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戰争中的愛情大概是這世間最凄美也最刻骨的愛情。

法國電影《沉靜如海》曾感動許多人,德國軍官愛上了被侵占地的一個少女,可身份之間的巨大差異,讓他們不能相愛,也無法相愛,他們卻相愛了。

戰争之中的愛情最大的痛苦之處在于

“最深沉的愛隻能用沉默來表達,因為它超出了靈魂能夠承受的底線。”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在中國也有這樣一對戀人,他是一名抗日戰士,一個保衛祖國的戰士,一個為了祖國解放拼盡全力的戰士;她是一個日本教師,雖是個善良的女人,可畢竟身處于那個時代,日寇在中國犯下了滔天大罪,國與國之間的沖突注定他們不能在一起,而她沒有想到的是,他等了她一輩子。

周福康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祖上在清朝的時候做過大官,受到過皇帝的賞識,到了他父親的這一代,雖說不上是豪富之家,至少也可以衣食無憂,如果不是後來戰争爆發,周福康或許能安然順遂的過一生。

1937年,日本悍然向中原地區進軍,發動了震驚中内外的盧溝橋事變,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成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

到1940年左右,抗日戰争到了戰略相持階段,戰局擴大,戰線延長,兩軍相持,可以說是到了白熱化階段,每一場戰役都關系着戰争最後的結果,國家危急存亡之時,無數的青年人投身軍旅,用生命和熱血捍衛腳下的這片土地。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那時候,周福康17歲,在紹興稽山中學讀書,他成績優異,也深受老師的賞識,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他畢業之後就可以出國留學,家中也有錢财支援他出國,戰争的危難彼時還未波及到他,他可以享受大好前程和安定優裕的生活。

可是少年心中一腔熱血激蕩,怎甘心選擇這樣的一條路,去過那苟且偷安的生活,他毅然放下了手中的筆,拿起了槍,脫下了青澀的學生裝,穿上了硬挺的軍裝,正式加入了國軍70軍,開啟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17歲的少年無比深沉的熱愛着祖國,他在戰場上英勇殺敵,謀略得當,而且還頗有指揮和上司才能,參加過福州保衛戰等重要戰役,雖然年紀很小,卻屢立戰功,很快就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兵升為了中尉,深得上級上司的賞識。

年紀輕輕就被授予了中尉軍銜,長得又是一表人才,這樣一個前途無量的少年英才,自然是少不了人的喜歡,身邊有很多姑娘都對他展開了猛烈的追求,可他卻從來沒有陷于兒女私情,國家危難當頭,個人私事早已抛之腦後。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在無數像周福康一樣的熱血青年的努力下,在所有中華兒女的奮力抗争之下,1945年,相持已久的抗日戰争終于迎來了最後的結果,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争的最終勝利!

抗日戰争勝利之後,周福康跟随着國軍70軍前往台灣參加10月25日在台灣舉行的受降儀式,那個時候周福康22歲,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次前往台灣的旅途會讓他遇到一個一生相愛的女人,在此之前他絕對沒有想過自己會愛上一個日本女子,可有些事情冥冥之中就已經注定了。

參加日本台灣受降儀式的不僅有日本軍人,還有被遷移到中國的日本普通群眾,其中有一個叫做邊見須惠子的女子,是一個老師,她在一所國民國小之中教孩子們鋼琴,戰争的罪惡與殘酷原本與她無關,但她是一個日本人,她就必須要參加這次的受降儀式。

說戰争的罪惡與她無關,其實也并非全然是對的,因為日本侵略中國之後,為了“奴化中國”,在中國建立了許多學校,專門教授日語和日本文化,試圖以灌輸日本思想的方式,達到“奴化”中國人的目的,出于這樣的目的,邊見須惠子才被軍方從日本帶到了中國。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受降儀式結束後,她原本是要被送回日本老家的,如同在中國大地上的其他教員一樣,但不知道什麼樣的原因她被留在了台灣。

沒有辦法,她隻能繼續在學校之中上班,也就是這短暫的停留,讓她邂逅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邊見須惠子在就是教孩子們彈琴的時候,有一個男子駐足在窗外聆聽,在那一刹那之間,她仿佛預感到了什麼,轉身朝着窗外看需要,發現那裡站着一個中國軍官,她急忙站起來,向那名軍官行行禮,沒想到那名軍官卻向她露出了一個善意的笑容。

那個在窗外看見邊見須惠子彈琴的中國軍官就是周富康,他到台灣之後負責當地的巡邏,在經過一個國小的時候,聽見裡面傳出了優美的鋼琴聲,于是他就駐足觀看,那一刹那的電光火石讓他心動,他一時之間竟然挪不開腳步,就那樣看了她好久好久。

邊見須惠子看到周福康其實是害怕的,她明白自己的國家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心中有歉意,卻不知怎樣表達,但她沒有想到這名軍官卻給自己露出了善意的微笑,他們很快就攀談了起來,給彼此留下了好感。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後來周福康經常會帶着一些小吃去見邊見須惠子,邊見須惠子也很期待見到那個年輕俊朗的軍官,你來我往,時間久了,他們漸漸相愛,一起去散步,一起去吃飯,心中蔓延的情愫日益包裹着他們,他們甚至想到了結婚。

可是他是中國人,而她是日本人。

身份上的巨大差異,讓他們注定不會在一起,更何況不久之後周福康就要回到大陸,而邊見須惠子也即将被遣送回日本,他們無法像普通的戀人那樣天長地久的在一起。

于是兩人定下了約定,等到一切結束之後,他們回到浙江結婚。

1945年,見須惠子被遣傳回國的那一天,周福康奔向了碼頭,他看着心愛之人,含着淚花溫柔地說道:

“我是來與你告别的,我會很想念你的。”

他目送着邊見須惠子離開,他清晰地看到了邊見須惠子眼中含着的淚水,但他相信自己有一天還會再次見到邊見須惠子的,那時的他絕對沒有想到碼頭上的那一别竟成了永别,他們竟然再無相見之日。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送别邊見須惠子之後,周福康接到了上級的指令,立馬啟程傳回大陸。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指令,他雖然不舍得離開這裡,但最後還是跟着軍隊回到了大陸,回到了這片他熟悉的土地上。

抗日戰争雖然結束了,可戰争的陰影卻籠罩在中華大地的上空,久久不曾散去,因為抗日戰争而暫時緩解的國内沖突,再一次被激發了出來,内戰幾乎是一觸即發,周福康自然是不願意向同胞開火的,可是他不得不服從上級的指令趕赴戰場。

兩年之後,周福康厭倦了這樣的生活,他不想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就算是上級的指令,也左右不了他的意志,極度厭惡戰争的他默默的離開了國民黨部隊,獨自一個人回到了家鄉,他在等一個機會,一個前去尋找邊見須惠子的機會,等戰争結束,等再一次見到邊見須惠子。

默默等待的時光總是漫長的,身邊的一切都在發生着變化,唯有心中他對邊見須惠子的那份思念一日又一日的加劇,他深愛着見須惠子,想要和她在一起,可混亂的時局之下,别說前去尋找見須惠子了,離開大陸都是一種奢侈。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家人這個時候給他介紹了不少的女子,他都拒絕了,他的心中忘不掉邊見須惠子。

他當兵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到了成家的年紀,一個意氣風發的軍官自然是有很多姑娘的傾心,可那些姑娘最終都沒有走進他的心裡,更何況那時忙于家國大事,他也無心兒女情長。

他在默默的等待着,終于等到了國共内戰的結束,國民黨退居台灣,曾經在軍内的好友叫他一起去台灣,然而他拒絕了,他留在了大陸,留在浙江等邊見須惠子,可他曾經是一個國民的軍官,這讓他在大陸吃了不少的苦頭。

新中國成立不久之後,他就被判處反革命罪,入獄勞改死過,他想要去尋找見須惠子的願望更是遙遙無期了,隻能默默的在獄中思念着心愛之人,19世紀70年代,周福康獲得了自由,可十幾年的牢獄生活讓他徹底與社會脫節,曾經的豪氣風發早已不在,他再也沒有辦法前去尋找邊見須惠子了。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他甚至連生活都生活不下去了,隻能回家投靠家人,可不幸的是,家人早已舉家搬遷,他與家人徹底失去了聯系,沒有辦法,他隻能靠打零工為生,可因他的身份,很多店都不願意要他,他一度流浪街頭。

最後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獲得了低保補助,靠補助勉強維持生活,靠着撿垃圾補貼家用,生活得十分艱苦,他隻能靠那些思念來度日,他已不再奢求能與邊見須惠子在一起,隻希望能見她一面,問她過得好不好,這是這麼多年他唯一牽挂的事情。

周福康原本是可以前往台灣的,但為了遵從他和邊見須惠子的約定,他們當初說好要在浙江結婚過一輩子,是以留在浙江,苦苦等待,終身未娶,可是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不随人願的,他終究還是沒有等到他的夫妻。

就這樣75年的時間匆匆在指尖流過,他也不再是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小夥子,成為了一個90多歲的老人,可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有放棄打聽她的消息,他多次到台灣打聽,有沒有一個女子尋找過他?或者說有沒有人聽到過邊見須惠子的下落。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可是他沒有得到過任何一個靠譜的結果。

甚至當初有人告訴他,在日本教員被遣傳回日本,途中有一艘船翻掉了,那艘船中就有邊見須惠子的名字,他深愛的那個人已經去世了。

可是周福康不信,他覺得自己心愛的人一定還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從未奢望過邊見須惠子能嫁給自己,他希望見邊見須惠子一面,和當年的情窦初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這也是他唯一的最後一個願望了。

周福康的故事漸漸地被更多人知曉了,随着網絡技術的發達,更多的人參與到了“幫助抗戰老兵尋找初戀的活動”之中,有些好心人甚至前往了日本去打聽邊見須惠子,可是他們都沒有打聽到見須惠子的下落。

隻有一些人打聽到當年見須惠子乘坐的輪船并沒有安全到達日本,行駛途中觸動水雷被炸沉船,船上的人無一幸免,這與當年周福康打聽到的那個消息一模一樣,可是當年的社交媒體并不發達,這件事情的真相至今無從判斷,周福康還在殷切地期望着,有生之年能與相愛之人再見一面。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2014年,在杭州關愛老兵志願者的幫助下,周福康與邊見須惠子的異國情緣被公諸于世,引起了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朋友的高度關注。不久之後,作家方軍将周福康老人的故事告訴了日本《

讀賣新聞

》的記者牧野一同。

牧野一同為這段愛情感動,于是他特意到達中國,采訪了這個已經90多歲的老人,雖然已經過去了70多年,可談起心愛之人,周福康依舊眼圈泛紅,他無比激動地拜托這位日本記者幫助他尋找邊見須惠子。

牧野一同感動于這段深沉的愛情,表示他會全力幫助老人調查這件事情,等到有消息之後就帶老人一起去日本尋找夫妻,周富康十分的激動,他期待着與夫妻在半個多世紀之後的再次重逢,哪怕隻是遠遠的看他一面也好。

可這件事情終究還是沒有辦成,因為年代久遠線索有限,尋訪工作也難以進展下去,可周福康心中仍然堅信他能再次見到便見須惠子,這股強大的意念支撐他走下去,他始終相信他會再次見到那個人。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如今的周福康老人已經98歲了,時光的蒼涼與悲傷深處是一個人刻骨銘心的深情,從他愛上邊見須惠子的那一刻起,這段愛情就一注定了悲劇,可又有什麼辦法呢?感情的事情大多數都是說不清楚道不明的。

周富康的一生隻愛了一個人,就算沒有辦法牽着她的手走到最後,但他還是将那份愛意深藏在心底,從來沒有變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竭盡所能的尋找着見須惠子的下落,甚至給日本有關方面寄去信件,但從來沒有得到過回應。

雖然生活貧困,但他始終保持了樂觀,他說他自己“不願意給國家添麻煩”,也沒有接受過任何的社會援助,雖然已經很老了,但他還是堅持撿垃圾維持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他用了漫長的時間去思念青春年少時的那段愛情。

可他已經98歲了,社會各界還是很關注他的老年生活的,他是一個抗日老兵,曾經上過戰場保家衛國,為中華民族的反侵略事業立下了赫赫功勞,不應該就這樣孤獨的凄慘的度過晚年,在多方面的關注下他被接到了一個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安然的度過晚年。

1945年,抗戰老兵别過日本戀人,此後終身未娶,98歲仍期盼相見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神秘的東西,因為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可是始終有人堅守着一段情,奮不顧身的去愛着一個人,不求任何回報,向這個涼薄的世界訴說着愛情的偉大與浪漫。

邊見須惠子還在世間的幾率是非常渺茫的,可是周福康依然期盼着一個奇迹的發生,依然堅定地覺得他還能在有生之年再見邊須惠子一面,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句話雖然說了很多次,但還是希望這句話在周福康老人的身上變成現實,讓他能再次見到他深愛的人一面。

這就是周福康的愛情,凄美卻浪漫得讓人潸然淚下的愛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