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汽車行業十大年度熱點

2021年,車圈風起雲湧。逆全球化、疫情持續、晶片短缺和原材料價格暴漲等不利影響給汽車産業發展帶來了很多不确定性。而新一輪科技革命賦能汽車産業轉型,加速推進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數字化等發展,促使汽車産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小米、360集團等新玩家借勢以不同形式進入整車領域。

與此同時,汽車産業鍊供應鍊進一步重構。以甯德時代、華為等為代表的汽車供應商将觸角伸到整車領域,從純供應商變身整車投資者,或者深度參與造車。在此過程中,“整零”關系開始出現深刻變化,供應商逐漸從幕後走到台前。

回望不平凡的2021年,汽車行業發生了很多大事,其中蘊含着新挑戰和新機遇。《汽車縱橫》從中甄選出十大年度熱點,以管見汽車行業發展大勢。

2021汽車行業十大年度熱點

1 汽車産銷回歸正增長

2021年1-11月,我國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317.2萬輛和2348.9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5%和4.5%;與2019年同期相比,産銷分别增長0.5%和1.5%。在12月14日召開的“2022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中汽協預計,2021年全年汽車總銷量将達到2610萬輛,增長3.1%;2022年汽車總銷量達到2750萬輛,增長5.4%。回首中國汽車市場,2006-2015年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年均增速達到15.6%;2016 -2020年先增後降,其中2018-2020年連續三年下滑;2021年由負轉正,開始回歸正增長,車市回暖進入平穩增長階段。

縱橫快評

2021年汽車行業克服了重重挑戰,總體運作平穩,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扭轉了自2018年以來負增長的态勢。中國汽車市場剛需依然強大,新一輪技術革命加速汽車産業轉型,為汽車行業強勁增長提供了堅實可靠的基礎。目前中國汽車市場處于短期調整的尾聲,中長期将保持溫和增長态勢。

2 “芯痛”攪動車市一整年

晶片供應短缺成2021年繞不過的“坎”。從2020年12月開始車規級晶片供應緊張,到2021年受疫情、自然災害等因素疊加影響,部分晶片廠商被迫關停,晶片價格亦暴漲。2021年整年汽車行業都繞不開“芯荒”陰影,很多車企“等米下鍋”,終端傳遞深受影響。據AFS的資料,截至2021年12月19日,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産約1023.2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産198.2萬輛,占總減産量的19.4%。AFS預計,受制于晶片短缺,2021年全球累計減産1131萬輛。

晶片短缺危機持續一年,至暗時刻似乎已經過去,但“缺芯少魂”問題深刻影響着汽車産業安全觀。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實作中國汽車産業鍊供應鍊安全可控,已上升至國家安全戰略高度。

3 “雙碳”落地又邁出堅實一步

“雙碳”(碳達峰碳中和)是2021年的熱詞。國家層面不斷深化其頂層設計,并系統布局落地行動。10月,國家層面公布了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雙碳”工作的意見,提出了31項重點任務,明确“雙碳”路線圖、施工圖;随後,公布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對碳達峰行動作出總體部署,其中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漸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産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推廣電力、氫燃料、液化天然氣動力重型貨運車輛。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彙能力鞏固提升行動和綠色低碳全民行動等“碳達峰行動”。

2020年9月我國明确“雙碳”目标,2021年又切實深化“雙碳”頂層設計和行動方案,快速建構相關政策和行動體系,明确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對統一認識和彙聚力量具有重要意義。這必将加速汽車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

4 新能源汽車産銷量突破300萬輛

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遠超預期,呈現爆發式增長态勢。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創新高,分别達到302.3萬輛和299.0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也大幅提升,由2020年的5.3%提升至2021年1-11月的12.7%,其中11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19.5%。在2021年12月14日“2022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中汽協預判,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40萬輛,同比增長1.5倍;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500萬輛,同比增長47%。各方專家認為,《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21-2035)》中提出的“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占比達到20%”的中期目标或提前三年實作。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消費的爆發點和新增長點。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已由過去以政策驅動為主轉向市場驅動。其爆發式增長的主要動因是政策給力、市場需求強勁和技術進步等多輪驅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推動我國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戰略力量。

5 “重慶宣言”引領汽車行業發展方向

2021年11月10日,中汽協受中國汽車T10峰會委托,重磅釋出了“2021中國汽車T10峰會《重慶宣言》”。該宣言是基于10月16日在重慶舉辦的2021中國汽車T10峰會達成的共識。其内容包括勇擔“一定要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的曆史重任;堅持自主創新,加快技術突破;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踐行“雙碳”戰略,加速推動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立足新發展階段,擔當産業轉型責任,建構産業發展新生态;堅持以使用者為中心;加強行業自律,勇擔社會責任等六項共識。中汽協2008年搭建起汽車行業頂級交流平台“T10峰會”,最初其成員機關為前10家整車集團,現擴充為13家主流汽車集團和3家頭部科技企業。成員機關構成的變遷折射出近年來汽車産業的巨變。

“重慶宣言”诠釋了主場角色和使命擔當,凝聚行業磅礴動能,指引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吹響了中國汽車行業在新的曆史征程上的新号角。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主力軍,中國品牌汽車立足行業新發展階段,勇擔主場角色,為中國汽車行業發出最強音,推動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

6 資料安全類法規密集出台

2021年4月,上海車展特斯拉展台,一位身穿“特斯拉刹車失靈”T恤的女車主站在特斯拉展車上維權,引爆輿論。在此事件中,該女車主和特斯拉圍繞事故車輛的相關資料是否完整、真實與侵權等展開了“較量”。而6月30日滴滴出行低調在紐交所IPO後,7月2日國家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公告稱對滴滴出行啟動網絡安全審查,7月4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宣布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7月16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等七部門進駐滴滴出行開展網絡安全審查,12月3日滴滴出行宣布啟動在紐交所退市工作。這兩個事件的背後涉及從個人資訊保護到國家資料安全的問題。

2021年,國家密集出台了資料安全類法規。6月《資料安全法》通過,8月相關部門聯合釋出《汽車資料安全管理若幹規定(試行)》,9月工信部釋出《關于加強車聯網網絡安全和資料安全工作的通知》,10月《資料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等。它們與《網絡安全法》、《密碼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等共同構成了中國資料安全的法律保障體系。

這兩起案件從不同層面凸顯出資料安全的至關重要性。全行業需要共同確定國内和跨境兩個次元的資料安全與自由流動。監管部門有針對性地出台資料安全法規,明确資料治理方向,不僅有助于提升全行業資料安全意識,而且為企業資料安全保駕護航,為國家資料安全築起一道屏障。

7 中國品牌整體向上開創全新局面

2021年5-11月,由工信部指導、中汽協組織、主流中國車企參加的2021“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系列活動成功舉行。該行動包括舉辦由長安、比亞迪、東風岚圖、小鵬汽車、奇瑞等中國汽車品牌企業接力參加的“看見中國汽車”品牌巡禮全國行活動、成立并運作中國汽車企業首席品牌官聯席會(CB20)、舉辦線上線下品牌論壇等。活動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中國品牌成長故事,展現了中國汽車品牌挺進汽車強國的努力與實力,展示了“中國汽車”作為一個整體品牌的蓬勃活力和向上力量,得到了包括央媒在内的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和好評。據中汽協統計資料,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2021年呈連續增長态勢,前11個月平均份額達到44.1%, 比去年同期上升6.4個百分點。在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上,中國汽車品牌崛起正當時。

“2021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是中國汽車行業史上首個多品牌在同一主題下的聯合活動,開啟了中國汽車品牌整體向上發展的全新局面,呈現出中國汽車前所未有的攜手向上的全新氣象。“十四五”時期是汽車強國建設的關鍵五年,打造有世界競争力的中國汽車品牌是強國戰略重要支撐,“一定要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是汽車行業的曆史重任。在各級政府、行業組織、汽車企業和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汽車品牌整體向上,未來可期。

8 科技公司跨界入局開啟産業變革下半場

創新驅動、跨界融合是2021年汽車行業發展的又一主旋律,其中高科技公司成為推動這場變革的主角。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紛紛進入整車制造領域,掀起跨界造車新一波浪潮。2021年3月,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小米集團進入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100億元人民币,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9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成立。11月,宣布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2024年首車将下線并實作量産。而在12月23日,在萬衆矚目的華為冬季旗艦新品釋出會秀場,AITO品牌正式推出智能豪華SUV——AITO問界M5。AITO問界M5完全由華為消費者設計團隊設計。這家以“幫助車企造好車”為使命的科技巨頭在汽車行業的耕耘深度已超越了外界想象,成為2021年智能汽車領域的頂流“網紅”。

汽車産業已成為高科技載體。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面對智能電動汽車的巨大市場和發展前景,科技巨頭正裹挾着雄厚資本和汽車智能技術等優勢,高舉創新驅動和跨界融合大旗紛紛入局,将加速汽車産業變革,重塑汽車市場競争格局。

9 兼并重組重構汽車産業新格局

兼并重組成為2021年汽車行業的一大熱點,其中上半年就有超過67家公司公告完成85起并購重組事件,而華晨集團的破産重整尤受廣泛關注。2021年7月,遼甯檢察機關對2019年3月退休的華晨集團原董事長祁玉民涉嫌受賄、挪用公款、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案提起公訴。11月,身負巨額債務和高層腐敗醜聞的華晨集團進入破産重整程式。但其破産重整計劃一波多折。9月3日,法院裁定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案的重整計劃草案送出期限延長至2021年12月3日;12月3日,華晨集團旗下金杯汽車公告稱,法院裁定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計劃草案送出期限延長至2022年6月3日。早在9月,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産業集中度。

汽車産業屬于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兼并重組便于重整資金和技術優勢,提高汽車産業集中度。我國汽車工業已全面進入高品質發展新階段,高品質的兼并重組順應大勢,有利于推動汽車企業做大做強,建構汽車産業發展新格局。

10 汽車出口有望突破200萬輛

中國汽車出口呈現快速增長态勢,2021年出口量創新高。據中汽協的統計資料,2021年1-11月,汽車企業出口179.3萬輛,同比增長110.8%。其中,乘用車出口142.7萬輛,同比增長1.2倍;商用車出口36.6萬輛,同比增長77.0%。預計2021年全年出口有望超過200萬輛。近年來,上汽、奇瑞、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均在“出海”方面有卓越表現,很多車企正在推進全球化發展。新能源汽車出口有望成為中國車企走向世界的新優勢和新機遇。

2021年是中國入世20周年。站在曆史交彙的新起點,實作全球化是中國汽車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汽車産業“十四五”期間的重要任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建構,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并全面融入全球汽車産業鍊、供應鍊和價值鍊。中國汽車産業将迎來全球化發展的黃金期。

2021汽車行業十大年度熱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