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1941年,牛餘慶老人剛滿18歲,其家所在的

沂南縣

西桃花村屬于沂蒙山區,是中國當時主要的抗日根據地之一,也是日軍掃蕩的重點。

《沂蒙山小調》這首歌,就是以沂蒙人民為支援革命戰士殲滅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為背景而作,

反映了軍民血肉相連,患難與共的革命精神和感人事迹。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1941年,日本帝國主義對沂蒙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殘酷掃蕩,八路軍随即展開反掃蕩行動。

在作戰過程中,由于敵強我弱,我軍大部隊必須立刻轉移,執行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遊擊戰政策,而一些在作戰中受傷的士兵為了不給大部隊添麻煩,堅決要求留下來。

這些留下來的傷病戰士得到了當地百姓的精心照料,他們在艱苦的生存環境中,将本就不多的糧食分出一部分給戰士們,

牛餘慶老人的西桃花村就是戰士們養傷隐蔽的一個地方。

那年冬天,牛餘慶與父親受到其姑父委托,将18位受傷的戰士隐藏在自己挖的兩個地窖中,防止被日軍發現。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但日軍正好在西桃花村進行掃蕩,來到該村的鬼子有40多個,其中一些鬼子還被安排到附近的高地進行放哨警戒,一旦發現有八路從農民家裡跑出來,那麼就将農民和八路一起擊斃。

八路軍傷員們,大部分都因槍傷暫時失去了繼續作戰的能力,他們都很年輕,平均年齡比牛餘慶大不了兩三歲,牛餘慶剛18歲,正是年輕機靈的時候,

父子倆為照顧這十幾名戰士,采取晝伏夜出的辦法,躲避鬼子的偵查和搜捕。

父子倆白天用石頭把地窖口嚴密地封起來,讓鬼子來來回回搜了多次都沒有暴露,而晚上父子倆就悄悄搬開石頭,進入地窖給八路軍送吃的和喝的。

鬼子在村子高地安裝了探照燈,晚上不停地來回擺動,

父子倆行動很機密,從沒有被鬼子發現。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除了給戰士們送水和飯食,牛餘慶還想方設法給他們送補品,由于當年沒有什麼營養品,他們唯一能帶給戰士們的好東西就是地瓜。

這18名戰士在牛家父子的精心照顧下,傷病都慢慢好了起來,但有一位姓張的戰士因為大腿被炸彈炸傷,傷勢十分嚴重,光靠日常的飲食是無法養好傷的。

當時正處于鬼子掃蕩的高峰期,

牛餘慶一時半會兒無法溜出去到城裡給他購買藥品。

重傷讓這位戰士遭受了百倍煎熬,牛餘慶答應姑父要照顧好所有戰士,可是這位戰士的情況太嚴重了,他每天隻能在心裡為小張祈福,希望他能挺過這一關。

7天後,鬼子在西桃花村一無所獲,

就撤掉了所有的裝置和人員,回城中的據點去了。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鬼子走了,牛餘慶就開始盼望着八路軍主力部隊能夠快點回來,給這位戰士做專業治療。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戰士們都恢複得差不多了,他們和牛餘慶輪流照看小張,但小張的氣息卻越來越微弱。

牛餘慶的祈福抵不過殘酷的現實,這位小戰士沒能挺到大部隊趕來的那一天,牛餘慶對小張的去世十分難過。

牛餘慶記得非常清楚,小張在清醒的時候跟他說過,

他剛結婚才10天,但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他毫不猶豫地告别新婚妻子和父母,應征入伍。

現在過去這麼久了,他還挺想家的,也不知道父母和妻子他們怎麼樣了。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可惜小張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夫妻和親人們,才20多歲就犧牲了,牛餘慶覺得他太年輕,還沒看到日本投降就走了,實在讓人意難平。

牛家父子為小張做了一個新墳。

當八路軍大部隊再次傳回西桃花村接這些傷員時,小張的兩個哥哥對牛餘慶說,弟弟犧牲了,他們就要更加堅定地繼續與日軍作戰,這樣才對得起死去的弟弟。

現在前線戰事很緊,他們隻能懷着沉痛的心情給弟弟補上木牌,委托牛餘慶父子照看弟弟的墳墓,等到戰争結束,

他們如果還有幸活下來,将回到這裡為弟弟遷墳。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兩個哥哥将自己家的位址:山東濰坊臨朐赤良峪莊,告訴牛餘慶後,就趕忙跟大部隊去前線了。

從此之後,牛餘慶便一直盼着等戰争結束了,能夠看到小張的兩個哥哥來為弟弟遷墳。

1945年8月15日,牛餘慶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一方面為鬼子即将撤出中國而激動,另一方面想着,小張的兩個哥哥估計很快就要來為弟弟遷墳了。

但不久後,蔣介石又發動了内戰,這讓牛餘慶心裡增了不少擔憂:遷墳一事估計要拖上一拖了。

果然,内戰期間,小張的兩個哥哥并沒有來,一直等到新中國成立,牛餘慶心裡想,

這下天下基本太平了,小張的兩個哥哥該為他來遷墳了吧!結果幾年後,還是遲遲不見人來。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于是牛餘慶認為,很大可能是小張的兩個哥哥也為革命犧牲了,但他還是堅持為小張守墓,平日裡沒事,還經常去打掃小張的墳墓。

後來,國家要在沂蒙地區,為當年對抗戰和解放戰争做過貢獻的村莊進行立碑紀念,

還要對有名有姓的烈士進行認定。

為了紀念這些為革命做出犧牲的先烈,西桃花村也在此修建了烈士陵園,一些烈士的後人就将烈士的墓遷移到陵園當中,也有一些家屬,更願意把墓遷移回老家烈士陵園安葬,對此,政府部門尊重家屬的意願,進行了一系列安排。

但小張的墓卻沒能與犧牲的戰友們一樣完成遷移,因為他沒有家屬來遷移。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對此,牛餘慶雖然很失落,但當年他既然答應了小張的兩個哥哥代其照看,便要說到做到,于是他決定繼續為小張守墓,直到找到他的後人。

随着日子一天天過去,牛餘慶也漸漸娶妻生子,和衆多農民一樣,每天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但不同的是,隻要一有時間,他就會去小張的墳墓前,清理清理雜草,或是陪小張說說話。

小張的墓就葬在牛餘慶家的田裡,每次到了清明節和烈士紀念日,

牛餘慶都會去給小張上墳燒紙,順便向小張介紹介紹現在的新生活。

有時候說着說着,一想到小張沒能親眼看着日本鬼子滾出中國,沒能親眼看着中華大地重煥生機,便忍不住開始掉眼淚。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後來村民都知道了牛餘慶給八路軍戰士守墓的事情,他們也像牛餘慶一樣,每年都會定期來為小張掃墓,甚至周圍的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前來祭奠小張。

這麼多人來為小張掃墓,牛餘慶非常感動,他親自向學生和前來上墳的人講解當年的事情,讓新中國的後代們記住這些為了解放全中國而犧牲的革命先烈。

就這樣,

牛餘慶一直自己充當講解員,傳播小張等人的革命故事。

直到改革開放後,許多村民都去城裡尋找發家緻富的機會,村裡的人越來越少,漸漸隻剩下老人和孩子,周圍村民的搬遷,讓小張的墳墓顯得十分凄涼,牛餘慶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覺得不能讓小張的墳墓就這麼被衆人遺忘,他要幫助小張實作魂歸故裡的願望。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于是,每次村裡來了陌生人,牛餘慶都向其詢問小張哥哥留下的位址,但很多年過去了,從沒有人向他提起過臨朐赤良峪莊這個地方。

後來牛餘慶發現,來他們村子的都是附近的城裡人,而像赤良峪莊這種抗日戰争時期的村落,必定隻有老年人才記得,

但老年人一般都不會遠行,因為腿腳不便。

漸漸地,牛餘慶年紀越來越大,他的老伴也因病去世,尋找小張後人的行動越來越困難,因為腿腳逐漸不利索,牛餘慶去小張墳墓的次數也漸漸減少,但幸好,還有許多附近的年輕村民沒有忘記這位烈士,大家閑暇時,也都會自發幫忙給小張掃墓。

看着村裡烈士陵園曾經的革命戰士們一個個都有名有姓,小張的墓卻孤零零地立在自己家的田地裡,牛餘慶感覺非常對不起小張,

他覺得即便不能給小張遷墳,也要先為小張立碑。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但在與政府部門接觸後,小張的身份一時半會兒難以查清,是以立碑一事未能及時提上日程,便暫時擱淺了。

沒有碑,牛餘慶又一想,小張雖早已去世多年,

但中國人都講究落葉歸根,他總得回到他家鄉才算圓滿啊。

牛餘慶年紀大了不中用了,但小張的事情俨然已經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牛餘慶的兒子一直對父親守墓的行為十分欽佩,他知道父親這一生中最後的願望,便是讓小張魂歸故裡,于是,牛餘慶的兒子便想盡一切辦法,把此事透漏給了當地媒體,希望能夠借助媒體的力量,能夠找到小張的後人。

當地媒體聽聞此事後,便立即報道了出去

,很多得知此事的人們為牛餘慶守墓的行為感動不已,都開始自發行動起來,為小張烈士尋找臨朐赤良峪莊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之後,赤良峪莊所在村子的黨支部書記劉永忠便收到了消息。

通過媒體,他與牛餘慶老人取得了聯系,從老人口中得知,當年小張的家庭中有3名青年參加了八路軍,便在赤良峪莊挨家挨戶的尋找後人。

但當時距離小張犧牲已經過去70多年,這些戰争年代的事情隻有高齡老人才知道,

要确認小張的後人是哪一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為了能讓烈士的遺骸遷回故鄉,劉永忠不顧辛勞地與村裡的老人們挨個溝通,經過一遍又一遍的查訪,終于在一個叫張玉信的老人那得到了一些關鍵資訊。

張玉信老人已經是88歲高齡了,他的哥哥也是當年的八路軍戰士,據他講,

當年他哥哥參軍,是和張家的三個兄弟一起去報的名。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張家三兄弟分别是張維信、張維順和張維吉,張維吉是年齡最小的那個。

但這三兄弟參軍後,都沒有再回來,大約是全部在戰場犧牲了,而他們的後人叫張紀永,算起來,張紀永應該叫張維吉爺爺。

經過與張紀永溝通後,确認了小張就是張維吉,張紀永非常激動,他說非常感謝牛餘慶老人能夠堅持到現在,才讓他得知爺爺的安葬之所,

當即便表示,要把爺爺的墳墓遷回來。

張紀永和家人在家裡祭拜過張維吉後,便與劉永忠一同出發,前往西桃花村去看望牛餘慶老人和爺爺的墓。

見到牛餘慶老人後,張紀永和劉永忠對老人一諾千金,用一生守候烈士墳墓的高風亮節非常欽佩,牛餘慶老人見到小張的孫子後,也非常激動,

他心裡懸了74年的石頭,終于落下了。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小張的墓就要遷走了,想起這麼多年的陪伴,牛餘慶感慨萬千,在他心裡,早就把小張當作朋友了,如今小張要離開這裡,還真讓他有點舍不得。

92歲的牛餘慶,為烈士守墓74年的事迹,很快就在臨朐縣傳開,當地縣政府對此事高度關注,

他們馬上就開始了針對張維吉烈士的認定工作。

烈士認定在中國向來是一件嚴格的事情,此事的相關事宜便由臨朐縣烈士陵園主管傅廷峰來開展,傅廷峰經過5個多月的調查,先後對西桃花村的村民、周圍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進行查訪,并與沂南縣縣志管理部門研究人員進行了溝通。

在沂南縣的縣志中,清楚地記載着八路軍戰士張維吉是臨朐縣參軍的我黨革命戰士,

得到這一鐵證後,傅廷峰随即展開了烈士遺骸遷移工作。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經過臨朐縣各部門的通力協作,2015年9月11日,張維吉烈士的遺骸搬遷工作完成,在臨朐縣烈士陵園裡,莊嚴肅穆地增加了張維吉烈士的墓位,革命烈士終于魂歸故裡。

這不管是對于牛餘慶老人,還是對于張家後人來說,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74年前,18歲的牛餘慶親自照看被炸彈炸傷的張維吉,并親眼目睹了張維吉的逝世,如果張維吉能活到現在,估計年齡也和他差不多。

牛餘慶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堅持步行送别這位陪伴了一輩子的老朋友,臨别時,老人堅持要看一眼小張的遺骸盒。

車子啟動時,牛餘慶老淚縱橫,因為他知道,這是他與張維吉烈士的在最後一次告别,74年了,他沒有辜負當年小張的兩個哥哥的囑托,

完成了送小張魂歸故裡的任務,此生最大的心願已了,牛餘慶老人再無遺憾。

山東老人因一句承諾,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終魂歸故裡

随着護送烈士遺骸的面包車遠去,牛餘慶在車子後邊朝車子揮手,仿佛在說:一路走好,小張,你終于要回家了。

牛餘慶老人雖是農民,但卻傳承了革命戰士的堅韌不屈、不放棄的紅色傳統精神,再次說明了我黨我軍與百姓血濃于水、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誼,這是任何艱難困苦都打不倒的。

此舉即使在今天,也是我黨寶貴的精神财富,應當繼承和發揚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