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後”版畫藝術家檀俊竈:以刀代筆 氣象萬千

“70後”版畫藝術家檀俊竈:以刀代筆 氣象萬千

檀俊竈在制作版畫。記者 馬麗清 攝

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 通訊員 陳曉靜

版畫是一門集繪畫、雕刻、拓印于一體的古老藝術。馬尾區“70後”版畫藝術家檀俊竈以刀代筆,刻畫萬千氣象,緻力于賦予這門古老的藝術新的生命。

版畫藝術一般指木刻版畫。簡單來說,就是先在木闆上畫好草稿,然後用刀刻上圖案,再在上面塗上顔料,蓋上紙張反複拓印,一幅版畫就完成了。

檀俊竈說,版畫的畫面是由黑白灰、點線面構成,用“去白留黑”的方法産生黑和白的效果,用線條的疏密、長短、大小來呈現“灰色調”,讓畫面更立體。

在大衆的印象中,版畫不是黑白兩色,就是色彩單調,而檀俊竈的版畫卻是五彩斑斓。記者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一幅色彩明豔的版畫花瓶,作品中有十幾種顔色。

據悉,為了讓作品色彩層次更加豐富,檀俊竈一個色塊一個色塊雕刻、拓印,這就是他的拿手好戲——絕版套色技法。

“簡單來說就是邊刻邊印,始終在一塊木闆上做文章。雖然費時費力,但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具藝術表現力。”檀俊竈說。

檀俊竈和版畫結緣是在20多年前。從廈門大學油畫專業畢業後,1997年,檀俊竈來到馬尾區一所國小當美術老師。教學中他了解到了版畫,便開始孜孜不倦探尋版畫的世界。

離開校園後,檀俊竈也沒有放棄鑽研版畫。2020年,他開設了版畫工作室,自己創作版畫作品,也教授版畫。

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版畫的魅力,他創新性地用一款特制的PVC塑膠闆代替木闆,讓他們雕刻起來更容易。他還開發了紙版畫教程,讓孩子們用卡紙、餐巾紙、錫箔紙、無紡布等不同材質的紙張,剪出形象的平面輪廓來代替雕刻的過程,讓兒童也能享受版畫的樂趣。

“現在我正和幾名福州脫胎漆器藝術家一起,探讨版畫技藝在脫胎漆器生産中應用的可行性,讓版畫的可複制性在脫胎漆器工藝中得到發揮。”檀俊竈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