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挖出一座墓碑,碑上八字卻讓日本網友惱羞成怒,直呼這絕對不可能

2011年7月,陝西省西安市挖出一方唐朝墓志銘,墓主名叫祢軍,身份是“大唐故右威衛将軍上柱國”。從墓志銘的内容來看,他并非唐朝人,而是出身于今天南韓西南部的百濟國。

西安挖出一座墓碑,碑上八字卻讓日本網友惱羞成怒,直呼這絕對不可能

公元660年,唐朝大将蘇定方受唐高宗之名,渡海進攻百濟國,并一戰而破之,在該地甚至熊津都督府,同時将育濟百濟及王族臣寮九十三人和百姓一萬二千人押送至長安,獻俘于唐高宗面前,而祢軍正是其中的一員。

據祢軍墓志銘記載,此人自稱是三國名士祢衡的後裔,并在唐朝官運亨通,做到了右威衛将軍的高位。在祢軍的墓志銘中,留下了許多相當有價值的資訊,為了解唐朝時中日韓的關系,提供了寶貴的材料。其中,墓志銘有八個字,着實令人意外。它們分别是“日本餘噍”和“僭帝稱臣”。

西安挖出一座墓碑,碑上八字卻讓日本網友惱羞成怒,直呼這絕對不可能

首先《祢軍墓志》對于此時北韓半島上的形勢這樣寫道:

( 甲) 于時日本餘噍, 據扶桑以逋誅; ( 乙) 風谷遺甿, 負盤桃而阻固。( 丙) 萬騎亘野, 與蓋馬以驚塵; ( 丁) 千艘橫波, 援原地而縱彌。

這段曆史講述的是唐朝攻占百濟後,百濟遺民集體叛唐。其中,“日本餘噍”這四個尤其引人注目。一些日本學者認為,這四個字颠覆了曆史,将日本國号由“倭國”改成“日本”的時間,提前了十數年。一般認為,日本改國号應該在702年之後。而從墓志銘顯示,日本該國号的時間應當在670 年到678年之間。

西安挖出一座墓碑,碑上八字卻讓日本網友惱羞成怒,直呼這絕對不可能

然而,中國學者馬雲超卻認為,這裡的“日本” 必定不是國号。“日本” 與“風谷” 對仗, 用法上也應與“風谷” 相同, 隻可作為文學性的指稱, 無法視作國号。

由此,馬雲超斷定,這裡的日本應當指百濟國。“日本”這個詞的本意是指“極東”,本是中原對海東諸國的稱謂。扶桑在唐朝,也不是對日本的特稱,而是對海東諸國的稱呼。是以從語境中看,“日本”應該是指百濟國,而非倭國。

西安挖出一座墓碑,碑上八字卻讓日本網友惱羞成怒,直呼這絕對不可能

由此可見,最早的日本國并非現在的日本國,而是百濟。根據考證,百濟和日本皇室關系匪淺。已退位的平成天皇就曾親口說,日本皇室可能來自百濟。或許百濟滅亡後,我國“繼承”了這個國号,才成了今天的日本。

除了“日本餘噍”這四個字以外,碑上還有四個字也非常引人注目:

“公詢臣節而投命……千秋僭帝,一旦稱臣。”

當時,日本派遣數萬兵力,前往百濟支援叛軍攻打唐軍。結果在白江口之戰中,被唐朝水軍以少勝多,殺得全軍覆沒。碑文顯示, 祢軍蹭于麟德二年(665)随劉德高出使倭國,警告他們不要再與唐朝為敵。

西安挖出一座墓碑,碑上八字卻讓日本網友惱羞成怒,直呼這絕對不可能

在倭國,祢軍等人取得了重要成果,那就是“僭帝、稱臣”。所謂“僭帝”,自然指日本天皇。當時倭國雖然小而窮,但非常自大,君主都以天子自居。因為日本天皇僭越皇權,是以成為“僭帝”。

自古以來,日本就經常标榜自己是“漢字文化圈”中,唯一沒有向中國稱臣和低頭的國家,并一直以此為自豪(除了足利義滿短暫向明朝稱臣)。在許多日本人看來,唐朝不是上國,而應該是日本屬國。其自大的模樣,簡直阿Q至極。

西安挖出一座墓碑,碑上八字卻讓日本網友惱羞成怒,直呼這絕對不可能

但從碑上“僭帝、稱臣”四個字來看,倭國在祢軍到來後,的确曾向唐朝稱臣。白江口之戰後,倭國舉國震恐,生怕唐軍渡海來報複,而這些許多日本史料中都有展現。是以,倭國天皇向唐朝稱臣,是說的通的。

對于“僭帝、稱臣”之事,中日韓三國史料均無記載。然而學者們卻從考古實物種找到了證據,大阪野中寺的彌勒菩薩半跏趺像台座上刻有如下銘文:“丙寅年四月大舊八日癸卯開。”

西安挖出一座墓碑,碑上八字卻讓日本網友惱羞成怒,直呼這絕對不可能

木崎愛吉氏将丙寅年定為當時天智天皇五年(666) , 其中的“ 舊八日” 是相對唐朝麟德曆而言, 指舊曆( 元嘉曆) 的四月八日。換言之,日本當時使用的是唐朝的曆法。一般來說,屬國在選擇臣服時,一般會采用天朝的曆法,這也被稱為“改正朔”。很顯然,日本将自己的元嘉曆改成了麟德曆,便是向唐朝稱臣的實據。

根據《舊唐書》記載,唐朝在百濟的守将劉仁軌在上任前, 曾向國家“請曆日一卷”,為的是“削平遼海, 頒示國家正朔, 使夷俗遵奉焉”。很顯然,祢軍等人出使倭國,就是為了迫使他們“改正朔,使夷俗遵奉焉”,而他們确實做到了這一點。

西安挖出一座墓碑,碑上八字卻讓日本網友惱羞成怒,直呼這絕對不可能

然而唐朝對倭國的掌控并不持久,由于吐蕃作亂,唐朝被迫将駐東北亞的軍隊調往西部,倭國趁此機會取消了對唐朝的稱臣,并且抹除了相關記載。

如今,仍有許多日本網友在2ch上宣揚,不願承認日本曾向唐朝稱臣的事實。對于“日本餘噍”他們尚可接受,但對于“僭帝、稱臣”,就是實在無法接受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