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四方面軍出秦嶺,敵人窮追不舍,陳錫聯急中生智撒了一地的銀元!

在第四次“反圍剿”中,紅四方面軍主力向黃麻地區轉移,一路上國軍衛立煌部、陳繼承部窮追不舍,在河口鎮地區紅軍與追擊之敵展開了一場激戰,雙方傷亡都很大,紅11師政委甘濟時、紅25軍軍長蔡申熙壯烈犧牲。

10月10日,紅四方面軍主力來到了黃柴畈地區(位于湖北省紅安縣),紅軍前腳剛到,陳繼承部的第2師就很快追到,紅軍與敵血戰至黃昏,國軍第2師傷亡慘重,副師長柏天民也身負重傷,遂後撤。但是這隻是暫時的勝利,因為附近的國軍第13師、第1師、第88師等部正在包抄而來,紅四方面軍二萬多人處在了即将被合圍的危險處境。

當天晚上,鄂豫皖分局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張國焘認為,反第四次“圍剿”中敵人的力量大大超過我們,我軍經過各次戰鬥未能完成擊潰敵人的任務,已完全處在被動、失敗的地位。根據地内的主要城鎮被敵占領,紅軍主力沒有周旋餘地,無法粉碎敵人的“圍剿”。隻有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外,才能儲存力量。如果将紅軍主力繼續留在根據地進行戰鬥,是毫無希望的。

紅四方面軍出秦嶺,敵人窮追不舍,陳錫聯急中生智撒了一地的銀元!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也完全同意部隊拉出去,他指出鄂豫皖根據地現在僅剩那麼一小塊地方,隻要槍一響,不用兩三個鐘頭敵人就會從四面八方合擊而來。由于敵情緊急,外圍敵人的合圍口子随時都可能完全紮死,加上與會者絕大部分都支援張國焘和徐向前的意見,于是會議做出決定,紅四方面軍主力跳出外線作戰。

但是究竟向哪裡轉移?當時東、南、北三面國軍都是重兵雲集,于是紅四方面軍一開始向平漢路以西轉移,因為這裡敵人兵力相對較少,堡壘也不多,至于最終的目的地實際上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當務之急是突破敵人的包圍。當時的參會者恐怕也不會想到,這一走就是三千裡。

紅四方面軍的西進并非單純的行軍,屁股後面有十幾萬的國軍窮追不舍,沿途還有當地的國軍截擊,可以說是走了一路打了一路。在湖北的棗陽新集地區,紅軍與相繼追擊而來的國軍至少6個師遭遇,經過血戰才突圍,紅31團團長林維權、紅33團團長吳雲山犧牲,這兩個團長是紅四方面軍裡面數一數二的優秀團長,徐向前非常的痛惜。

紅四方面軍出秦嶺,敵人窮追不舍,陳錫聯急中生智撒了一地的銀元!

1932年11月初,紅四方面軍西進到了鄂陝邊界的漫川關地區,趁敵人當時的合圍圈尚有缺口,紅12師第34團團長許世友率全團奪占北山垭口,為全軍打開通道,這一戰紅34團大部犧牲,擔任配合的紅73師第219團也傷亡很大,團長韓亮臣犧牲。

轉移途中,時任紅10師第30團特務連指導員的陳錫聯被安排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負責一路護送一百多筐的銀元,這是紅四方面軍當時全部的家當,陳錫聯帶領全連戰士們肩負起了這個重任。這是一個很苦的差事,因為一筐銀元是非常重的,陳錫聯和戰士們是負重行軍的,比普通戰士們要辛苦不少。

紅四方面軍翻越秦嶺後,還有敵人窮追不舍,紅11師一部在擔任後衛時被追擊而來的敵人纏住,陳錫聯和特務連也在紅11師附近,敵人追得很兇,師長倪志亮見到陳錫聯後,兩人一商量,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将一些銀元撒在了地上,追擊的國軍士兵一見,便紛紛去檢銀元,結果一片混亂,紅軍趁機一個猛攻将敵人打退,紅11師後衛部隊被解圍了。

紅四方面軍出秦嶺,敵人窮追不舍,陳錫聯急中生智撒了一地的銀元!

紅四方面軍繼續前進,南下漢中,在渡過漢水後一開始是準備在這裡建立根據地,但是陝南當時連年幹旱歉收,糧食極缺,人口也不多,而且這裡也非易守難攻之地,不利于應對敵人的”圍剿“,恰好此時四川諸軍閥正在成都一帶混戰,川北的田頌堯帶着主力去成都為劉湘助戰。于是,紅四方面軍在鐘家溝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決定進軍川北建立根據地。

要到川北就必須要翻越大巴山,當時正是12月,天寒地凍下着大雪,紅四方面軍指戰員們冒着嚴寒穿着單衣和草鞋,在艱苦的環境中跋涉,翻越大巴山,上山七十裡,山上七十裡,下山七十裡,這二百一十裡的路程紅軍整整走了兩天,翻越大巴山後,紅四方面軍在十幾天内就占領了通江、南江、巴中三縣的大部,川陝根據地的建立開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