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網際網路沒人惦記“當第一”

2022年,網際網路沒人惦記“當第一”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黎明,編輯 | 魏佳

過去五年,中國網際網路有兩個重要的年份。一個是2018年,那是創業黃金時代結束的一年;另一個是2021年,網際網路巨頭集體遇挫。

12月31日給2021年的資本市場畫上了句号。中國前十大上市網際網路公司,名單相比2020年并無太大變化,但市值加起來蒸發了近8000億美金。

2022年,網際網路沒人惦記“當第一”

資料來源 / 東方财富Choice 資料截至2021年12月31日

騰訊還是坐着頭把交椅;排第二的阿裡,從6000億美金的體量墜落至3000億美金;美團保住了前三,但市值被甯德時代超過;拼多多、小米掉出千億美金陣營,不敵中石油;小鵬汽車首次進入前十;2021年上市的滴滴,則根本沒有上榜。

網際網路巨頭們往日的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硬科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造車新勢力逆勢崛起。

人們曾發明了很多詞彙,來形容中國網際網路的格局。

從三分天下的BAT(百度、阿裡、騰訊),到多家争雄的TABLE(百度、阿裡、騰訊、小米、360),到迅速崛起的小巨頭TMD(頭條、美團、滴滴),再後來百度掉隊、美團上位變成ATM(阿裡、騰訊、美團),以及維持了很久的AT(阿裡、騰訊)。

但是回顧2021年,我們卻找不到一個合适的詞,來形容當下的格局。

在資本的裹挾下,幾年前,巨頭們的語境是競争,是“爾要戰,便戰”,在2021年的反壟斷和一系列監管之下,巨頭們學會了低調和收斂。

大而不倒,已經成為過去式。隻有遭遇了現實的毒打,巨頭們才知道自己究竟有幾斤幾兩。

2021年對中國網際網路的影響,會比很多人以為的要更為深刻和久遠,這是遊戲規則被改寫的一年,也是網際網路江湖鐵王座隕落的一年。

有人跌倒,有人出局

傳統的網際網路格局正在瓦解。

有一些巨頭在2021年摔了一跤,跌倒了,還沒完全站起來,比如美團。

美團是前幾年跑得最快,摔得也最疼的一個。從外賣騎手困在算法裡,到商家聯合控訴要求降傭金,到騎手社保問題難落地,這些問題就像三座大山,在2021年壓得美團喘不過氣來。

美團是阿裡之後,第二家遭遇反壟斷的網際網路巨頭。美團市值在2021年從最高的3400億美元,跌至年底的1773億美元。

2019年才艱難扭虧為盈的美團,整個2021年都在虧損,且金額越來越大,現在已經連虧四個季度。2021年10月,美團被監管部門處以34.42億元罰款。

2022年,網際網路沒人惦記“當第一”

資料來源 / 美團财報

整改之後,美團的業務依然能打,資本市場依然有人看好。但三座大山跨不過,美團就無法安全着地。

同樣在2021年跌倒的還有貝殼。貝殼曾被資本市場寄予厚望,2020年8月上市時,貝殼的市值超過了地産龍頭股萬科。2020年底,貝殼以729億美元的市值,位列中國上市網際網路公司第八位。

房地産行業在2021年迎來下行周期,以恒大為代表的一批房企暴雷,上萬億的債務讓業内咋舌。在這樣的背景下,跟房地産行業唇齒相依的貝殼,也難獨善其身。

另外,貝殼創始人左晖在2021年去世,貝殼還在臨近年底遭遇了渾水做空。貝殼曾是2020年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但2021年掉出了榜單。

不過,對于那些跌倒的巨頭而言,隻要活着,隻要業務基本面沒變,就還有爬起來的機會。

還有一些巨頭在2021年跌下神壇,以各種不同的姿勢。

最典型的是阿裡。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中國網際網路就一直是AT格局,阿裡和騰訊占據了最頂端,市值遠遠超過其他公司,二者此消彼長,咬得很緊。而且在很多時候,阿裡的市值還要高于騰訊。

2022年,網際網路沒人惦記“當第一”

騰訊阿裡曆年市值對比資料來源 / 東方财富Choice

但2021年的結束,意味着這一格局的瓦解。阿裡的市值縮水至3220億美元,跟騰訊之間差出來三個拼多多,這在過去這些年是從來沒有過的。此外,螞蟻集團上市失敗,估值一縮再縮,員工期權加速貶值。

拼多多的跌落則顯得悄無聲息。2020年底的時候,拼多多以2200億美元市值,位列中國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跟第三位的美團隻相差35億美元。

2021年三季度财報釋出後,人們突然發現,拼多多的增長也是會見頂的,用市夢率撐起來的高估值終要面臨考驗。當天晚上,拼多多股價跌去16%。從2021年初最高點至年底,拼多多市值跌去了70%,早已不夠千億美元。

段永平也在當年12月說,“一直沒看懂它的商業模式。”在瘋狂擴張的年代,拼多多是崛起最快的,但在泥沙俱下時,它也是跌得最慘的。

2022年,網際網路沒人惦記“當第一”

段永平雪球言論

至于百度,則在兩年前就已掉隊,先後被美團、拼多多、京東等反超,勉強留在了巨頭前十名單中,但要再回前三,幾乎是不可能了。

還有一些巨頭,可以用“消亡”來形容。

有兩家公司,在2021年的巨頭榜單中徹底消失了,它們是好未來和新東方。2020年底,在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市值榜中,好未來排在第12位,新東方排在18位。而從2017到2019的三年間,好未來一直位列前十。

“雙減”之後,一個千億市場轟然倒塌,巨頭徹底消亡。2021年結束時,好未來和新東方的市值分别為25億美元、35億美元。

曾經霸氣外露的滴滴,在美股上市後,現在的市值隻有240億美元,排在蔚來、小鵬、理想之後。很難想象,這是一家燒掉了大幾百億人民币的出行巨頭。遭到安全審查後,滴滴APP至今尚未重新上架。

還有一些小巨頭,比如愛奇藝,成立至今虧了十年。2021年偶像選秀節目宣告涼涼,超前點播被取消,短期内看不到盈利曙光,愛奇藝市值跌去84%。還有跨境網際網路券商富途,在2021年被指“無照駕駛”,面臨合規風險,另外,企業境外上市放緩,券商坐起了冷闆凳。2021年它的市值從259億美元跌至63億美元。公司的基本面已經發生變化,高估值的海市蜃樓破滅了。

對于很多網際網路巨頭而言,2021年是價值重估、格局重塑的一年。跌倒、出局,很多東西再也回不去了。

有人崛起,有人低調

還是有公司在擴張,在往上爬。比如造車新勢力。

2021年,蔚來、理想、小鵬的月傳遞量節節攀升,11月全部過萬,12月再創紀錄。

2022年,網際網路沒人惦記“當第一”

高速增長的業績,帶動股價上漲。2021年,理想的市值增長了27%,小鵬增長了31%,在中概股中獨樹一幟。蔚來坐穩了巨頭市值前十的位置,小鵬首次上榜,理想排在第12位。

給這些車企配套電池的甯德時代,更是志得意滿,在2021年成為創業闆首個萬億市值公司,被人們稱為“甯王”。按市值計,這家電池廠商超過中國所有車企,超過京東拼多多,也超過了美團。

它們所處的新能源賽道,是當下最火熱的賽道。

這一點從巨頭們的業務布局也能看出來。市值前十大上市網際網路公司中,有三家是親自下場造車(小米、百度、蔚來),還有三家是大筆投資了造車公司(騰訊、阿裡、美團)。

要有科技含量,杜絕資本無序擴張,這是擺在網際網路巨頭面前最大的現實。

2021年下半年以來,習慣了平台玩法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開始收縮。火熱的社群團購大戰降溫了,小玩家出局,剩下的幾個巨頭休戰,滴滴在三季度對橙心優選計提了208億元的損失。

讓商家苦不堪言的二選一停了,讓小商小販抵制的價格戰停了,讓家長雞娃内卷的教育訓練班也停了。巨頭們也明白了,美股不再是最優解,港股成為新的選擇。2021年,随着百度赴港二次上市,BAT三巨頭在港股會師成功。另外,大批中概股在港股二次或雙重上市,如攜程、B站、汽車之家、微網誌、小鵬、理想等。

網際網路巨頭更加重視宏觀政策,同時,掌舵巨頭的大佬們,變得更加低調。

3月,黃峥辭任拼多多董事長,由聯合創始人、CEO陳磊接棒;5月,張一鳴卸任位元組跳動CEO,聯合創始人梁汝波接任;9月,京東宣布京東零售CEO徐雷升任京東集團總裁,成為名副其實的二把手。

功成名就之後,大佬們或真誠或假意退隐,有意逃離聚光燈。

整個2021年,公開發表犀利觀點的大佬少了。前幾年,大佬們烏鎮夜宴,談笑風生,已經成為曆史。

被反壟斷之後,王興将自己的“後花園”——飯否賬号設定為僅三個月可見。過去這些年,王興在飯否上累計釋出了2萬多條動态,現在他開始控制自己的表達欲。

8月底美團釋出二季度财報後,王興在朋友圈而非飯否釋出了一個動态,說美團這個名字裡有兩個字,“美”意味着“好”,“團”意味着“一起”、“共同”,是以“美”和“團”合起來就是“一起更好”,也就是說“共同富裕”本身就植根于美團的基因之中。

2022年,網際網路沒人惦記“當第一”

王興朋友圈

在王興這一番解釋後,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也發了個朋友圈:“58同城,确實是來自:我們一起發,共同富裕。”然後他又補了一句:“主業也确實是為人民服務。”

真是極具創新,且合乎規範的解釋。

大佬們的話所傳達出的信号其實很明顯。這說明巨頭們已經認清現實,找準了自己的定位。

2022年,網際網路江湖争什麼?

過去十多年,稱王稱霸是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的目标。網際網路行業是赢者通吃,馬太效應明顯,隻有進入行業前三,甚至是成為絕對頭部,往往才有繼續存活的機會。

上漲的股價,膨脹的市值,意味着能更低成本在資本市場融資,擷取更多彈藥繼續投入到競争中,搶占更多市場佔有率,提升行業排名,坐上鐵王座。

不過,這是過去的故事了。

2022年的網際網路江湖,鐵王座不香了,共同富裕、互通互聯,才是巨頭們要考慮的事。

騰訊在2021年号稱要拿出1000億,其中500億用于“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500億用于“共同富裕專項計劃”。而計劃覆寫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鄉村振興、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層醫療體系完善、教育均衡發展等民生領域。

緊随騰訊之後,阿裡也在2021年9月宣布,啟動“阿裡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将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助力共同富裕。行動的方向包括五個方面:科技創新、經濟發展、高品質就業、弱勢群體關愛和共同富裕發展基金。

兩大超級巨頭都表态了,其他巨頭們也得有所表示。拼多多設立了100億元的農業科技專項,把重點放在了扶貧助農;京東開始給自己貼上“新型實體企業”的标簽,淡化網際網路平台色彩。

相信在未來,還會有更多巨頭投入到共同富裕的浪潮中。

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下,巨頭們過去熱衷的城池之争、邊界之戰,好像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以電商争奪為例。電商業務的競争和對抗,是過去這麼多年騰訊和阿裡之間一個長久的話題。電商曾一直是騰訊的軟肋,卻是阿裡的大學營。為了對抗阿裡,騰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自營電商,但效果平平,最後靠入股京東才扳回一局,後來又靠投資拼多多,形成了與阿裡電商分庭抗禮的局面。

然而,2021年12月23日,騰訊突然宣布,将所持有的約4.6億股京東股份作為中期股息派發給騰訊股東。派發完成後,騰訊對京東的持股占比将從17%降至2.3%,不再是第一大股東。

騰訊“清倉式減持”的操作讓業内震驚。“收兵了,休戰了,不打了。”有人評論。

另外,9月以來,工信部要求網際網路企業停止“屏蔽網址連結”行為,分階段分步驟地實作互聯互通。一直以來,微信和淘寶之間都不互通,二者分立割據。使用者在微信不能順暢地分享來自淘寶的商品資訊,在淘寶裡也無法使用微信支付。現在官方要求巨頭之間打破藩籬,主動握手言和。

這個階段,巨頭中唯一還四處叫嚣,氣勢逼人的,應該就隻有位元組跳動了。“頭騰大戰”打了很多年,直到現在也沒有結束。

但無論如何,像過去那種聲勢浩大的兩軍對壘,短期内是不會出現了。競争依然存在,不過火藥味淡了很多,而且方式會更加低調。

2021年過去了,這是網際網路行業艱難的一年。不過,我們也不必過于悲觀,即便是經曆了寒冬,經曆了波折,網際網路的故事不會結束。

站在2022年的起點,網際網路行業還會繼續發生改變,更新疊代是網際網路世界的永恒主題。迎接變化和挑戰,是巨頭們在2022年還要做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