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清明節的主旋律就是挂青。挂青的内容有打紙錢,做挂青糍粑,上墳山祭祀,吃挂青酒。

打紙錢

紙錢是挂青的主要祭祀品,在墳頭紙錢燒得越多,老祖先們就越有錢用,也表示子孫們越孝敬。是以有的人家在準備挂清的前幾天就開始打紙錢了。打紙錢也很有講究的:紙一定要是土紙,折疊後再用錢锉打空,每一張的錢挫印隻能是單數,打紙錢一定要男丁動手,是以我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紙錢,這一件事做好了,其他事才好按順序做起來。

做糍粑

清明節做的糍粑主要用作挂青,是以也叫做挂青糍粑。做糍粑就是女人的活兒了。做糍粑的主要用料是糯米和結米,如果要做成黑糍粑,還得加上野菜水牛花。所有原料都要磨成粉狀,用水攪拌均勻後,揉成團,再包上白沙糖或肉團,在火上蒸上一個小時就可以食用了,但剛出鍋的糍粑不能吃的,要祭祀完以後才能食用,否則是對祖宗的不敬。

上墳山祭祀

家鄉的挂青有着嚴格的風俗禮儀的,選取時間有規定,則二月清明挂後,三月清明挂前。挂青的人員通常是家庭的男丁,嫁出的女兒不允許去挂青的現場的。來到祖先的墓地後,先擺供品如燎熟的豬肉,農家米酒,農家茶,新鮮糖果,再裝好紅燭,點好香火,接着大哥跪于墳前,手執錢紙,邊向祖先告慰邊焚燒錢紙,殷請祖先對後人加以庇佑,告慰完成後,便是安排鳴炮,頓時炮聲響徹雲霄,驚動山谷。最後,衆人修整祖墳、清除雜草、樹枝、掘取較好的草皮覆寫于祖墳之上,完成後大家便一起品嘗祭品,由年長者講些先人事迹,激勵一番後人,就一同下山。

吃挂青酒

男丁們挂青回來後,女眷們早就把各種佳肴準備好了。有雞肉、鴨肉、鵝肉、都有是家養的土雞、土鴨,還有自己捉的泥鳅,時令小菜,這時誰有炒菜的好手藝都可以露一手,我也不推遲,下廚炒了鴨肉和鵝肉,這時整個堂屋飄蕩着菜香味,逗得大家垂涎欲滴。這時,二哥也不示弱,争着要炒泥鳅,我也樂呵呵地退出的廚房,因為嗆人廚房實在讓人受不了,再呆下去滿桌的好飯菜就無法吃下去了。

觥籌交錯中還是二哥炒的泥鳅最受歡迎了,沒有誰提到我炒的雞和鴨,我有一點失落,但我想今後會練好功夫,把菜炒得更好。飯後一家人一起談家常,說心事,其樂融融。

家鄉的清明令人難忘。

上一篇: “壞”同桌
下一篇: 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