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助蔣赢得中原大戰,為何走上“反蔣”道路,死在毛人鳳之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在文章的開頭,先來一段《鄒忌諷齊王納谏》中的内容。

抛開這段文字的背景故事,單單從字面意思來了解就是,但凡是得到自己人的稱贊,都不要沾沾自喜,因為裡面包含了太多的難言之隐,或許是單純的情感傾向、或許是地位尊卑所緻、亦或許是有求于及。

是以我從中總結出一個真理:

敵人的稱贊才是對自己最客觀的評價。

在日本全面侵華戰争爆發之前,日本人對于中國的軍事能力和軍事家是十分不屑的,他們認為當時的中國真正夠資格稱之為軍事家的隻有“三個半”,他們分别是蔣百裡、白崇禧、楊傑、劉斐。

助蔣赢得中原大戰,為何走上“反蔣”道路,死在毛人鳳之手?

楊傑

PS:其中劉斐因為一隻眼睛失明,是以被日本人稱之為“半個軍事家”。

本篇文章介紹的是楊傑,出身滇軍的他為追求進步東渡日本求學,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在蔣介石身邊任職參謀長,成為蔣不可或缺的軍事臂膀,最終也是死在了這位老上司的暗殺令下,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楊傑的軍事才能和地位究竟有多高呢?除了日本人的尊崇之外,他還與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蔣百裡并稱為“南楊北蔣”。他後來能和蔣介石如膠似漆,有很大的偶然因素。

前面我們說道,楊傑當初為了追求進步才到日本求學,放棄了原本屬于自己的中将軍銜,雖然自己遠離了戰場的硝煙,但仍時刻關注着國内局勢,同革命軍的許多将領保持着密切的聯系,剛回國就成為了國民軍第三軍的參謀長,之後又參與國民革命軍北伐。

助蔣赢得中原大戰,為何走上“反蔣”道路,死在毛人鳳之手?

1929年,蔣介石任命楊傑為任陸海空總司令部總參謀長,參與指揮了蔣介石同桂系、馮玉祥、唐生智的戰争,并大獲全勝,由此成為蔣真正的心腹。

正是因為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和赤膽忠心,1931年楊傑被任命為陸軍大學校長,開始為國家培養優秀的軍事人才。其實這也是蔣介石的一步棋,讓别人擔任陸軍大學校長這個職務蔣是不放心的,因為别人對自己并不是絕對的忠心,是以他們教導出來的學生也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對于楊傑,蔣介石是放心的,是以讓他去培養人才,忠于自己的機率要高的多。

助蔣赢得中原大戰,為何走上“反蔣”道路,死在毛人鳳之手?

事實真的如此嗎?蔣介石太小看楊傑作為新一代軍人的品格了。

雖然楊傑之前盡心竭力幫助蔣介石赢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但這并不是楊傑忠于蔣,而是楊傑終于革命,他認為蔣介石是真正的革命家,可後來楊傑才認識到自己錯了。從廬山訓練團頂撞蔣介石,到盧溝橋事變後被撤掉總參謀長職務,楊、蔣的“蜜月期”似乎已經過去,二人開始漸行漸遠。

抗日戰争結束之後,楊傑真正看透了蔣介石,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獨裁者,為了建立自己的“一言堂”不惜向戰友下手,這樣充斥着軍閥氣息的統治者怎麼能夠追随,是以楊傑拒絕了蔣介石對他出任雲南省政府主席的任命。

“蔣介石是獨夫,他不垮台我就去當和尚,過去的革命過去了,現在要重新來。”

正是因為楊傑的所行、所言處處透漏着“反蔣”的意圖,是以遭到蔣介石深深的厭惡,也就有了後來毛人鳳暗殺事件。

助蔣赢得中原大戰,為何走上“反蔣”道路,死在毛人鳳之手?

毛人鳳

1948年9月9日,楊傑化名楊漱石遠赴香港,但消息走漏,軍統局長毛人鳳立刻報告了蔣介石,得到了“對楊制裁”的訓示後,立刻指令在香港的葉翔之主持此行動。9月18日下午,居住在灣仔軒尼詩大道260号的楊傑被葉翔之、韓世昌堵在樓下,兩聲槍響之後,楊傑倒在了血泊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