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岱崮之戰:八路軍93人與日僞軍3000人對峙18天,傷斃敵軍300餘人

1943年11月,在地勢陡峭的沂蒙山區,我軍93人,堅守陣地18天,最後以2死7傷的代價擊退日僞軍3000餘人,日僞軍隊傷亡達到300餘人。敵我實力懸殊,我軍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取得勝利,這場經典的戰役,被後人稱之為:岱崮之戰。

崮是沂蒙山區特有的地貌,是在平原之上突然出現幾丈高的懸崖峭壁,筆直陡立且無法攀岩,而峭壁之上又是幾十畝甚至上百畝大的平地,便叫作崮。

岱崮之戰:八路軍93人與日僞軍3000人對峙18天,傷斃敵軍300餘人

1943年11月9日,日僞軍把臨沂、萊菔、沂水等地作為主要的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圍剿,其中岱崮屬于圍剿要地。

八路軍魯中軍區主力轉移外線作戰,以第11團堅持内戰作為岱崮的抗日主力軍。那些年軍隊裝備弱且人數少的八路軍,很難與有車輛,大炮且人數多的日僞軍抗衡。

便以化整為零的作戰方式飄忽于抗日戰場上,讓日僞軍很難發現他們,進而沒有戰鬥的方向。

是以,這時的日僞軍一旦發現八路軍的蹤迹,便會緊咬不放,瘋狂出擊,這次的岱崮就由此深陷泥沼。

岱崮之戰:八路軍93人與日僞軍3000人對峙18天,傷斃敵軍300餘人

岱崮分為南岱崮和北岱崮,南北相向而立,高約700米,相隔1000多米,這是兩杆步槍的射程加在一起的距離,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上有暗道、碉堡等設施,有利于軍事作戰,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隻要在南北岱崮上布防,就等于關上了進入沂蒙山區的大門。

但要登上山頂,取得這塊寶地,排兵布陣,必須攀登上幾丈高的懸崖,若登不上,也隻能靠雲梯,也是危險重重。

魯中軍區的第11團8連的93名戰士們,拿上了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備戰裝備,做好了一個月拉鋸戰的準備,勇往直前,艱難地登上了南北岱崮。

岱崮之戰:八路軍93人與日僞軍3000人對峙18天,傷斃敵軍300餘人

他們找到了當時土匪留下的道地壕溝、儲物間,在相隔1000多米的南北岱崮山之間,交叉火力,封鎖沂蒙山區的大門,等待着鬼子的到來。

為迷惑敵人,與外線作戰的魯中軍區其他連裡應外合,僅剩3個連的11團,把自己稱之為7連,8連,9連。其實人數很少,根本沒有1到6連,僅僅為了壯大士氣。

日僞軍憑借先進的軍事武器,和3000餘人的充足人力,一進沂蒙山區就打得十分兇猛。大炮和飛機連連上陣轟炸,機謹靈敏的八路軍們早已做好防禦準備,迅速躲進了壕溝中,讓日僞軍的轟炸毫無殺傷能力。

鬼子發現轟炸沒效果,立刻改用步兵上陣,準備以人數的優勢和先進武器把我軍進行徹底圍剿。但日僞軍沒想到的是,八路軍馬上也變換了陣法,沖出壕溝,撤守到山頂,從高處對打擊日軍。

為節約子彈,八路軍就地取材,從山頂往下滾巨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正往上攀登的鬼子砸得鬼哭狼嚎,毫無還擊之力。

岱崮之戰:八路軍93人與日僞軍3000人對峙18天,傷斃敵軍300餘人

借助地理的優勢,93名八路軍将士同3000多名日僞軍對峙18天,日軍用盡各種方法,始終都攻不上岱崮。

見強攻不行,日軍轉而誘降。他們讓一個漢奸站在崮下,對八路軍喊話。

面對漢奸,山上的八路軍齊聲回答道:

隻有戰死的八路軍,沒有投降的八路軍!”

到第18天,日僞軍死傷300餘人,精疲力竭,不得不從岱崮撤離。而8連雖然打光了子彈,糧食也所剩無幾,但僅以犧牲2人,負傷7人的代價守住了岱崮。

此戰讓11團8連一戰成名,成為解放軍的英雄連隊“岱崮連”。

後來當地農民爬上岱崮山頂打掃戰場,發現山頂一片狼藉,山土被日軍炸彈炸成粉末,連拳頭大小的土疙瘩都找不到。而随地抓起了一把土,一數竟有6塊彈片!

大家極為震撼,無法想象當時的戰況是多麼驚險,93名戰士又是多麼的英勇。

岱崮之戰:八路軍93人與日僞軍3000人對峙18天,傷斃敵軍300餘人

當然,抗戰期間,我軍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還有很多。回顧曆史長河,在那個艱難的抗戰歲月裡,戰士們走在刀刃上,鮮血流淌,不怕艱難險阻,奮勇殺敵。一步一步,讓落魄的祖國有了如今的繁榮昌盛。

我們可以忘記昨日的痛苦,但不能忘記曆史的烙印;我們可以不用回顧累累的傷痕,但是不能摒棄沉重的過去。要記得來時的路,才能更好地走向去時的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