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王朝》張廷璐為什麼沒有供出三阿哥弘時是主謀?

導讀:這個其實不難了解,首先考場舞弊案張廷璐确實夾帶了考生這是第一;第二、售賣考題雖然是弘時在賣,但是伯倫樓已空具備很強時效性的賣考題的行為也成為了過去。第三、關鍵是即使說出弘時也沒有用,這相當于是皇室的家醜。俗話說疏不間親,事發後陰狠的弘時肯定把首尾都打掃的差不多了。為着幾乎注定沒有的結果而舉報皇子,以弘時的陰狠能不狠狠的報複。那樣即使不死,張廷璐全家都處于膽戰心驚當中這是不可能的結局。是以張廷璐是不會喊冤的,以自己一人換全家平安張廷璐也就認了。

《雍正王朝》張廷璐為什麼沒有供出三阿哥弘時是主謀?

張廷璐不用說肯定是整個案件的替罪羊,但是除了不能提上台面的主謀弘時外就他的頭最大。是以用張廷璐的頭來對雍正元年的科考舞弊案做個了結是最合适的。由于弘時參與在最大限度上被做了保密,是以以孫嘉誠為首的清流文官在此過程中充當了被利用的角色,客觀上推動了張廷璐的被殺。

科考舞弊案發生背景

雍正繼位後的雍正元年開恩科,為新朝積累後備人才。是以雍正非常慎重,并且親自拟定了考題。原話是:

朕親自手書,親自密封

在上雍正和上書房商議主考人選時老八廉親王舉薦了内閣侍讀學士張廷璐,雖然老八極力否則打着為國舉賢的旗号但是企圖拉攏上書房大臣張廷璐的目的是明面上的。這個人選也得到了老十三怡親王的贊同。

《雍正王朝》張廷璐為什麼沒有供出三阿哥弘時是主謀?

張廷璐這吓得白毛汗都出來了,因為當着雍正的面這廉親王也太赤果果了,好在有老十三怡親王的背書。可那也不行啊于是趕緊避嫌,在推辭不過後就舉薦了“崖岸清俊”在讀書人當中聲譽很高的李绂作為副主考。這個時候張廷玉也覺得弟弟做這個主考還是不錯的,再說有李绂輔助應該很順利的辦理下來。哪知道有後來的這場大禍。

《雍正王朝》張廷璐為什麼沒有供出三阿哥弘時是主謀?

當主考、副主考定完以後基本上就是選擇吉日公布考試日期了,但是此時有一個黑手深入了考試。這就是皇子弘時,弘時從小的教育和恩寵程度都比不了弘曆。但是自小與八叔親近的弘時也自然而然的學習到了對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

由于雍正是有名的冷面王爺,是以以剛正著稱的雍正家教也是非常嚴格的。是以弘時如果想奪嫡就需要錢和嫡系人,雍正剛繼位弘時還沒有更多來錢的道。但是他之前見識過八叔在康熙年間保舉自己人收錢的套路,于是除了有數的幾個打算收為己用的可以保舉過關的以外,其他的居然在伯倫樓賣考題賺錢。這也太低級了,但是弘時也沒辦法他沒有八叔經營的網絡。

《雍正王朝》張廷璐為什麼沒有供出三阿哥弘時是主謀?

但是弘時拿到了考題但是還得需要有人把打算收為己用的人帶入考場,于是弘時瞄準了主考張廷璐。這張廷璐看弘時貴為皇子,将來也有可能繼承皇位妥妥的一條大粗腿趕緊抱上去。二人一拍即合,其實張廷璐不聽也不行,有些事知道了就是死罪。但是張廷璐可不知道有人在公開售賣考題,再說他也打算帶幾個夾帶的自己人進入考場。

科考舞弊案暴露後張廷璐被冤死不敢喊冤的原因

在這場舞弊案中,副主考李绂是個關鍵人物。是他首先發現了伯倫樓有人公開售賣考題并且還和人家還價。其實他這種言行本來就說明他不相信這考題是真的,因為皇上說的很明白是他自己出題自己封存的根本不肯能洩露。

但是當考試開始後,李绂發現三道題完全一樣。考題洩露了一下子把李绂打蒙圈了。當李绂提出要終止考試,主考張廷璐當然不幹了勸說李绂考完後再說。并且威脅說可能涉及到皇親國戚。其實等考完後所有證據就都沒有了還查個屁啊。尤其是夾帶考生中還有張廷璐夾帶的七個人呢。

這個時候,李绂的“崖岸清俊”的性格爆發了。争執無果李绂出了考場尋求幫助,在三阿哥指點下他找到了皇帝的心腹李衛。李衛是個不怕事的,當下帶兵抄了考場查出很多夾帶的題目。案情從此真相大白于天下。

《雍正王朝》張廷璐為什麼沒有供出三阿哥弘時是主謀?

當八王爺聽到是弘時的時候也很吃驚,但是很快就想到了利用這個來推動弘時再必要的時候協助他。如果想達到這個效果就必然不能暴露弘時,是以他立刻對張廷璐說我盡力保你,但是你什麼都不能說否則就是株連九族殺無赦。威逼利誘這既是張廷璐不能至死沒有說出弘時的第一點理由。

《雍正王朝》張廷璐為什麼沒有供出三阿哥弘時是主謀?

廉親王果然說到做到,回到府中後召集九阿哥和十阿哥發動門人和朝中督撫等上折子保諾敏和張廷璐。這一來是因為保了這兩個人就是在雍正臉上抽了兩巴掌,二來也是保住張廷璐既拉攏了張廷玉又保證了張廷璐不會漏出弘時這個主謀。

其實張廷璐也想了,伯倫樓賣考題在事發以後估計依照弘時陰狠的性子早就把首尾處理的差不多了。此時說了弘時也沒什麼用,這是第二點。

再說說張廷玉,他了解弟弟不會做出這麼駭人聽聞的販賣考題案。是以他遲遲不上奏折請求誅殺張廷璐。因為人家冤枉啊,但是他也為難雍正等着他的折子好下決定。其實此時雍正已經明白大概是誰在搗鬼了,但是虎毒不食子如果弘時能懸崖勒馬這次就找個替死鬼算了。但是人家苦主還沒答應呢?你看雍正這号稱正直君王在自己兒子的時候也免不了有失公正。

在張廷玉左右為難的時候,又是這個号稱清官領袖的孫嘉誠替他拿了主意。因為全國半數以上的官吏都在保山西虧空案的主謀諾敏和科考舞弊案的主考張廷璐,是以嫉惡如仇的孫嘉誠号召清流上書要求斬殺二人,否則就辭官。這還不算完,他還跑到張廷玉的府上替張廷玉寫折子要求張廷玉上書大義滅親。其實他們是不了解内情,客觀上推動了張廷璐的被殺。

《雍正王朝》張廷璐為什麼沒有供出三阿哥弘時是主謀?

雍正見到張廷玉的折子,于是順水推舟的執行了張廷璐的死罪。并且要求在京四品以上官員觀刑。即使到了斬首的法場上,張廷璐也沒有像諾敏那樣高喊冤枉。因為他清楚的知道:關鍵是即使說出弘時也沒有用,這相當于是皇室的家醜。俗話說疏不間親,為着幾乎注定沒有的結果而舉報皇子就是把全家送上了鬼門關。不說弘時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如果說了那就是株連九族的大事。是以甯死不說,這是第三點原因。

小結:

張廷璐被當替罪羊殺死是朝局中各方勢力的推動後的結果,即使張廷玉不太樂意,但是忠君思想作怪最後也預設了這樣的結局。張廷璐因為有自己的考量,為家族安全計至死也沒有喊冤枉。

我是曆史縱橫帝,歡迎你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