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來、葉兆言、徐貴祥、莫言推新作,文學期刊上新了

【編者的話】進入2022新年,國内一批知名文學刊物紛紛推出新作,《人民文學》《收獲》《上海文學》《當代》《花城》《十月》等雜志開年第一期新鮮出爐或即将面世。

其中,既有莫言、阿來、葉兆言、徐貴祥等在各自擅長寫作風格版圖上的堅守,也有如艾偉、路内、孫頻、弋舟、周嘉甯等的叙事創新探索。一組組作品往時代和生活洪流的更深處開掘,勾連出當代中國文壇新春筆耕畫卷。

阿來、葉兆言、徐貴祥、莫言推新作,文學期刊上新了

葉兆言最新長篇小說《儀鳳之門》首發2022年第一期《收獲》。

儀鳳門是南京城北部通往長江岸邊的要道,北上、出征、打勝仗凱旋,都會經過這座城門。小說中,那一年,儀鳳門重修完工,楊逵拉着黃包車與儀菊、芷歆相遇,但他未曾想過,在不遠的将來,他竟然從人力車夫變成一位革命黨人,同這兩位女性陷入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中,并抓住下關地區的發展契機,成為商界名人。楊逵和他的兄弟水根、馮亦雄,以各自的方式卷入這動蕩時代,從懵懂無知的少年,到飽經風霜的中年,涉足革命、商界、政壇,他們好似與時代抗衡着,卻又為時代付出代價。個體與曆史在南京城裡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協奏。

孫頻《海邊魔術師》、曹寇《鴨鎮往事》、盧德坤《傳記作家》三個中篇,以及張惠雯《朱迪》與弋舟《瀑布守門人》兩個短篇,引人關注。在專欄“生活在别處”“明亮的星”之外,《收獲》推出新專欄“塵海挹滴”,刊發南京大學教授王彬彬第一期作品《廢墟與狗》。

阿來、葉兆言、徐貴祥、莫言推新作,文學期刊上新了

阿來最新長篇小說《尋金記》在《人民文學》2022年第一期首發了上部。小說中,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西南大山中,金礦上被盜走的大金子,導緻一個接一個生命消逝。他們都是過場者,但又都是令人過目不忘的人物。作家深湛的小說功夫不僅表現于此,更有對那個兵荒馬亂的時運、時局的深刻洞察,那是對無論貪者、惡者還是有望者、有志者都無法互相長久善待的境遇——物欲的事體與人性的悲劇,在筆法細緻環環相扣的曆時、共時叙述中,讓一個個筋疲力盡的人的故事,成為步步驚心的傳奇,串聯聲聲入骨的浩歎。至于下部,将進入新的社會大金子失而複得的故事。主編評價,在曆史選擇的鐵律與小說方式的微妙間,作品寫出審美的無窮張力,“我們熟悉的這位作家就是這樣一直出色,又一直令我們滿懷期待。”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新一年《人民文學》新設“人民閱卷”欄目,選輯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對本刊所發作品的熱情懇切的評語。

本期許多作品也與自然生态相連。徐剛非虛構《自然筆記》段段連天地、時時含性情、處處是學識,充滿了自然之思與旅人之道;沈念非虛構《大湖消息》實情在水在岸、世情在人在鄉、詩情在物在我;勞罕散文《西湖邊,有這麼一個小院》将大師留駐的曆史文化印迹還原并賦予深情的行道之思;劉文飛散文《納博科夫與蝴蝶》在求證的沖動中發掘隐秘關聯,辨認引領飛升的路徑……

阿來、葉兆言、徐貴祥、莫言推新作,文學期刊上新了

2022年第一期《上海文學》刊登莫言一組詩作,打頭詩《聶魯達的銅像》緣起于莫言與京師學堂中聶魯達銅像的一場心靈對話。

春夜,莫言一個人在大廳面對聶魯達的銅像,詩人之間有心靈對話。他用“沾了清水的絨布”拭擦聶魯達的銅像,想起了聶魯達的詩歌和人生,也回想起自己通路智利,通路聶魯達故居的往事。在莫言的冥想中,聶魯達不是銅像,而是依然輻射着激情的詩人,他和聶魯達銅像在詩中奇妙地互換着身份……

《上海文學》自2018年以來每年一月号都推出“短小說特輯”,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追求精英化與文學性的特質。今年“短小說特輯”推出石舒清《單耳子》、三三《來客》、周潔茹《一次出遊》等短小說,展現作家們各自叙事技巧和文學格調。徐皓峰“‘十七年電影’中的事故人情”、陳沖“輪到我的時候我該說什麼”、棉棉“心電之影”等備受歡迎的專欄依然與讀者相約。

阿來、葉兆言、徐貴祥、莫言推新作,文學期刊上新了

2022年第一期《當代》推出軍旅作家徐貴祥長篇新作《琴聲飛過曠野》,小說講述新四軍文藝隊特殊的童子班在火熱革命歲月裡的成長,戰火硝煙中飛揚的琴聲與唱腔,寄托了孩子們澄澈而滾燙的心,也代表着民族的希望。新作延續《曆史的天空》《馬上天下》《英雄山》等作品“英雄主義”核心,又在革命戰争傳奇書寫中灌注了靈動昂揚的少年氣。

北京冬奧會是2022年開年一大盛事,《當代》推出孫晶岩長篇紀實《中國冬奧》,全景記錄北京冬奧會的籌備建設,中國運動健兒的備戰曆程,以及冰雪運動與冬奧文化在我國的蓬勃發展,展示北京作為“雙奧”之城向全世界提供的冬奧“中國方案”。

阿來、葉兆言、徐貴祥、莫言推新作,文學期刊上新了

2022年第一期《十月》頭條是周嘉甯最新中篇小說《明日派對》。“二000年”已在文學叙事裡完成它的講述,《明日派對》于此刻回望世紀之初的未來想象,一個時代曾伴随人成長而後落幕。“我”、王鹿、潇潇,文藝青年們,在世紀之交的躁動、亢奮、期待和沮喪中生長、“逃亡”、聚散,“一道浪總是連接配接着下一道浪”,青春理想與時代精神,洪波湧動。

《十月》開辟聚焦生态文學的新欄目“大地之事”,将容納小說、散文、非虛構、詩歌等不同文類形式,有關自然生态與社會、文化的互動與往來,有關生态及其周邊美學、曆史文化、自然倫理、政治經濟學等多學科視域的引入,有關所有“大地上的事”。

阿來、葉兆言、徐貴祥、莫言推新作,文學期刊上新了

2022年《花城》第一期推出“花城關注·緻90年代”專題,收入艾偉、路内、徐則臣、王莫之、範偉等作家新作,主持人何平從文學處理社會經驗的角度來解讀,分析小說家們如何自覺地處理個人精神成長過程中的曆史遺産問題。

艾偉《幸福旅社》用“小鎮往事”,濃縮了一個欲望生态的市場年代;路内《體育課》是“少年熱血”的職校故事,回到90年代的青春起點;徐則臣《宋騎鵝和他的女人》鋪灑“故鄉”色調,展開鄉鎮圖景和煙火人心;王莫之《明天的煙》以音樂視角切入時代細史,書寫90年代至今的“黑膠文化”和其背後人群;範偉《走起書》以北大學子個人命運切入90年代,描述了一個時代的沉浮和可能性。

圖檔來源:雜志方

編輯:許旸

責任編輯:柳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