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皇位非道光不可?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何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皇位非道光不可?

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相信大家在看完這篇文章,就會知道答案的。

道光在執政期間,雖沒有取得秦皇漢武的卓越政績,但他不貪暴、不淫逸,為政勤勉,常常以“

儉德

”自律,對皇朝的建設隻能說苦勞大于功勞,後人對他的評價也是平庸的執政者。而就是這位平庸的人,卻得到了乾隆和嘉慶的共同認可,極力去擁護他為帝國下一任接班人,難道是兩位賢君看走眼了嗎?非也,這其中也是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原因。

嫡長子的身份

為何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皇位非道光不可?原因其實很簡單

自周建立帝國之後,皇室規定了嫡長子繼承皇位制度,這一制度深刻影響了中國千年的發展。這種嫡長子繼承制形成了封建社會的文化認同,而這是道光繼承皇位的主要因素。

道光帝是嘉慶帝的嫡長子,自嘉慶帝原配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所生雍正經曆了康熙時期的“

九子奪嫡

”之争,深知皇位之争帶來的巨大危害。他為了讓之後的皇位傳承有一個相對平穩的交接,建立了秘密建儲制。

首先、在當時封建文化影響下,乾隆帝還是有嫡子情節的,雖然自己沒能傳位于嫡子,但對道光帝這個嫡出的孫子,乾隆帝還是會另眼相看,這是人之常情。

為何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皇位非道光不可?原因其實很簡單

其次,嘉慶帝的庶長子穆郡王早夭,三子綿恺乾隆六十年才出生,乾隆帝去世時綿恺才虛四歲,還是個孩子,英明、聰慧與否,還沒有表現的舞台,而道光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換言之,乾隆六十年之前乾隆帝的法定繼承人嘉慶帝隻有道光帝一個兒子,乾隆帝自然對這個孫子充滿期望!

最後,道光帝在乾隆帝活着時已經十幾歲了,在中國古代,十三四歲就已經結婚生子了。是以,乾隆帝對這個“

成年

”孫子的表現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自然比對綿恺之類還是孩子的孫子更喜愛一些。更何況,道光帝本身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并不是“

廢柴

”,乾隆帝喜歡這個孫子太正常不過了。

能文善武,多才多藝

為何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皇位非道光不可?原因其實很簡單

如果隻是憑借嫡長子的身份登上皇位是不夠的,起碼還需要讓人心悅誠服的才能。

道光在當時确實是有才能的!那年,八十歲的乾隆率領滿朝文武打獵,将綿甯帶在身邊。九歲的綿甯一出手,竟然射中一頭鹿。乾隆很開心,當中賞賜綿甯黃馬褂和花翎。為了紀念此事,乾隆還賦詩一首:

“堯年避暑奉慈甯,桦室安居聰敬聽。老我策骢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

贊美皇孫比自己更早出道,對大清江山後繼有人感到無比欣慰。

為何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皇位非道光不可?原因其實很簡單

如若隻是武義高超他隻能是一位将領,但他在小時候就展現了恐怖的學習天賦。

清史記載,道光帝“

六齡就傅,聰明天亶,目下十行

”。

這說明道光帝小的時候不僅頭腦聰明,而且反應靈活,試想能夠一目十行的人能有幾個呢?道光在同時代同年齡算是優秀的人了,這樣多才多藝的人怎能不惹他人喜愛呢?

擁有領袖氣質

治理一個國家,需要威嚴,需要領袖的氣質,這樣才可以在暗流湧動的國家中,保證自己的國家繁榮昌盛。道光也在曆史中證明了自己擁有這份能力。

在天理教徒進攻紫禁城之時,其他皇子見狀都慌張逃命,唯有道光帝挺身而出,冷靜分析着戰局,組織同入侵者反抗,并利用自己武器“

鳥槍

”擊斃了數名天理教徒,最終在“先進武器”的威懾之下,天理教徒未能得逞。

為何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皇位非道光不可?原因其實很簡單

事後,嘉慶帝對道光帝大加贊賞,加封其為智親王,連同綿甯用的武器也被加封為“威烈”。可見,道光帝的膽識還是非同一般的,通過這件事讓嘉慶看出他并非池中之物,繼而從衆多皇儲中脫穎而出,他的皇太子之位也更加穩固。

清朝的落寞,道光雖是由古代到近代的皇帝,但他并沒有大刀闊斧帶領大清完成轉型,千年的農耕經濟在人們腦海中的地位也是根深蒂固,但這是違背曆史發展的規律,最終也沒有擋住大清衰落的腳步。

繼續閱讀