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楊森的兒子,父親去台前讓他接任軍長,他卻率部起義了!

說起四川軍閥楊森,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有12個妻妾,他90歲之後還娶了年輕的女大學生,更讓人啧啧稱奇的是竟然還下了一個女兒,說明楊森的生命力是極端的頑強。楊森的一生有43個子女,但他最疼愛的次子楊漢烈,而且一心把他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可他在解放戰争中卻率部起義了,走向了父親的對立面。

他是楊森的兒子,父親去台前讓他接任軍長,他卻率部起義了!

楊森對于培養接班人這個事可謂是煞費苦心,在楊漢烈不滿14歲時就是送他到了北平的育英中學讀書,而此舉也讓年輕的楊漢列早早地接觸到了進步的思想,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讓他早早地體會到了日本侵略對中華民族的切膚之痛,因為那時正爆發長城抗戰,他曾和同學們一起走上前線慰勞官兵,經曆了抗戰的艱辛。于是,年輕的楊漢烈便決定棄學回川參軍。

作為楊森,當然樂見最疼愛的兒子能子承父業,不負他的一番苦心。但他對楊漢烈有一個要求,你必須從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來。于是,便在133師部安排了一個少尉見習參謀的職務給他,後來他也參加淞滬會戰,但因他是師部參謀與真正的前線還有很遠的路程,這讓他很苦惱,他希望自己能真正地沖上前線,成為一名勇敢的戰士。

他是楊森的兒子,父親去台前讓他接任軍長,他卻率部起義了!

是以,他決定報考軍校。1938年10年,楊漢烈終于考上了中央軍校第16期,但畢業後,父親楊森還是老規矩,要求他從基層開始鍛煉,先在20軍從排長做起。楊森對兒子的作派完全不同于其他軍閥,其他軍閥的兒子軍校一畢業起步就是個校官。而楊漢烈軍校畢業才是個排長,還是個搜尋排(相當于偵察排)的排長,其危險程度還特别高。

就這樣,楊漢烈一步步從搜尋排排長到騎兵連長再到特務營營長、上校團長,而且這一路幹的風險比較高的兵種。

他是楊森的兒子,父親去台前讓他接任軍長,他卻率部起義了!

這不是父親楊森冷血,沒有哪個父親不疼愛孩子的?直到第三次長沙會戰時,第20軍遭到400多個日軍的突襲,而當時第20軍的野戰部隊大都被派了出去,隻剩下楊漢烈的騎兵連。為了守住防線,楊漢烈帶着僅有的一個連140餘人,硬是頂住了日軍的進攻,最後堅持到了友軍的增援,當然他也成為了英雄。

但,這英雄在楊森心裡可是當得心驚膽戰,想想再不能讓自己苦心培養的兒子再放在第一線了。1945年1月,楊森趨調任貴州省主席時,把楊漢烈調到了自己的身邊貴州省保安部隊當了個教導團的團長。後來又擔任重慶市保警總隊少将總隊長、整編第79旅少将旅長。

他是楊森的兒子,父親去台前讓他接任軍長,他卻率部起義了!

1949年4月,楊森的看家部隊第20軍在江防戰役(渡江戰役)中全軍覆沒。楊森本打算是由兒子來重建20軍的,但考慮到楊漢烈年輕資淺,恐難于服衆,便由自己先兼着軍長,同時任命景嘉谟為副軍長代行軍長職權,而楊漢烈仍任79師師長。

但好景不長,我軍不久便大舉進軍大西南。本想把兒子“扶上馬再送上一程”的楊森在逃往台灣之前,急匆匆地把自己的20軍軍長之位交給了楊漢烈。

然而,這一紙任命讓原來的副軍長很不服氣,景嘉谟一怒之下便着兩個師出走了。楊漢烈見狀,也不勸阻。他來了一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因為他接下來将有一個令他父親都會驚訝得掉了下巴的大動作要做,是以這些人在反而不好辦,礙手礙腳的。

果然,1949年12月26日楊漢烈以第20軍軍長的身份率領所屬三個師在四川金堂宣布起義。

他是楊森的兒子,父親去台前讓他接任軍長,他卻率部起義了!

那麼,楊漢烈為何為率部起義呢?

首先得感謝楊森,是他把在青年時期的楊漢烈送到北平讀書,讓他接觸到了進步思想;二是楊漢烈看清曆史發展的趨勢,起義是順應曆史潮流的事情,讓同胞免受兵火之災;三是他與我軍沒有交戰的曆史,他與我軍沒有仇恨。

是以,在楊漢烈起義後,他的部隊也被編入解放軍第19師,他則出任第19師師長,後來還配合解放軍說服了20軍副軍長景嘉谟投誠。此後,他先後擔任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副主任、甘肅省民革副主委、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87年7月10日去世,享年68歲。

更多精彩文章:

他剛任命為軍長,老師就來策動他起義,他正猶豫之時,番号被撤了

他是國軍司令,曾參加過南昌起義,49年收到賀總一封信,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