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最真實的魏延,劉備和孔明處處庇護他,被殺原因超乎大家想象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魏延是蜀漢後期的一員猛将,也是個有才能的人,獻計出子午谷,也是他能力最有力的證明。還有就是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召集将領商讨關于漢中太守的人選,最初大家都以為會選張飛,可沒想到劉備最後選了魏延,劉備說我欽定你為漢中太守,你會怎麼幹?魏延說若曹操帶領天下兵馬來,我為大王阻擋,若其他将領帶着10萬兵馬來,我就将他們全殲”劉備一直是以識人用人最讓人稱道,于是就破格提拔魏延鎮守軍事重地,足見皇叔對他能力的欣賞與信賴。

三國最真實的魏延,劉備和孔明處處庇護他,被殺原因超乎大家想象

魏延也是個喜歡冒險的人,沒事總想搞個大新聞,他最初加入劉備的時候,是連着家眷、家兵、家臣還有全部家當一起來的。

此時的魏延就像一個瘋狂的賭徒一樣,把僅有的家當全部投到了皇叔這支股票上,結果投資成功了,劉備占領益州之後,也由潛力股徹底變成了優績股,魏延也由小兵升為牙門将軍,最終變成了威名顯赫的漢中都督

同時魏延也是個情商很低的人,《三國志》評價他“性清高”魏延不但目中無人,而且還藏不住話,是以也很容易得罪人。在史書中經常能講到魏延和别人吵架,一着急就要拿刀去砍人的情景,這種人隻能當基層不能當上司,而且地位越高得罪的人就會越多。

三國最真實的魏延,劉備和孔明處處庇護他,被殺原因超乎大家想象

現在很多人認為魏延和諸葛亮不和。這還真是誤會魏延了,魏延和諸葛亮隻能算政見不合,因為魏延愛冒險,而諸葛亮卻偏偏很謹慎,但私交并沒有沖突,要知道武侯可是三國超一流的政治家,政治家的特長就是調和陰陽、疏通關系,怎麼會和一個憤青吵架呢?

要說諸葛亮與法正也是明顯的政見不合,脾氣不符,但兩個人都是聰明人,是以相安無事。魏延那就沒法兒這麼精明圓滑,就因為諸葛亮不用自己的計謀,就公開發牢騷。

即便如此,諸葛亮還經常庇護魏延,魏延和劉琰不和,諸葛亮就批評劉焱并讓他給魏延道歉。魏延和楊儀發生沖突,諸葛亮愛惜兩個人的才能,經常從中調解兩人的關系,諸葛亮與魏延的關系就像是一個盡心的家長和一個調皮的熊孩子,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沖突更新,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是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并發兵攻之。

三國最真實的魏延,劉備和孔明處處庇護他,被殺原因超乎大家想象

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是以隻逃不戰,最後不但自己被殺,還被誅滅三族,關于魏延是不是要反叛的問題,在當時就已經定論了《三國志》中記載“魏延不北往投降魏國,而南往返蜀”其本意隻是為了殺掉楊儀等,并非想被叛蜀漢,是以說白了這是一場内鬥,一代猛将沒有死于戰場而死于内鬥。

三國最真實的魏延,劉備和孔明處處庇護他,被殺原因超乎大家想象

最後關于魏延的最熱門話題當屬子午谷了,毛主席曾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就是因為諸葛亮的謹慎,他在政治方面事必躬親,在軍事方面不出子午谷,關于子午谷之計是對是錯,曆來衆說紛纭,但是我覺得諸葛亮和魏延都對,魏延是大将有義務提議或服從,諸葛是統帥有權利拒絕或接受,萬一計策失敗全軍覆沒怎麼辦?但是如果這條計策成功那魏延就是第二個韓信。

這就是軍事博弈,好比一場賭博,後人可以随意評論,但現實中的籌碼卻是無數的人命,好了,以上就是對三國真實的魏延大概的陳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