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靖難之役,為何建文帝占據了絕對優勢,卻依然輸給了親叔叔朱棣

1377年朱允炆出生于應天府,他的父親是當時皇帝朱元璋的二兒子也是當朝的太子朱标。其實在朱元璋的心中自己的四兒子朱棣在軍事上頗有成就,而且很有自己當時的風範,而朱标雖是性情溫和但并不勇武。不過最終在朱元璋的萬分糾結下最終為了大明的利益,将太子之位給了自己的二兒子朱标。

靖難之役,為何建文帝占據了絕對優勢,卻依然輸給了親叔叔朱棣

父親身為當朝太子,朱允炆作為朱标的長子,自小便受到精心照料,而且在父親的教導下朱允炆聰明好學,短短的時間内就已熟讀儒家的經書,而且越是長大,朱允炆的性情也越是和自己的父親有着極為相似之處,溫文爾雅。不過好景不長,在他十四歲那年父親患上了嚴重的病症,為了能讓父親早日康複,朱允炆整日守在父親的身邊照顧,可最終父親依舊沒能挺過病痛逝世。

靖難之役,為何建文帝占據了絕對優勢,卻依然輸給了親叔叔朱棣

即便是太子朱标逝世,朱元璋也不願将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四兒子,而是在自己死後将王位傳給了自己一直十分喜歡的孫子朱允炆。為了能讓孫子更好地掌握王朝,在逝世前朱元璋将朝廷上的反對勢力全部清除,也把大多有功勞的大臣屠殺殆盡,隻為給自己的孫子鋪上一條平坦的道路。

靖難之役,為何建文帝占據了絕對優勢,卻依然輸給了親叔叔朱棣

1298年年僅21歲的朱允炆登上了皇位,年号建文。初登皇位的他沒有任何的治國的經驗。由于自小就是在儒家文化的渲染中長大,此時的他衷心的向往能夠實行他理想中的仁政,為此他在儒家學者的點播中朝堂對朝堂的言論以及形式上做了點較大的變革。

靖難之役,為何建文帝占據了絕對優勢,卻依然輸給了親叔叔朱棣

朱允炆的身邊有三位對他影響重大的儒家學者,他們皆是朱允炆的心腹,平日裡他們總一起用儒家的思想處理以及研究政務,但是這三人終究隻會讀書,缺乏實踐的意識以及從事事務的經驗,他們對問題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但是往往僅限于紙上談兵的表層,一點都不切實際。這才有了後來的燕王朱棣造反。

靖難之役,為何建文帝占據了絕對優勢,卻依然輸給了親叔叔朱棣

其實在朱棣朱棣造反之前,就已經有人向建文帝打過小報告,表示朱棣正在暗地裡不斷地招兵買馬,擴大自己的勢力。但得知此事的建文帝并未多想,僅僅隻是加強了對朱棣的監視,并沒采取任何的措施。在他的心中朱棣畢竟是他的叔叔,二人之間也是存在着親情,是以心軟的建文帝并不舍得向自己的親叔叔下手。

靖難之役,為何建文帝占據了絕對優勢,卻依然輸給了親叔叔朱棣

在靖難之役爆發之時朱允炆的軍隊被朱棣打得幾乎潰散之時,朱允炆仍舊對士兵們下達不要殺朱棣的指令,而這個指令也讓軍隊對這場戰争束手無策。對于朱允炆改革的政策其實已經令諸多的官員不滿,但他在朱棣造反之時依舊不忘進行改革,進而觸犯了大多朝臣的利益,而自己也是以孤立無援。

靖難之役,為何建文帝占據了絕對優勢,卻依然輸給了親叔叔朱棣

在朱元璋的部署下,朱允炆占自一開始就占據了絕對的優勢,但他最終還是失敗了。其實朱允炆失敗的原因,關鍵還是存在于他自身,他那溫文爾雅的性情之中少了一點做事的利索果斷。他的優柔寡斷,猶豫不決,錯失了許多能夠除掉朱棣的機會,不僅如此他對朱棣的仁慈也成為了他失敗的最終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