連接配接量級,對于任何人來說都非易事。Sigfox廉價和簡單的協定已經吸引了Arduino和樹莓派開發者,開始連接配接了不少裝置,它們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但這些更多是一些愛好者,隻能帶來少量連接配接,目前主流硬體制造群體對其還未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在物聯網的進化道路上,這樣的狀态就顯得曠日持久。

Sigfox需要打破硬體制造的障礙才能為其IPO鋪路,他們需要有數百萬級出貨量的全球供應商的支援。Nick Hunn猜測,在投資人的推動下,Sigfox會開始采用Uber的方式,用其現金去補貼來獲得客戶。Uber采用掠奪性定價方式補貼乘客,Sigfox可以通過補貼支援廉價硬體模組和超低價資料流量,這是一種常見的競争政策,将現有的玩家逐出市場,來獲得壟斷地位。Sigfox雖然和Uber不在同一領域,但可以采用同樣的做法。

Sigfox被NB-IoT招安?這隻是其成為物聯網Uber的一個路徑

這種情況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首先,物聯網更為複雜,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碎片化,存在大量不相相容的連接配接,這正好給了Sigfox一個機會,可以采用低功耗廣域網絡的方案來解決。當然,市場上并非Sigfox一家,LoRa已經開始攻城略地,另外電信營運商也加入了,NB-IoT、LTE-M已經開始試商用和商用。

當NB-IoT和LTE-M開始成熟起來,新的問題就出來了,即Sigfox簡單的協定是否有足夠的可擴充性?此前已經有在有限的ISM頻段各種擴充性和QoS的質疑,但更大的擔心可能是該協定固有的單向特征。雖然大多數物聯網資料是單向的,即資料從傳感器發送,作為時間序列資料收集起來。為了保證時間序列資料的有效性,你需要去給其添加時間标記,而在網絡時間協定伺服器中沒有雙向連接配接響應的同步時鐘,資料完整性存在風險。Nick Hunn認為這是Sigfox未來連接配接上億裝置時的緻命性缺陷,會影響到後續部署固件更新、裝置管理的能力。

雙刃劍——Sigfox多模相容晶片

這樣,Sigfox宣布推出Sigfox和蜂窩相容數據機就顯得非常耐人尋味。這一硬體同時支援Sigfox協定和NB-IoT/LTE-M/EC-GSM。目前暫無成本方面的詳細資訊,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會适配其同時推出的0.2美元可丢棄模組。這一相容晶片在很大程度上會鼓勵大型廠商開始考慮規模化量産。Sigfox在其PR稿中提到這完全是自己的首創,實際上其來源于GCT,GCT推出的GDM72431是一款多模射頻晶片,相容NB-IoT/LTE-M、BLE和Sub-GHz。

一個Sigfox和蜂窩網絡的相容晶片如何改變這一領域的玩法?硬體價格将會下降,GCT隻是開了個頭,ARM已經并購了一些專業的射頻技術和協定棧廠商,未來會有更多産品推出。同時,一些無線晶片廠商,包括Nordic和海思也會緊随其後,整個産業會将量産價格推低,未來任何零售價高于100美元的産品都可以用上這些晶片,形成十億量級晶片的廠商。

Sigfox被NB-IoT招安?這隻是其成為物聯網Uber的一個路徑

更有趣的問題是對這些多種協定的裝置如何收取連接配接費用?如果你開始使用Sigfox,每月隻有非常低的費用,但在Sigfox覆寫不足時需要切換至NB-IoT,那麼網絡營運商會支援相同的資料資費嗎?如果不這樣做,那Sigfox就獲得成功了,它獲得了自己的使用者。這也意味着Sigfox可以有效地獲得設定蜂窩物聯網資費的能力,弱化電信營運商的功能。

另一方面,電信營運商雖然目前視Sigfox為一個攪局者,但通過增加蜂窩網絡連接配接,營運商隻需簡單提供一個更合适的資費就可以獲得使用者的轉移。不論是哪種情況,物聯網使用者最終獲益。

提供更低資費對于Sigfox可能并不會在意。對Uber來說,提供更便宜的計程車服務隻是其成為全球交通即服務(Transport as a Service)供應商的一個路徑,同樣道理,獲得更多連接配接是Sigfox建立起物聯網即服務模式目标的一個路徑。為了達成這一目标,Sigfox需要盡快獲得更多連接配接數,成為物聯網基礎設施供應商,将其他競争對手拒之門外。不過,其他玩家也在摩拳擦掌,而且電信營運商仍然認為這是他們的目标。

當然,Sigfox也面臨着與Uber相同的困境,攪局者對于行業企業來說都是眼中釘。Sigfox釋出的多模通信晶片可能隻是行業的催化劑,更快打破産業鍊僵局,推動物聯網平民化。不過,這也是一把雙刃劍,Sigfox需要更快獲得連接配接數增長,這些多模晶片可以加快這一程序,不過其副作用是會加劇營運商的控制力,明年或許看到各種效應的顯現。

原文出處:物聯網智庫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fDGDhzrbNrCnDnbVWXYyQ" target="_blank">原文連結</a>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