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需要大改!隻要提及二戰德軍,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幹淨帥氣的制服,高昂的鬥志等等。但到了蘇德這個慘烈的戰場上,這種德軍形象往往卻被殘酷的現實打破。如果要說起德軍最落魄的一場突圍戰役,那麼這場“切爾卡瑟戰役”絕對會被提及,雖然這并不是一場決定性的大戰役,但德軍的狼狽和紀律性,無疑都同時展現了出來!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二戰德軍

1942年夏天以來,此時的南線戰場一直是蘇德戰場上的焦點,蘇德雙方最強的主力集團軍在這裡展開着激烈厮殺。而南線德軍前線有一個非常顯眼的卡涅夫突出部,從軍事上講,德軍應該放棄這個突出部,拉平戰線較為有利,但希特勒卻不答應那麼做!

希特勒認為這個突出部在蘇聯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和第二方面軍間打入的一個楔子,甚至還幻想以此為跳闆對蘇軍全線發起反擊,但由于他的固執己見,曼施坦因隻能下令德軍不得後撤,務必死守切爾卡瑟突出部,但最終極釀成了突出部内德軍的悲慘逃難之役。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1944年初,蘇聯兩個方面軍對德軍的卡涅夫突出部形成夾擊之勢,為掌握主動權,蘇軍集結總兵力約15萬人,對兩登陸場間卡涅夫突出部德軍形成合擊之勢,為了取得向南布格河自由行動的權利,蘇軍決心拔除這個突出部眼中釘。

1944年1月28日,以蘇聯近衛第五坦克集團軍為首的精銳部隊完成了對突出部德軍的合圍,史稱“切爾卡瑟鋼鐵口袋”,德軍一共兩個軍6萬多人被困在裡面,其中唯一的裝甲師是著名黨衛軍“維京師”。當時時正值冬春,雨雪不斷,戰場上道路泥濘不堪,其實不适合大部隊作戰,可蘇聯人卻偏偏標明這個時候進攻,在他們看來惡劣氣候恰恰有攻擊突然性。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曼施坦因和同僚

當希特勒突然得知卡涅夫突出部德軍被圍時,他驕狂的認為這是德軍的奇恥大辱,他嚴令切爾卡瑟的德軍固守待援,同時指令曼施坦因組織精銳裝甲部隊對其解圍,并尋找戰機殲滅圍困切爾卡瑟的蘇軍。元帥曼施坦因于是集結兵力,希望在解圍的同時也能重創蘇軍,不幸的是他高估了自己手中的實力。

前去解圍的德軍部隊受到蘇軍的頑強阻擊,不久便再不能前進一步。而他們和在包圍圈内外的德軍僅距離不到10千米,但是這最後10千米的路程,對已精疲力竭的被包圍德軍來說,是無論如何也到不了的,外圍的曼施坦因無奈地電告被圍部隊:救援部隊力量已經耗盡,你部隻能自行突圍。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落寞的德軍士兵

被圍德軍最高指揮官是施特黙爾曼将軍,他接收到曼施坦因的電告心情極為沮喪,他最後決定把突圍的時間定于16日晚上,因為那時地面冰凍,比較有利于行軍,同時晚上能見度極差,有利于德軍隐蔽自己的行動。

當晚真的下起了暴風雪,能見度僅10~20米,真是天賜良機,被困的6萬德軍馬上丢棄了所有火炮、辎重,他們甚至含淚放棄了2000餘名重傷員。施特黙爾曼将軍布置好突圍步驟後,平靜地對部屬說:“我将與後衛部隊一起,兄弟們,包圍圈外見”。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施特黙爾曼将軍

包圍圈内德軍以“維京”師為先頭,在坦克掩護下企圖悄悄突圍,而蘇軍在德軍的突圍方向上擺了五道阻擊線,前兩道是步兵,第三道是炮兵,第四、五道分别是坦克和騎兵。德軍突破蘇軍前三道防線時僅遭遇微弱抵抗,當時德國人都以為已經安全脫險,士兵們個個朝天鳴槍,歡呼雀躍。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噩夢才剛剛開始,2月17日清晨大約6點,在突圍德軍到達一片開闊地時,埋伏多時的蘇軍坦克和騎兵突然大量出現。T34坦克排成密集的隊形沖進德軍擁擠的行軍縱隊,肆意碾壓已經散開隊形的德軍官兵。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蘇軍坦克都盡量不開火射擊,以免誤傷身邊的坦克。它們将德軍卡車撞翻,從拖車和馬車上碾壓過去,像壓碎一個個火柴盒,車上的德軍傷員和戰馬都被坦克碾成了肉餅。而蘇軍騎兵則跟在坦克後面,追逐着逃散的德軍士兵,揮動戰刀猛砍猛殺,甚至連投降德軍士兵舉起的雙手也被劈掉。

當幸存德軍密密麻麻地湧向蘇軍陣地前沿時,又被機槍成排掃倒,據說這場戰役中一個農莊的蘇聯女莊員就用輕機槍射殺了上百名德軍官兵。戰鬥打到這個時候已經稱不上戰鬥了,完全變成了蘇軍單方面的屠殺。

然而,蘇軍在這次阻擊行動中卻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他們認為德軍突圍人數僅有2萬人,而實際上卻是超過4萬德軍奔逃而來,對敵人數量判斷失誤,最後導緻蘇軍阻擊兵力其實也嚴重不足,也給了這些德軍最後的一線生機。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蘇軍對德軍展開追殺

而且在這場極盡悲壯慘烈的突圍戰中,“維京”裝甲師也發揮出了北歐海盜精神,他們的坦克手們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血性,以他們的“豹”式坦克奮不顧身抵擋着蘇軍T34坦克的沖擊洪流,拯救出了許多陷入絕境的德軍官兵。特别是“維京”師的後衛營坦克在這場生死對決中全軍覆沒,最後隻有5人成功突圍。

但幸運的是,突圍中的絕望德軍最終沖上了附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239高地,并在經過殘酷的白刃、肉搏後,終于逃脫蘇軍炮火的覆寫和坦克履帶的碾壓,于2月17日中午時分他們順利抵達格尼洛伊提基河北岸。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這條格尼洛伊提基河是德軍突圍路上最後一道障礙,寬達30米的河卻沒有橋梁,但隻要過去了就可以到達安全地帶了。這時,蘇軍的炮彈已開始在河岸上爆炸,德軍官兵隻有一個選擇:丢掉武器全部遊過去!盡管氣溫是零下5度,但德軍官兵還是争先恐後地跳入河中,拼命向對岸遊去。

從古今中外的戰史看,在這種前有大河、後有追兵的情況下,軍隊是非常容易瓦解的,但德國人特有的紀律性卻在此時挽救了他們:許多德國軍官自發地站出來維持岸邊的秩序, 大聲鼓勵士兵們“堅持住,過河就到家了”,在他們的指揮下,士兵們有的帶着簡陋的救生工具,有的互相幫助,會遊泳的幫助不會遊的,強壯的幫助體弱的,甚至傷員也大多被強壯的士兵擡着遊過河去。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但依然有許多人因體力不支而沉入河底,渡河過程中至少有數百人慘被淹死。下午,突圍德軍又在下遊發現了一段河水較淺的地段,于是許多德軍官兵得以比較容易地渡過了河,進而最終跳出了蘇軍的合圍圈。

讓德軍高層感到安慰的是,這場戰役沒有成為第二個斯大林格勒:被困的6萬8千名德軍官兵中,最後有4萬多人脫險,脫險比例高達66%。然而,沒能逃出來的德國人是悲慘的,包括施特默爾曼上将在内的其餘官兵卻長眠在了雪原之上,而就算僥幸逃命成功的德國士兵,對這段可怕經曆将在他們心裡印刻上一輩子的陰影。

這次慘烈突圍戰後,蘇軍統帥科涅夫大将來到戰場,他看到沿着德軍突圍的路徑,德國人屍橫遍野,眼前的情景使他十分震驚!他在戰後回憶叙述道:“我在戰争中見過數不清的血腥場面,但很少見過在如此小的區域裡有那麼多德國人屍體。”

德軍悲慘逃難之役:投降士兵舉起的雙手被劈掉,上将親自戰死沙場!

蘇軍打掃戰場時,在戰況最激烈的高地上最終也找到了施特默爾曼上将的屍體,他手裡緊緊握着一支步槍,他的身旁躺着維京師的後衛營,這支擔任阻擊任務的小部隊以全數戰死的代價換來了大量同胞的生還。看着眼前一幕,同為軍人的科涅夫大将禁不住深為感動,他親自指令以軍禮安葬這位倒在後衛陣地上的德國将軍,二戰納粹德軍雖然是邪惡軍團,但這位德國将軍卻無疑是優秀且盡責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