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日志易創始人陳軍:大資料時代,日志搜尋唯快不破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化。”

當今世界,唯變不變。面對源源不斷的挑戰,以什麼來支撐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幾乎所有的企業家、決策者與科學家都會選擇創新,一波創新浪潮正席卷而來。

專訪日志易創始人陳軍:大資料時代,日志搜尋唯快不破

日志易創始人陳軍(左)接受CIO時代APP記者采訪 攝影/于麗娜

在這個創新的時代浪潮中,有這樣一位創業家引領着中國大資料日志分析市場,他便是北京優特捷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志易”)創始人兼CEO陳軍。

結束=起點?何嘗不是換種活法

9年前,一通大洋彼岸的獵頭電話讓39歲的陳軍毅然決定回國,結束了長達12年的矽谷修行。

衆所周知,矽谷是全球創新、創業和科技企業的聚集地,從計算機時代到網際網路 時代,再到如今的共享經濟時代,矽谷始終引領着世界創新潮流。在這裡,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敗,有些人扼腕歎息,可以說,“矽谷創新模式”是不可複制的。在矽谷網際網路行業摸爬滾打12年的陳軍表示,矽谷被譽為全球科技創新的“聖地”,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技術創新及人才流動,矽谷的人才流動性很強,而自己卻并沒有順應市場潮流。在矽谷工作期間,陳軍并未像其他人一樣,經常換工作,相對比較穩定。

專訪日志易創始人陳軍:大資料時代,日志搜尋唯快不破

陳軍向記者講述其工作經曆 攝影/于麗娜

與矽谷相比,中國的創新氛圍也越來越濃,從最初的商業模式創新逐漸向科技創新轉變。2009年深圳的科技發展已如火如荼,陳軍便在此時選擇回到深圳加入騰訊。在他眼中,一方面因為深圳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城市,一個移民城市,這與矽谷十分相似,深圳的人才也是來自國内各地、五湖四海。另一方面,騰訊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公司,員工相對年輕,公司管理比較扁平化,效率很高,特别是做事效率,這方面較矽谷而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3年後陳軍被挖到高德地圖任職進階副總裁,在他眼中,北京同樣是一個科技氛圍十分濃厚的城市。陳軍認為,如果說中國與矽谷最接近的地方,非北京和深圳莫屬,特别是北京的中關村有大量的高科技公司。

所謂追求,皆源于熱愛

1970年出生于廣東的陳軍,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從小便對計算機有着濃厚的興趣。陳軍回憶道,他6歲便開始接觸舊式的計算機打孔紙片,7歲開始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二進制”。對此,他向記者強調,母親是他的計算機啟蒙老師,對後來個人從事計算機這一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專訪日志易創始人陳軍:大資料時代,日志搜尋唯快不破

陳軍向記者講述其創業經曆 攝影/于麗娜

1998年,陳軍從美國南加州大學畢業,随後加入思科負責路由器的軟體開發工作,為他日後創立日志易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2006年,陳軍加入谷歌做網頁搜尋。陳軍向記者描述,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要爬100多億網頁”,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檢視前一天爬取的網頁處理錯誤資訊,用MapReduce寫程式來分析統計日志裡的異常情況。如果有未知錯誤出現,又得重新寫程式、調試,耗時且效率低下。

2009年,陳軍回到騰訊,在資料中心部門圍繞雲計算繼續從事日志處理工作。在日志處理過程中,仍需要自己寫程式來分析日志。

2012年,陳軍轉戰高德地圖。他向記者透露,當時每天都需要分析地圖使用者的行為日志,進行各種統計分析,使用的是Hadoop,即基于MapReduce的開源架構,分析起來還是不夠友善。另一種方法是用搜尋引擎處理日志,直接用搜尋引擎搜尋日志,非常友善,無需寫Hadoop程式,實時性較強,日志從産生到可以搜尋分析出結果可能僅僅在一分鐘之内,甚至幾秒鐘。陳軍強調,用搜尋引擎來處理日志是一種新的突破性技術。是以,他希望能利用新的技術來處理日志。

2014年,基于一直以來對計算機的熱愛和二十年來深度的行業積澱,陳軍創立了日志易。

創新牽頭,首創中國日志搜尋服務

如今,日志無處不在且非常重要,記錄着很多系統中使用者的重要資訊。而在過去,日志大多不被重視,散落在各台伺服器,問題出現後,工程師才登入生産伺服器檢視。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日志的重要性,将日志集中管理起來,使得使用者直接在日志集中管理平台上檢視日志,進行各種關聯分析。陳軍向記者解釋道,日志其實隻是一個通俗的說法,按照學術/技術性的說法,應該稱之為時間序列機器資料,它是機器産生的,帶時間戳。不僅僅是IT裝置産生日志,物聯網、各種傳感器也會産生大量的時間序列機器資料,這些資料在未來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網絡裝置、伺服器、作業系統、應用程式每時每秒都會源源不斷地産生日志,日志記錄了系統的資訊、業務的資訊、使用者的行為資訊,“日志易”則是将日志的價值挖掘出來,運用在運維監控、安全審計、實時業務分析以及物聯網上。

提及日志易搜尋平台,陳軍多次向記者強調,日志易屬于IT運維分析 ,IT運維分析是将大資料技術運用在IT運維産生的資料上,他将日志易特點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實時性強。日志從産生到搜尋分析出結果可能隻有幾秒鐘的延時。

第二,資料量大。大指的是“Big Data”,實時性強是實時大資料,即“Fast Big Data”,不僅資料量大,而且速度還要快。

第三,非常靈活。日志易是一個搜尋引擎,使用者可以搜尋日志的任何字段,同時,使用者的使用門檻也比較低。在分析方面,日志易實作了搜尋處理語言SPL(Search Processing Language),比普通使用者用的搜尋引擎更進一步,可在搜尋框裡寫SPL腳本程式進行各種統計分析,甚至機器學習。SPL腳本程式類似于SQL,但比SQL更加強大靈活,可以寫幾十行甚至上百行的SPL腳本程式。是以,日志易是一個在搜尋框裡可程式設計的實時日志搜尋分析平台,非常強大靈活。

創業不易,人才與進取需兼得

日志易自2014年成立至今,作為創業者,陳軍覺得創業本身是一件艱難的事。矽谷有一本書叫《創業維艱》(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難中之難的事情。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克服這些困難,便可以創造價值,個人本身也能獲得成長。時代在變,企業若想立于不敗之地,一方面需要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學習新的技術,不斷總結。另一方面需引入人才。陳軍向記者強調,在招賢納士的過程中,聰明、勤奮這兩條是他最看重的,由于技術在不斷變化,隻有足夠聰明、足夠好學、足夠勤奮的人,才能不斷跟着技術的發展學習新的技術。

專訪日志易創始人陳軍:大資料時代,日志搜尋唯快不破

日志易正直合作進取的企業文化 攝影/于麗娜

與此同時,企業文化作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陳軍對此也頗為重視,“正直、合作、進取”是他常挂在嘴邊的三個關鍵詞。在他眼中,正直首先是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合作是團隊的緊密合作,進取是指要有積極向上的創業心态。平時,陳軍身體力行,帶領員工一直踐行這樣的企業文化,将企業文化落實在每一天的工作和行動上。

莫忘初心,征程尚遠未來可期

在這個變化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主角,企業也不例外。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也需不斷疊代,與未來同行。作為企業掌舵者的陳軍,更是不忘密切關注新的動向,包括技術的動向和行業的變化,以及大資料、人工智能與創業方面的前沿熱點。

在未來,資料将變得更加重要,各種各樣的資訊都記錄在資料中,是以,如何将資料的潛在價值挖掘出來便顯得十分迫切。陳軍認為,資料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更加全面,各種各樣海量的資料都需要記錄儲存,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将其價值挖掘出來。另一個是不同資料之間需進行關聯分析。在此背景下,企業也要非常注重資料結果導向、市場導向、客戶導向,實行績效主義,用資料說話,所有的業務都要數字化。

專訪日志易創始人陳軍:大資料時代,日志搜尋唯快不破

日志易辦公環境 攝影/于麗娜

專訪日志易創始人陳軍:大資料時代,日志搜尋唯快不破

日志易所獲榮譽 攝影/于麗娜

在陳軍眼中,似乎一切可塑,前提是要不斷學習,密切關注行業變化。未來的征途無論星辰,還是大海,總歸值得期待。

人物檔案

專訪日志易創始人陳軍:大資料時代,日志搜尋唯快不破

陳軍,1970年出生于廣東,日志易創始人&CEO,美國南加州大學計算機碩士,前高德地圖技術副總裁,曾任職Cisco、Google、騰訊等國際知名公司,擁有20年IT及網際網路研發管理經驗,在資料中心、雲計算、大資料、搜尋和日志分析領域有豐富經驗,發明了4項網絡及分布式系統美國專利。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